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生死看氮:黎巴嫩2750吨硝酸铵爆炸堪比核弹

生死看氮:黎巴嫩2750吨硝酸铵爆炸堪比核弹

8月4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发生严重爆炸事故,已造成超过100人死亡,4000多人受伤。

黎巴嫩总理迪亚卜在最高国防委员会会议上称,爆炸是2750吨硝酸铵在港口不当储存6年而引起的。目前各项救援活动还在进行中,如此严重的事故再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事故现场

硝酸铵(NH4NO3)是无色斜方或单斜晶体,可溶于水,主要用于农业肥料,同时也是一种普遍的工业炸药。由于硝酸铵本身可提供燃烧所需氧气,所以大量储存的硝酸铵会有很高的火灾风险,而且也可能被引爆,即使在生产和储存中也会造成危害。

硝酸铵的分子式

从其分子式中不难看出,硝酸铵(NH4NO3)是一种含氮元素的化合物。

虽然在一开始,化学家眼中的氮只显现出其讨厌或毫无生气的一面,但后来在大量的生与死的过程中都发现了氮的身影。

在18 世纪的科学巨人们——卡尔·威廉·舍勒(Carl Wilhelm Scheele)、 约瑟夫· 普 利斯特里(Joseph Priestley)和拉瓦锡的眼中,不能助燃也不能维生的氮气是“讨厌”甚至“死气沉沉”的。然而在接下来的 300 年里,第 7 号元素的经历完全称得上举世无双:参与有机合成,制造爆炸物,发电,污染食物,以及解明 DNA(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

氮位于第5主族的顶部,这一族也被贴切地称为“窒 素”(pnictides),得名于希腊语的“使窒息”一词。这一族的其他成员也同样是生死之道的高手:砷同时是剧毒和良药;磷可以使人求死不得,但同时也是 DNA 骨架的组成部分。这些元素在 p 电子价层都有着三个未成对电子,同时也能以其 s 电子成键,所以一般来说它们会希望形成3~5 根键。

在单质状态,氮会形成双原子分子 N2——这是我们呼吸的空气中超过七成的组分。氮倾向于形成三根共价键,同时还保留一对孤对电子“以备他用”,这为氮原子带来了极多的催化及生化用途。在脯氨酸和尿素——后者是人类合成出的第一种有机物(维勒,1828 年)——这两种含氮前体的基础上,我们制备了大量活性小分子。这些小分子正是蓬勃发展的有机催化领域的基石。

而在自然中,血色素蛋白及叶绿素中的卟啉 - 聚吡咯大环则配合着中心的过渡金属离子,为生命活动提供了最基础的功能,包括光合作用、氧运输以及清除血液毒素。几种重金属(包括钼、钒和铁)能支持豆科植物根部中的土壤菌类的固氮能力,使得植物能将氮气转化为可以利用的生物质。

DNA 的每个碱基中都含有氮原子,生命正是如此精妙地与氮彼此相连。米西尔逊(Meselson)和斯塔尔(Stahl)通过使用氮的重同位素N15 进行标记,证明了 DNA 单链即可作为自我复制的模板。有志于摆弄生命密码的化学家们已经设计出了碱基的“扩展包”,这些新碱基也能像普通的 DNA 一样复制并配对。

胎儿在母亲腹中的发育要大大地归功于又一种含氮化合物——叶酸(维生素 B9)。

叶酸的结构

与此相对,三聚氰胺(C3H6N6)则登上过沉重的头条新闻。食物里的氮元素一般存在于蛋白质中,所以氮分析一直被用来作为蛋白质含量的标杆。正是为了人工增加表观蛋白质含量,不法分子在婴儿配方奶粉和宠物食品中添加了三聚氰胺,于是人和宠物就得病了。

氮也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诺塞拉(Nocera)发明的“hangman”结构能将水分解为可用于为燃料电池供能的氢气和氧气。其结构包括一个八氟 corrole 骨架,这一骨架通过四个氮原子与钴配合。

想要安全地运输氢燃料,一种可能的方式便是通过氨 - 硼烷配合物(H2N–BH3)。新型的太阳能电池同样依靠含有金属 - 氮键的染料来捕捉环境光,这让我们能够制成柔韧、高效并且价廉物美的设备。战争可以说彻底依赖着氮化合物的支持。

哈勃法(由氮气和氢气工业催化合成氨气的方法)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发展起来的,在此之前,炸药的制备原料则是鸟粪石中高浓度的硝酸盐。氮的高爆倾向同样延伸到了三硝基甲苯(TNT)、硝酸铵、硝化甘油和三碘化氮上——最后一位会在羽毛碰触之下就解体,作为演出道具来说相当震撼人心。

就算知道叠氮化合物和四唑类化合物等具有高氮 / 碳比的分子一般会具有爆炸性,化学家们仍然把持不住自己。克拉普克(Klapötke)及其同事合成了一个具有十个氮原子链的分子,这种化合物的稳定性低得几乎无法完成分析,炸碎了好几件玻璃器皿。

氮的这种生死两面性贯穿了整个医药史。氮往往与恶臭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哪怕空气中仅有极微量的尸胺和腐胺——死亡的生物组织会散发出这两种挥发性的胺类,我们也能闻到。

古人就了解的毒剂,氰化物里面就有含氮的碳—氮官能团。觉得头晕了吗?能使人恢复清醒的“嗅盐”中往往也含有碳酸铵。

碳酸铵 来源:百度百科

苯胺类染料虽然一开始被认为是煤焦油中的无用废料,后来却表现出了强大的生物活性,推动了现代制药业的发展。

想想氮具有的侵蚀、催化、养育和摧毁的能力,氮证明了自己“了无生气”的恶名实在是错得离谱。


综合自:人民日报、《自然的音符:118种化学元素的故事》

一书中《生死看氮》一文作者迈克尔·A. 塔塞利(Michael A. Tarselli)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张润昕


★相关推荐★

《自然的音符:118种化学元素的故事》

作者:[英]施普林格·自然旗下的自然科研

编译:Nature 自然科研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自然的音符:118种化学元素的故事》由Nature自然科研译自《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In Your Element专栏。

《自然的音符》入选得到APP2020年4·23世界读书日年度推荐书单,罗振宇老师亲录视频推荐。

《自然的音符》是所有图书中为数不多的,覆盖当前全部已发现的118种化学元素的科普图书,每一种元素都是邀请世界上对它研究深入的科学家之一撰写,专业权威,生动有趣。适合中学生及以上所有对化学元素感兴趣的读者阅读。本书由Nature Chemistry高级编辑作序。

随书赠送覆盖118种化学元素的元素周期表明信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0277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