首页 > 财经 > 操盘碧桂园

操盘碧桂园

规模的房企比比皆是,

好看的年报万里挑一。

半年前,盘小姐盘点了碧桂园的2018年年报【碧桂园,无故事】,转眼间又到了2019年中盘点半年报的日子。

2019年8月22日下午,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02007.HK)(以下简称“碧桂园”)发布了2019年中期业绩报告。

这是碧桂园在不久前登上《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第177位之后的首份业绩报告。

更引人注意的是,这也是继去年12月7日,杨惠妍由该公司副主席调任为联席主席后的首张“成绩单”。

从2019年中期年报里,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张成绩单。

截至2019年6月30日:

1、碧桂园共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2819.5亿元,权益合同销售面积3129万平方米。

据第三方统计机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碧桂园权益和全口径销售金额均位居行业第一。

从规模上,依旧是妥妥的行业龙头

2、碧桂园收入、毛利润、净利润等核心指标均实现大幅增长。其中,总收入约2020.1亿元,同比增长53.2%;毛利润同比增长56.9%至548.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41.3%至230.6亿元。

从净利润上看,除了一代宗师的中海,碧桂园又一次稳居最能赚钱的房企阵营。

3、报告期内,碧桂园财务杠杆继续保持在业内较低的水平,净借贷比率为58.5%。

这已经是碧桂园连续12年保持净借贷比率低于70%。盘小姐认为,这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兼顾了规模超级增长和负债严格管控的房企。可能没有之一。

简单的说,规模上是行业老大,赚钱上一骑绝尘,负债上严格管控。

这张成绩单,实属亮眼。

碧桂园>融创+万科?碧桂园=融创+华润?1个碧桂园=8个旭辉=15个阳光城=6个金茂?

根据2019年半年报,碧桂园实现净利润230.6亿元。

这是什么一个概念?

也就是说,碧桂园在2019年上半年,每一天,都可以创造1.26亿的净利润。

也就是相当于:

碧桂园,每一天,都赚了1.26个小目标

并且,全年无休。

同时,盘小姐也找了一些其他房企公布的年报数据。

在众多内房股的房企中,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过百亿的仅有6家企业。除了碧桂园之外,分别是融创中国、万科、华润置地、中国海外发展和恒大。

根据2019年一些知名房企已公开的上市业绩半年报中披露:

  • 融创上半年净利润为102.9亿元;

  • 万科A上半年净利润为118.4亿元;

  • 华润置地上半年净利润为127亿元;

  • 旭辉上半年净利润28.7亿元;

  • 阳光城上半年净利润15.4亿元;

  • 金茂上半年净利润36.97亿元;

虽然同属房企的第一阵营,从盈利能力上,一个碧桂园的净利润,超越了融创加上万科的总和,约等于融创加上华润的总和。

如果和房企第二梯队的相比,那一个碧桂园的净利润,更相当于8个旭辉,或是15个阳光城,或是6个金茂的净利润。

这个成绩,也是相当耀眼。

凡有国人处,即有碧桂园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凡有国人处,即有碧桂园。

这不是一个比喻,这是一个事实。

随着2018年下半年,碧桂园项目首次进入西藏,碧桂园完成了进驻中国内地所有省份的落子和布局。盘小姐在年报中发现,截至2019年6月底,碧桂园的业务,已经遍布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79个地级市、1235个县/镇区,是行业内布局最广泛的房企,没有之一。

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国强,曾经这样表述碧桂园的布局逻辑:

中国城镇化是一股不可逆的时代大潮。随着农民工工资提升,他们就产生了居住改善的需求。杨国强认为,这些人不会在高房价的大城市买房,也不会在缺乏医疗和学校配套的农村住。因此,他们最大可能会在有学校、医疗等基本配套、且房价在万元以下的城镇居住。

这时候,碧桂园的机会就来了。

下沉,下沉,再下沉。下沉到万元以下的城镇,为他们建造好房子。坚信,坚信,再坚信。坚信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道路,依旧大道当然。

盘小姐认为,正是坚信中国城镇化进程给房地产行业带来的红利期仍未结束,碧桂园在过去一年里,继续选择加大和完善布局三四五线城市。

碧桂园的确是中国城镇化最彻底的房企。这个,也是没有之一。

问世间是否此山更高?答:那要看和谁比。

在三四五线城市,碧桂园是大品牌、好房子的代名词。当地的人们,以入住碧桂园为荣为傲。

聪明的房企,都在深耕大湾区,重仓长三角

地产业内有一句话:未来两年的业绩,已经锁死在土储里。可见土地储备,对一家房企,尤其是规模性房企的重要性。 从城市群布局来看,构成碧桂园业绩的龙头板块,依旧是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这两个城市群,这也为碧桂园业绩增长提供了长期而稳定的引擎动力。

从年报中,盘小姐发现,截至2019年6月底,仅仅是粤港澳大湾区,碧桂园就拥有【3467】亿元的权益可售货值,此外还有潜在可售资源约【5519】亿元,加上已获取的权益可售资源合计【8986】亿元,发展空间巨大。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深圳,碧桂园已获取权益可售资源达【225】亿元,潜在权益可售资源达【1961】亿元。

手上有粮,心中不慌。

据克而瑞统计,截至2018年底,碧桂园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土地储备超过5000万平方米,土储货值和土储建面均位居Top1,远超其他房企。

(数据来源:克而瑞地产研究)

除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布局,碧桂园在长三角也不甘人后。

据第三方数据显示,仅在2017年,碧桂园在长三角就以771亿元拿下133宗地。

在克而瑞发布的《长三角26城土储比拼》的数据显示,绿地、碧桂园、融创三家企业在长三角26个城市中货值超过5000亿,遥遥领先其他房企,成为长三角的土储之王。

碧桂园的三驾马车今年初,碧桂园明确了“地产、机器人、现代农业”是未来三大重点业务,同时提出碧桂园是“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的新定位。

据悉,碧桂园在全国拥有超2000个项目,每年新开工建筑面积规模庞大,本身对建筑机器人就有巨大需求。建筑机器人可以完成重复、繁重、危险的工作,进一步保障安全和质量;巡检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则可以提升物业服务。

目前,博智林机器人研发中心已递交申请专利近500项。博智林现在研发的建筑机器人有30多款,其中有9款建筑机器人已经投入工地测试。碧桂园进军现代农业,则源于集团创始人杨国强“重新回去种田”的梦想。切入高科技现代农业,一方面可以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另一方面,顺应居民消费水平升级的趋势,通过研发、生产和销售,为更多人提供安全、好吃、实惠、丰富的农产品,进而为地产主业增添附加值。

据悉,目前海南润达基地产出的美月西瓜等优质农产品,已经进入碧桂园社区零售超市销售。

在杨国强看来,“碧桂园正努力成为一个高科技的企业,未来是科技创新引领行业的时代”。

用碧桂园年报的业绩展望的最后一句话,结束:

有国,有家,有梦。继续行稳,致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41289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