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今年5岁多,在爸爸的眼里,他的毛病很多:爱看手机、不讲卫生、做事拖沓,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看动画片上。
爸爸妈妈平时上班,照看乐乐的责任都落在了爷爷奶奶身上,由于从小娇惯,乐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毛病,连倒杯水都要奶奶帮忙。
而乐乐还有一年就要上小学了,爸爸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乐乐如果现在不改掉这些坏习惯,不好好学习,不掌握一技之长,将来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呢?于是爸爸严格控制乐乐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每天都要乐乐做数学题、认字、学英语,还经常在乐乐耳边唠叨他。
可慢慢地,爸爸发现乐乐越来越不听话,脾气也越来越大,稍不顺心,就大声喊叫,冲着家人发火,有时候还动手打人。有时候爸爸刚说几句,乐乐就恨恨地咬着牙,吐出一句:“滚!” 听到这句话,让爸爸目瞪口呆。
很多父母都把自己的权威看得很重,平时疏于对孩子的陪伴,而等到孩子真正有问题的时候,就严格管教,却不能与孩子很好地沟通,忽略孩子本身的成长特点,一厢情愿地给孩子提过高的要求,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如果父母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最终会导致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僵,孩子犯的错误也越来越多。
父母要学会跟孩子做朋友,这样孩子才会跟父母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有什么意见主动跟父母提,父母也能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孩子,更清楚该如何引导和教育孩子。
那么,父母想要与孩子做朋友,平时该怎么做呢?
支招一:学会尊重孩子的意愿
周五的晚上,乐乐兴奋地跟妈妈说:“明天表姐要来姨奶奶家,我们明天也去吧。”
妈妈说:“不行,妈妈明天给你安排了英语试听课,需要学习完再说。”
乐乐听后,不高兴地说:“我已经跟表姐约好了,上课的时候为什么不提前跟我说?”
妈妈不耐烦地说:“你懂什么,现在学习比玩更重要。”
乐乐听了,心里特别生气,心情一下子变得特别不好。
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员,当遇到事情尤其是和孩子密切相关的事情时,父母应该征求孩子的意见,并尽量尊重孩子的意愿,而不是总以为孩子还小,没有思考问题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意愿,有事情和孩子一起商量,既让孩子被尊重,又可以提高孩子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做事更有主见。
支招二:多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强强今年7岁,由于爸妈平时做生意,就把他交给了保姆,强强想吃什么,想买什么,他们通通都答应。
由于平时都是有求必应,所以强强自己认定的事情,都会坚持到底,有时候自己犯了错,父母要求他道歉,他从来都不听。
父母渐渐意识到了强强的问题,开始抽出时间来陪他,知道孩子性格倔,从来不强求或命令强强做什么事,都是心平气和地跟他沟通,引导孩子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让他自觉地改正错误。
逐渐地强强变成了一个性格温顺、听话的好孩子。
现在很多父母忙于工作,而疏于对孩子的管教,通过买玩具、买衣服、买零食作为补偿,其实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与孩子做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这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支招三:尊重孩子作为家庭成员的地位
最近家里房子要装修,莎莎跟着爸爸妈妈去建材市场选地板、地砖和涂料,看了很多家,在地板的颜色上,两人的意见总不一致。回到家里,就争论了起来。这时候,上小学4年级的莎莎忍不住了,大声地说:“你们装修房子为什么从来不征求我的意见呢?” 两人停止了争吵,看着莎莎,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过了一会儿,妈妈对莎莎说:“好孩子,你也是家里的一员,我们确实要尊重你,来,我们一起来讨论地板的颜色。
赏识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有知情权和参与权,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从而建立起对家庭的责任感,培养自己主人翁的意识。
对于父母来说,对孩子的尊重是了解孩子最好的途径,如果父母尊重自己的孩子,孩子反过来也会尊重父母,只有父母了解孩子的想法时,孩子才会大胆地告诉父母。
支招四:每天多抽点时间陪伴孩子
豪豪的父母都是做生意的,每天要忙着进货,但是不管多忙,俩人每天都会抽出时间轮流陪伴孩子。
有一个星期天,爸爸带着豪豪去游乐场玩,正要出门的时候,妈妈打来电话说有一批货比较便宜,如果抓紧时间进货,可以赚不少钱。
豪豪听到了父母的对话,脸上露出了失望的表情。爸爸看到了豪豪失落的眼神,毅然决定带孩子去游乐场玩。因为爸爸知道,孩子的成长是任何钱都买不来的。
无论父母有多忙,每天都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因为只有陪伴在孩子身边,父母才能满足孩子对亲情的需要,孩子才能体会到父母的爱。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怀和帮助,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73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