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北大校长蔡元培到底有多恨慈禧?加入过暗杀组织,想用炸弹炸太后

北大校长蔡元培到底有多恨慈禧?加入过暗杀组织,想用炸弹炸太后

说起蔡元培,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都是“北大校长”这一身份,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

在毛主席眼中,蔡元培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在我们大众眼中,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蔡元培出生于1868年。17岁时蔡元培考取了秀才;22岁时,中了举人;23岁时,蔡元培进京会试得中成为贡士,未殿试;25 岁时,经殿试进士及第,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 27岁时,得授职翰林院编修。

光看这一份简历,蔡元培的成就好不惊人。可是,在这些耀眼的光环之下,他还有过另外一个身份,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身份——刺客。

可是,如此人物怎么会去选择做一个“穷凶极恶”的刺客呢?或者说,蔡元培明明是朝廷一手培养出来的,为什么会对朝廷的“主人”慈禧动杀心呢?

这一切的一切,还得从清末那个动乱的年代说起。

清朝末年,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期间。

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中国各地爱国志士纷纷自愿组织爱国团体,进行革命活动。特别是以谭嗣同为代表的部分有识之士,都希望朝廷能够通过和平的改良手段来达到强国的目的。

之后,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有识之士对朝廷抱有的一线希望彻底破灭,于是通过暴力推翻清廷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暗杀”这一手段也就在此刻应运而生。

也是在此刻,在谭嗣同因为变法而杀身成仁的巨大打击之下,让蔡元培明白了一个道理:忠于腐败的朝廷就等于祸国殃民。所以,蔡元培最后也选择加入到了反对朝廷的革命队伍里。

1902年时,蔡元培以““教育中国男女青年开发其知识而增进其国家观念,以为他日恢复国权之基础”为目的,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教育会。有了中国教育会这个据点,蔡元培就相当于有了宣传革命的资本。它是宣传革命的中心, 是各地革命者秘密接头的机关。

1904年时,一批以杨毓麟为首日本留学生回国,他们此次回国的目的,便是推翻清朝的文人。向着这个目标,他们一行人在上海法租界庆余里,在爱国女校的木楼里,成立了一个暗杀团。这个暗杀团所要暗杀的人,便是清政府的头领慈禧太后。

而蔡元培也是在这一年,在暗杀团成员何海樵的介绍之下,加入了暗杀团,一同加入的还有陈独秀。在刚加入暗杀团时,他们一起歃血盟誓、宣读誓词,就如梁山结义一般,每个人都将自己的血与酒搅在一起,痛饮三口。

蔡元培当时认为,想要暗杀成功,就必须需要一些方便、秘密、快速而且容易伪装隐蔽的武器。为了找到合适的“武器”,蔡元培开始研究起了化学毒药。可是就在研究不久之后,他又发现毒药远不如炸药好用,便又转头去研究炸药了。

虽说炸药是研究出来了,但暗杀行动却不曾成功过。蔡元培一行人曾带着炸药在颐和园一带潜伏了近五个月。在这半年的时间里,他们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刺杀机会,最后因经费耗尽,无奈之下返回了上海。

在上海时,又因暗杀团成员章士钊到监狱探望行刺前广西巡抚失败的万福华,暴露了目标。最后直接导致了暗杀团的秘密驻地上海余庆里被清政府查抄。无奈之下,蔡元培等人只好暂时躲藏了起来,他刺杀慈禧的计划,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蔡元培的一生,一共经历了四个时期,即清朝,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政权。而关于他的这一生,周总理也曾给过高度评价: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7749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