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小庐给大家带来一篇秋天登泰山的游记,提前送上一份天高气爽。
此篇虽为17年旧文,但实为佳作。此文风格清新、图文并茂,现在读来仍让人身临其境,草木风景如历历在目。
下面,就让小编和大家一起来领略一下泰山的秋景吧。
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泰城前两天刚下过雨,天空如洗,远望秋山肃穆,一派爽朗。趁着好天气,我跟着爸妈到“山里”去玩。说是山里,其实是城区周围的山麓和山沟。常人讲的泰山,多指自红门蜿蜒至玉皇顶的主峰。泰山山脉绵延鲁西,坐火车从济南境内西北驶来逐渐会看到山丘山峦起伏,就是余脉的延伸。自己家人出去玩,多是捡着人少清净的地方看看了。
今年(注:17年)秋天的确像略有春意。十月初,涧边红叶尚未变色,银杏叶子刚刚泛黄,加上泰山上多植松柏,山里还是一片青葱模样,只有地上路旁堆积的栗子壳和缀满石榴、山楂、柿子的各种果树,示意着这已是秋实渐成的季节了。
路上行人少,天朗气清,风光正好。抬头看,能一直望到泰山山顶的气象塔。这次在山麓看主峰,倒有种不同的感受。我们所在算是山丘,坡度缓和,放眼草蔓树木丛生,山石几不可见,而主峰所在的山脉山石多有裸露,群峰层叠,间杂着苍郁的茂林,雄浑庄重,山水之间气势相生,真有坐镇一方的气派。以往,我对这静默的山峰、裸露的岩石、峭立的岩壁、黛色的深林并无特别留意,今日一看,方觉山与丘的高下区别。
古人画山,讲究山体的取势,其中高远就是从山下往上看,取势高大雄伟,震撼人心,有阳刚之气。泰山相比下不算高,虽无其他四岳险奇秀绝,但山体宽厚山脉绵延,巍峨如坐之下倒是少了份咄咄逼人,多了份雄浑威严。古人造“山”这个字真是形神兼备。说文解字中讲“山,宣也。宣气散,生萬物,有石而高”,既然山能宣发地气、促生万物,无怪乎仁者乐山了。
好山好水看不足,附赠郊游中的两个小彩蛋吧。
是耶非耶?
从山麓小村庄往上走,偶然看到水库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两座灰瓦房子,我指着跟爸妈说看那有两间屋。结果爸妈走过来一看,一个说怎么那里还建了座庙呢,另一个则讲怎么看着像庙。庙?我听了顿时有点懵,从哪能看出来啊?我们顺着小路往上走,发现连进门路都没修好就搁置了。有台基有台阶有石栏,里面虽都是建筑杂物,细看的确不是民居,或者按爸妈的说法这里住人可经不住。
一片荒芜,我也没拍细节。回来忍不住想,到底是怎样的特质或建筑风格,能让人一眼看出或者给人感觉这不是民居呢?还是说我缺少阅历和观察力?屋子甚至都谈不上风格,远看灰瓦覆顶,应是悬山顶,约有三开间。我查了下并无头绪,或者是因为屋顶坡度?或者是因为举高?因为单层民居的话一般高度与进深比不会太大,这里明显屋子要高、屋顶更陡。当然也有可能这里民居多用红瓦黑瓦,这个看起来就有些素和寡淡。总之觉得很有趣,大家也可以讨论~
山之藏
小的时候听采蘑菇的小姑娘入迷,老想着自己也能采采摘摘,发现山中宝藏,嘿嘿~泰山上亦有采药人,每次总能看到路边野摊上的黄精灵芝等等,熟悉的人只要找到生长的地方并在采摘时不贪损,来年旧地还发新芽。我们是没这种本领啦,不过也发现几处有趣的小景。山中滋养万物,走在林间小道能闻到浓浓的草木香气,真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72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