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吃雪糕、喝冷饮是人们最常用的防暑措施。很多人在外边出一身汗,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先灌个水饱,让自己快点凉爽下来。
但是,这些看似快速降温的方法实际上都是“双刃剑”,经常采用会对身体造成这样或那样的伤害。下面,就详细加以说明。
我们知道,人体有一个自我调节体温的机制,以便身体和外在环境的气温相适应。天气热的时候,人会通过多出汗来降温;天气冷的时候,除了多加衣物避寒外,毛孔会收缩,避免体温过快下降。喜欢喝冷饮,其实是打破了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让人体瞬间降温。但存在的问题是,体内脏器所适应的内环境温度是一定的,冷饮喝倒肚里,看似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另一方面体内温度急降却损伤了脏器,身体要消耗很多的肾精(元气)来抵御这种快速降温。经常喝冷饮,首先会伤肾,出现头晕、乏力、气短、腰膝酸软、足跟痛、气短、脱发、耳鸣、尿频、尿急、性功能障碍等症状。
其次,冷的东西进入胃里,会让神经变得麻痹。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手被烫伤后通过冰敷可以让人暂时感觉不到疼痛。同样的道理,喝冷饮会让胃神经变得不那么敏感,吃再多的东西都不会感觉饱,不知不觉间就吃多了。吃的多,会使胃的消化功能下降,从而加重下一环节脾的工作负担,连带着出现脾脏的功能失调。脾胃出问题,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胃酸、呕吐、呃逆、腹泻、胃炎、胃溃疡等症状。
常言道,寒则凝滞。天气一冷,河里的水就结冰了。
经常喝冷饮,人体内部的体液、血液就容易凝滞,出现经络不通的状况。体内的淤堵会影响营养物质的输送,脾的运化功能下降,因喝冷饮而多吃的食物就不得不转化为体内脂肪储藏起来。另外,喝冷饮导致肾功能下降,必然影响体内脂肪的代谢进程。体内脂肪储藏的越来越越多,代谢却越来越慢,时间一长,人就变胖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93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