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自华为公司被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列入“实体名单”,美国核心供应商接连宣布遵守美国禁令时,国内外关于华为“备胎”计划的讨论就从未停歇,而被业界关注最多的则是华为自研操作系统——鸿蒙OS,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鸿蒙”系统打通了手机、电脑、平板、电视、汽车、智能穿戴等产品,并兼容全部的安卓应用和Web应用的操作系统,最早今年秋季,该系统就将亮相。华为鸿蒙和Huawei ARK OS已经在全球各地开启注册商标的模式,注册商标先后亮相。
据外媒报道,华为自研OS 可追溯到 2012 年。华为自研OS 基于轻巧的微内核打造,开发中遭遇的最大困难便是完全兼容Android。据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称,华为鸿蒙系统与安卓所有应用软件兼容,因为操作熟悉度和兼容性依然有所保留,因此国内安卓手机厂商参与实测鸿蒙OS,从适配规模上更成熟。近日,有报道称小米、OPPO和vivo等国产手机厂商,已参与实测华为鸿蒙系统。除了手机厂商之外,华为联合阿里、腾讯、百度/360等一众国内巨头进行测试,就互联网服务、内容生态、AI平台、和技术等方面展开合作,打造国内计算平台的生态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华为鸿蒙手机将先侧重中低端机型,备货量在百万台规模。
华为自研操作系统“鸿蒙”曝光的时机比较特殊,也承载着国人对于操作系统这一信息技术基础产业自主可控、自立自强的充分期待。尽管实际性能、使用体验和用户接受程度还有待市场检验,但华为“鸿蒙”系统研发历程,也给以国产操作系统为重点的国内基础软件产业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2 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现状
我国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产业起步较晚,主要产品包括红旗Linux、深度(Deepin)、普华Linux、银河麒麟、中标麒麟Linux等,多为以Linux 为基础二次开发的操作系统,部分成果依托国家“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完成,与国外操作系统相比,我国的自主操作系统在安全性、性能提升、运行稳定性等方面存在差距,应用与支撑软件的丰富程度、硬件支持种类等方面严重不足,国内自主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主要基于Android系统开发,网络基础环境主要在开源的基础上进行定制开发,在软硬结合安全性、内核深度开发等方面存在差距。这些差距和不足导致国产操作系统使用普及率一直不高,严重影响和制约国产基础软件产业的发展。
美国凭借强大的IT技术优势,在操作系统领域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牢牢掌控核心技术,全球超过90%的操作系统产品都是由美国主控。美国一方面巩固本土研发力量,掌控操作系统核心技术与产品,另一方面将外围软件和应用软件等非核心技术部分通过海外分包和外包的形式降低人力成本,从而实现操作系统的主导和自身利益最大化。服务器操作系统呈现Windows/Linux/Unix三足鼎立之势,桌面操作系统Windows系列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以安卓和iOS操作系统两强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
相较于国外产品,国产操作系统的差距体现在:一是产品依赖开源,核心技术未完全掌握;二是以操作系统为核心的产业链还不健全;三是产品不完善、不好用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四是支持大规模应用的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因此,国产操作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是:一是国产操作系统自身性能不高,集成适配不足,在可用性和可靠性上存在问题;二是国产操作系统基础薄弱,创新研发能力不足,制约着自主可控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国产操作系统研发成果的推广应用有待加强,尚未形成以研用结合的良性互动。
3 “鸿蒙”系统带来的启示
这次华为“鸿蒙”系统给国人一份额外的惊喜和期待。据华为余承东介绍,该系统除了兼容安卓应用以及Web应用外,系统性能有超过60%的提升。但从历史来看,一款操作系统的成功,如当前占据市场统治地位的安卓和iOS系统,它们的成功离不开4G时代爆发的助力,但更离不开各类产业助力以及开发者的贡献,特别是安卓系统当前占据移动市场80%以上市场份额,与谷歌公司与众多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及电信营运商组建开放手机联盟共同推动安卓系统生态圈建设密不可分。国产操作系统的推广应用,必须在市场时机、技术体系、产品性能和产业生态方面统筹考虑,因为对于居产业核心地位的操作系统来说,一旦战略误判极有可能带来严重后果,诺基亚的陨落,就与当时坚持塞班(Symbian)操作系统,后又贸然转移到新生的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失误有着莫大关系,诺基亚的前车之鉴,也是华为推广自研操作系统需要慎重考虑的。
实际上,以华为“鸿蒙”系统为例,国产操作系统研发应用需要结合市场需求、技术发展,甚至是国际形势发展时机,采用分阶段发展策略,明确阶段性目标,逐步培养形成国产操作系统研发应用生态环境。
(1)软硬兼施阶段:通过集成适配优化,提升基础软硬件整体处理性能,促进国产操作系统与底层硬件平台和上层应用系统的无缝衔接,减少对国外商用产品的严重依赖,降低安全隐患,提升国产操作系统的性能、兼容性、可靠性和可用性,具备局部替代商用的能力,推动国产操作系统产业发展,为后续操作系统自主可控发展奠定用户基础。
(2)云端融合阶段:根据移动互联网发展,以提升国产操作系统安全性能,构建云服务器和智能终端融合的基础环境为目标,推动国产操作系统从单机、单终端向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环境发展。在后台服务方面扩展网络化、分布式、易扩展以及高可靠能力,形成具备高处理能力、高吞吐量、虚拟化计算平台;在前端适配复杂的应用场景,提供具备低成本、高性能、易管理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
(3)泛在互联阶段:面向未来广泛互联的5G网络时代、无处不在的计算需求,以构建泛在化、智能化的信息基础设施为目标,通过突破重点提升服务器虚拟化、超低功耗等技术瓶颈,整合传统意义上的关键软硬件,强化国产操作系统智能安全、广域互联、融合共享、云端协同等能力,形成智能化操作系统运行环境,形成我国自主的标准体系,规范国产操作系统自主可控发展。
4 结束语
华为“鸿蒙”系统的存在让华为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上避免了“无米之炊”的困境,但其在推出面世之后,究竟会如何发展,又是否能够承担起国人的厚望,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做很多艰苦的工作。从这次中美贸易争端以及“华为”遭遇的恶意攻击表明,以操作系统为核心的基础软硬件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如果不自主可控,必然受制于人,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隐患,国产操作系统研发和推广应用势在必行,华为“鸿蒙”系统迈出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40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