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名单公布!附12条首批示范区经验做法

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名单公布!附12条首批示范区经验做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8月30日消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设立管理办法》有关要求,2017年,五部门支持有关城市(经济区)建设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两年多来,首批示范区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更新改造为重点,统筹推进创新能力提升、营商环境优化、实体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和生态修复,有效激发了城市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为全国传统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探索积累了一批经验,示范区建设初步实现了预期目标。在此基础上,经地方申报、专家评估和统筹研究,拟支持北京京西、大连沿海、黑龙江大庆、江苏徐州、江西萍乡、河南西部、广东韶关、贵州六盘水等建设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同时,就新时代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通知如下:

明确重点任务

第二批示范区所在省(区、市)有关部门要根据评估意见,组织对示范区建设方案进行修改完善,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印发实施,并抄报五部门。首批示范区所在省(区、市)有关部门要结合2017-2019年示范区建设进展和年度评估,组织开展示范区建设方案修编,由省级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实施,并抄报五部门。

建设方案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增强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提高集聚产业和人口能力,加强高效集约节约用地和生态保护修复,明确产业转型和城市更新的目标、定位和分阶段重点建设任务,积极探索加快示范区和示范园区建设的新机制、新方法,加快建立健全创新驱动的产业转型升级内生动力机制,形成以园区为核心载体的平台支撑体系,构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基地,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全面提升。

完善年度评估

总结2017-2019年年度评估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年度评估机制。健全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的年度评估评分指标体系,量化统计数据重点评估所在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和空间利用指标,以及示范园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结合开发区建设用地集约节约状况专项评价结果,专家组定性评分重点评估示范区建设工作成效、典型经验做法等。优化城市自评、省内初核、第三方评估和各省交叉评估的年度评估流程,简化操作,突出工作实绩,力戒形式主义。

突出奖惩激励

将示范区建设成效与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表彰激励相结合,对年度评估结果为优秀的示范区,优先报请国务院办公厅给予通报表彰,大力落实各项激励政策,并对其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在全国进行宣传推广。将示范区建设成效与中央预算内投资相结合,对年度评估为优秀和良好的示范区,增加年度资金切块额度。将示范区建设成效与各项支持政策相结合,对评估结果为优秀和良好的示范区,优先安排各类试点示范和政策支持。

定期组织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评估结果为优秀的示范区有关经验做法,指导评估结果为较差的示范区分析原因、借鉴经验,更好推进示范区建设。对连续3年评为优秀的城市,允许增加示范园区数量,允许所在省(区、市)再推荐一个城市建设示范区;对连续3年评为较差的城市,取消示范区资格,不再享受相应政策。




延伸阅读:

首批示范区统筹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创新能力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和生态修复,为全国传统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探索积累了一批经验。

案例一、辽宁中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沈阳市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告知承诺制”,建设项目审批效率提升50%,支持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实行项目承诺制审批和企业入园“零收费”制度。鞍山市积极推进与鞍钢集团“双鞍”融合,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完善央地合作配套支持体系。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实行投资建设项目“六个一”审批服务模式。

案例二、吉林中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吉林省出台支持示范区建设的专门政策文件,长春市全面开展“一网、一门、一次”政务服务综合改革,通过推进一门办事、一窗受理、一套标准、一网通办、一章审批、一次跑动,初步实现了企业和群众办事“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目标。

案例三、内蒙古西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内蒙积极推进示范区协同发展,成立14个行业协同发展专项工作组和城市间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实施示范区协同发展章程和若干举措,成立协同发展服务中心。鄂尔多斯市围绕创建清洁能源经济城市,推动能源产业规模化、清洁化、高端化、多元化发展。包头市依托稀土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开展新兴产业链培育,建成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享平台。

案例四、河北唐山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唐山市明确40条支持政策,着力构建“4+5+4”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打造京津冀区域性中心城市,围绕打造京津冀“微中心”,有效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高标准规划京唐智慧新城。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综合贸易大港,唐山港货物吞吐量居全国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前列。

案例五、山西长治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山西省建立长治示范区建设市厅联席会议制度,长治市以煤焦化、煤电化、煤气化、煤液化为重点,不断拓宽煤炭精深加工产品,延伸煤炭产业链条,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集群逐步壮大。推进创新创业与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形成了“创意+工厂”、“楼宇+双创”、“老工业+双创”、“电商+双创”等模式。积极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核心技术,培育发展半导体光电等新兴产业集群。

案例六、山东淄博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淄博市坚持把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作为催生新动能的重要环节,连续三年实施新一轮大规模全产业链高水平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和低效益产业,用新技术嫁接老企业,用新企业置换老企业,延长传统产业链。实施央企省企与地方融合发展、十万企业家三年培训工程、工业投资项目“1+N”审批制度改革等措施,初步探索了集去产能、产品换代、品牌升级、生态环保于一体的工业“精准调转”模式。

案例七、安徽铜陵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铜陵市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出台“科技创新36条”,实施高层次人才集聚工程,2018年研发投入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2.48%。深化开发园区改革,推进社会事务移交属地政府、公共服务下沉园区、人事考评绩效管理等体制改革。深化“互联网+政府服务”,创新“11240”智慧政务模式,实现一窗受理、信息共享、集成服务、一次办结。

案例八、湖北黄石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湖北省加大对黄石示范区政策支持力度,黄石市大力推进动能、产业、功能、生态、空间“五大转型”,努力在鄂东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制定了“调结构、换动能、转方式、促协调、固底板”的系统性工作思路,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现了报建流程“先建后验”、评审事项“多评合一”、区域评审“统一评价”。

案例九、湖南中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湖南省建立示范区省级协调机制,出台省级专门政策文件,株洲市全面实施节约集约用地,控制总量、控好增量、用好存量,对闲置土地、低效工业用地分类认定并处置,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园区节约集约评价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挂钩。湘潭市实施制造强市、智能化改造,创新建立产业链长、企业盟长、银行行长“三长”联动机制。娄底市扎实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改造。

案例十、重庆环都市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重庆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涪陵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成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永川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建成校企共建实训基地32个,每年输送“永川工匠”3万余人,形成独具特色的产教融合发展模式;沙坪坝、江津、荣昌、铜梁推进优势产业链和集群发展,强化园区产业集聚;长寿在全国率先建立水污染五级防控体系;合川全力守护长江中上游的重点水源涵养区环境,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案例十一、四川自贡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四川省相关部门出台了支持自贡示范区建设的省级专门政策文件,自贡市形成了多层次全覆盖工作体系,市委全会决议将示范区建设作为全市转型发展统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研究示范区建设工作,市级层面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项工作常设机构,配备了专门工作人员,建立了日常工作制度。

案例十二、宁夏东北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石嘴山市深入推进“科技支宁”东西部科技合作,市政府与北京科技大学、浙江省农科院、宁夏大学签订科技合作协议,组织实施200项科技合作项目,柔性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200余名。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构建煤制油、煤基烯烃、煤制乙二醇三大产业集群,部分关键技术水平处于领先水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8668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