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播报一条新闻:
7月27日早上,云南昆明日报一名记者因吃菌中毒,向领导请假。这名记者说:对不起领导,我吃菌干翻了,在救护车上,不能去采访了。记者躺在病床上,眼前不断出现幻觉,还一边描述自己看到了什么。
记者躺在病床上,眼前不断出现幻觉,还一边描述自己看到了什么:看到小鹿,看到龙玩绣球,还看到超级大的虾...(龙玩绣球是什么操作?? ?)
全国人民都知道,云南的食用菌,也就是当地人说的”菌子“或”届儿“,不仅种类多,味道还鲜。当地人很爱吃,尤其夏季,菌子旺盛的季节,更是要大吃特吃。
在看女记者新闻的时候,翻到一条评论:
再翻,菌子中毒故事会开始了:(先抛个砖,强烈建议去微博搜搜,笑得我现在腹肌都酸痛...)
菌子好吃我们都知道,好吃到啥程度,那就是谁吃谁知道。不同种类的菌子味道各不相同,从口感和鲜美程度上,简直不能算是素食,比肉都好吃。
这样好的食材,也很利于大厨们发挥,可以煎、烤、烹、炸、熘、烧、炖,我最喜欢的就是菌菇火锅了,这种做法,菌菇就是绝对的主角。作配菜爆炒或是入馅,也可以提鲜。
说到菌子的味道,明代《本草品汇精要》记载:
“蘑菰乃蕈之属也,苗高二三寸,中空而轻脆,其色黄白,五、六月多生湿处,今入诸汤中食之甚鲜美……”
这里说的“蕈”是真菌的一类,生长在树林里或草地上。也就是我们说的蘑菇。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也说:“蘑菇不止作汤。炒食亦佳。
蘑菇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食疗价值,可以治疗多种疾病。比如你们都爱的羊肚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曾记载:
“羊肚菌,性平,味甘,具有益肠胃,消化助食,化痰理气,补肾纳气,补脑提神之功效。”
不同的菌种功效不太一样,总的来说就是“益肠胃、化痰理气”、“益气杀虫”、“悦神、开胃、止泻止吐”、“消热痰”、“健脾”等诸多疗效。
菌子这么好,我们的古人自然早就发现了,国人食用蘑菇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汉朝时期,汉代王充在《论衡》一书中记载:“芝生于土,土气和而芝草生。”
《神农本草经》记载:紫芝“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
其实,那种蘑菇能吃、吃了能治病,那种吃了致幻,乃至致命,都是靠老祖宗帮我们尝出来的。
《宋稗类钞》记载:“菌不可妄食。建宁县山石间忽生一菌,大如车盖,乡民异之,取以为馔,食者辄死……”
这件事是说,宋朝福建建宁县山中的巨石上忽然长出一颗大蘑菇,大如车盖。村民一看,这个蘑菇不一般,那就吃了吧。结果没想到啊,吃了蘑菇的人都死了。显然这是中毒了。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颜色鲜艳的、长得奇怪的蘑菇有毒,不能吃。
除了颜色鲜艳,还有表面粘脆,柄上有环,多生长在腐物或粪肥上,多数不生虫子等等特点。
在《宋稗类钞》中,作者也记录了识别毒蘑菇的方法:“凡菌为羹,照人无影者不可食,食之杀人!”
现在我们知道,毒蘑菇的毒性是自带的,但在古代一般认为,蘑菇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很容易被毒蛇的毒气染毒,吃了这种染毒蘑菇就会丧命。宋代陈仁玉就在《菌谱》中说:“俗言毒蛰气所成,食之杀人。”明代美食家李渔在《闲情偶寄》里也说:“盖地下有蛇冲,蕈生其上,适为毒气所钟,故能害人!”
在古代,人工养殖蘑菇技术有限,使用来源主要靠采摘,加之受医疗和认知水平的限制,蘑菇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宋宁宗嘉定八年,有个叫德明的感慈庵僧人,外出遇见了“奇菌”,摘回寺中做成蘑菇粥给僧众食用,十几个僧人吃了蘑菇粥后都死了。德明本人因为及时吃了“不洁”的解药,躲过了一劫。什么是“不洁”的解药?就是粪汁。
古人一贯认为以毒攻毒,我倒觉得,德明是被“药”刺激了,将毒物尽数吐出,相当于洗胃了,这才保得性命。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这脍炙人口的诗篇相信大家都知道。不过这所著名的寺院,还有一段和蘑菇有关的旧史。
清代薛福成所著的《庸盦笔记》中记述了一个奇异故事《蕈毒一日杀百四十令人》:
寒山寺在姑苏城外,唐人诗已累累见之,千余年来,为吴下一大禅院。道光年间,寺僧之老者、弱者,住持者、过客者,共一百四十余人,忽一日尽死寺中。既已无人,乡保为之报县。县令前来相验,适一灶下养死而复苏,县令问,“诸僧今日食何物?”对曰:“食面。”县令复详询煮面之人与浇面之汤,灶下养对曰:“今日值方丈和尚生日,特设素面以供诸僧。我适见后园中有蕈二枚,紫色鲜艳,其大径尺,因撷以调羹浇面。但觉其香味鲜美异常,未及亲尝,忽然头晕倒地,不省人事。今甫醒而始知诸僧食面死矣,不知是何故也了”县令使导至后园采蕈处,则复见有蕈二枚,其大如扇,鲜艳无匹。命役摘蕈,蕈下有两大穴。县令复集夫役,持锹镢,循其穴而发掘之。丈余以下,见有赤练蛇大小数百尾,有长至数丈者,有头大如巨碗者。盖两穴口为众蛇出入之所,蕈乃蛇之毒气所嘘,以自蔽其穴者。诸僧既皆食之,故无一生。灶下养仅嗅其香味,故幸而复苏。县令乃命储火种,发鸟枪,一举焚之,蛇之种类尽灭,而寒山寺由此亦废。
寒山寺发生了一起离奇命案,寺中一百四十余人突然间尽数死了。如果发生在金庸小说里,那肯定是被人寻仇灭门了。但这不是小说,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当地县令一查,发现是食物中毒。这一日是方丈生日,厨工在后园发现两枚颜色鲜艳的大蘑菇,当做好东西给众人煮了面,结果好心办了坏事。
县令带人去后院查看,发现蘑菇下面是蛇窝,毒蛇出没之地的蘑菇自然也有剧毒。随着僧人离世,蛇窝被毁,寒山寺也一蹶不振,不复旧日盛况了。
从这个事件中可以看出,僧人不能吃荤,对他们来说,蘑菇是稀罕的好东西,看到了就要摘回来吃。两起中毒事件的主角都是僧人。
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一路行来,菜单中也经常出现蘑菇,特别是在重要场合。
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唐僧假意要和国王成亲,两人的婚宴菜单就包括:玉片饭、蒸糕、糖饼、蘑菇、木耳、花椰菜、紫菜......等到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千辛万苦回到大唐,接风宴席上也少不了蘑菇甜美,海菜清奇。另外取经路上风餐露宿,野蘑菇肯定没少吃。
要说名著中最会吃的,当然住在大观园里。还记得《红楼梦》中,刘姥姥在大观园吃的那道茄鲞么?
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茄鲞味道令人如此惊叹,除了十只鸡,蘑菇也功不可没。
最后提醒大家,蘑菇虽好吃,中毒却是不好的,一定不要随意食用野生菌。一旦中毒,快去医院,不要享受幻觉。切记切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04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