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扶不起的阿斗真的是这般废物吗?五维属性个位数的废物?

扶不起的阿斗真的是这般废物吗?五维属性个位数的废物?

今天是端午节,放假在家的小编又打开了三国志11玩了下后期剧本,又看到这种属性的刘禅顿时又双叒叕想吐槽了。光荣的武将属性评定真迷。今日就给刘禅报个不平,说说历史上那个扶不起的阿斗吧。

人物简介

刘禅(shàn)(207年-271年),既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幽州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223年—263年在位),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



刘禅早年生于荆州,多次遭遇灾难,幸得大将赵云相救。刘备攻取益州,建立蜀汉后,册立为太子。章武三年(223年),继位为帝,年号建兴,信任相父诸葛亮,支持北伐战争。后期不理朝政,宠信宦官黄皓,国力走向衰弱。景耀六年(263年),魏国大将军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分兵攻蜀,刘禅投降邓艾,蜀汉灭亡。刘禅带着蜀汉大臣被进入洛阳,受封安乐公。

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刘禅在洛阳去世,享年六十五岁,谥号为思。西晋末年,汉赵刘渊称帝,追谥刘禅为汉朝孝怀皇帝。

真性情

关于刘禅的性情,我个人并不觉得是一个多么具有争议的问题,从《三国志》的《诸葛亮传》、《后主传》、《谯周传》、《董允传》、《陈祗传》及黄皓相关记载、魏国的《邓艾传》等文献中,已经可以比较全面的概括刘禅的为人了。喜欢女色亲小人远贤臣性格懦弱之类的,确实可以算实锤了,但是在君王之中这些才是大多数君王的特色就是那些明君也有一堆这种性格爱好的呀。刘禅没有才能,没有能力也不能有所作为。这样的人是不适合做皇帝的,但无奈生在帝王家,刘禅也不得不接受这个身份,不过话又说回来,既然你坐在了这个位置上,有句话叫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刘禅承担起作为一国之君的责任了吗?


记载事件

刘禅在人生头16年里有记载的就两件事,208年赵云在长坂坡之战救阿斗,212年张飞、赵云截江救阿斗,在两件事在《三国演义》中都有详细描写,经过了艺术加工,但这两件事是真实存在的。刘禅的少年平淡无奇,文没有曹植、曹冲少年天才般的表现,武没有曹丕、曹彰少年英武的形象,初见是赵云怀中的襁褓婴儿,再见就已是蜀汉的皇帝了。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先主遗诏敕后主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刘备在遗诏中嘱咐刘禅多学《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并由诸葛亮亲自抄写这些书让他学习,此时的刘禅17岁,这些“经世之学”刘禅之前有没有学习过,学得怎么样,我们不得而知,也没有记载表明刘禅有过什么内政,军事方面的经验,不管怎样,他还是个17岁的孩子,想想我们17岁的时候在做什么,摆在刘禅面前的是内忧外患中的蜀国,我们不能对他苛责什么,于情于理放权给诸葛亮都是最好的选择。



无作为的君主

23年四月刘备在永安去世,刘禅继位称帝,开启了人生第二阶段:武侯辅政。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刘备在弥留之际,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备钦点了诸葛亮来辅政,把蜀国和刘禅都托付给了诸葛亮,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还有一位托孤大臣,尚书令李严,这个李严本是刘璋部下,刘备入蜀时,刘璋命李严率军抵抗刘备,没想到李严投降了刘备,所以刘备为什么要托孤给诸葛亮、李严二人呢,有人说是为了牵制诸葛亮,刘备也不放心诸葛亮大权独揽,也有说李严是益州派(原刘璋部下)的代表,这样安排是为了平衡蜀汉内部派系,后来诸葛亮与李严也确实有分歧,这是另一话题了。回过头来,刘禅从始至终都是被动接受的角色,他是蜀汉的皇帝,名义上的统治者,但在诸葛亮辅政的11年里,我没有看到任何刘禅自己做的决定,不知道娶了张飞两个女儿算不算,“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刘禅仿佛是一位看客,看《三国志··后主传》就像在看流水账,也难怪《后主传》只有三千字,而《诸葛亮传》六千字.怎样评价刘禅的前半生呢?“平庸” 平庸是什么意思?普通、寻常而不突出.因为诸葛亮在世刘禅不作为,是因为做了也没诸葛亮做的更好,所以无作为看起来不是什么坏事,就好像是后世的君主立宪制。那么诸葛亮不在了刘禅的作为是什么呢?



巧妙回收军政大权

234年八月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诸葛亮的去世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刘备集团经历了刘备时代,诸葛亮时代,来到了后诸葛时代,为什么不是刘禅时代,因为刘禅还不配为这29年打上个人烙印。诸葛亮刚一去世,蜀军就内讧了,这就是魏延造反事件,这件事就不在此展开了。结论就是魏延没想造反,但确实违抗诸葛亮留下的军令了,也确实想夺取军权了,这件事准确的说是魏延和杨仪内讧事件,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邀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刘禅为此事咨询了董允、蒋琬的意见,决定站在杨仪一边。比如在魏延和杨仪相互上书对方造反时,刘禅直接问了一句:“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魏延被刘禅识破魏延兵败被杀,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这是多深仇大恨啊,还要鞭尸,还灭族。但刘禅并没有在他被杨仪杀害后因诸葛亮生前认定的“反骨”论对魏延赶尽杀绝。而是下诏说:"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之后还找了个理由把杨仪贬为庶民。在这件事情上就可看出后主刘禅并非昏庸,相反他通过这个事件巩固了自己的权力,收回了军政大权。因为两人在诸葛亮去世后争夺军政大权,他们认为刘禅昏庸无能,不把他放在眼里,但最后呢?



刘禅利用两人的矛盾,他们内斗产生了分歧,杨仪将魏延杀害并夷灭三族,刘禅玩了把借刀杀人,后来杨仪因多出怨言而被贬为庶民。刘禅就把权力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里。这件事暴露了一些问题,诸葛亮尸骨未寒,蜀国内部就有人争权了,杨仪先斩后奏,还灭魏延三族,造成既成事实,这两人都不把刘禅放在眼里,杨仪这人也膨胀得很,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又语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祎密表其言。十三年(235年),废仪为民,徒汉嘉郡。仪至徒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遂下郡收仪。仪自杀。杨仪当初说魏延造反,杀了魏延,现在自己竟说出诸葛亮死后,要是率军投降魏国就好了这种话,怕是失了智,该死。

之后刘禅为了防止出现权臣专政的问题,就让费祎担任尚书令,主管政务;让蒋琬担任大司马,主管军事。两人的事务有交叉的地方,但两人又相互制衡,以此来保障朝廷的平衡。这也体现了刘禅优秀的帝王术,能够驾驭群臣 后来到公元246年,蒋琬病逝;公元253年,费祎被魏国降将刺杀。据《资治通鉴》记载诸葛亮载临死前留下遗嘱:福谢:“前实失不谘请,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故辄还耳。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亮曰:“文伟(费祎)可以继之。”又问其次,亮不答。说的是诸葛亮钦点蒋琬接替自己的位置,魏延和杨仪都想推翻这个遗嘱,但均以失败告终,刘禅的决定遵照了丞相的遗嘱,以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蜀国完成了权力交接,度过了诸葛亮死后的危机,刘禅在此事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之后刘禅便独掌大权,自摄国事,改变了蜀国丞相制的政治传统。



诸葛亮主政期间,刘禅就曾向他建议 “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其实北伐只是诸葛亮为了报答先帝遗嘱而进行的劳民伤财的行为,且蜀国国力在三国中最弱,北伐是一场根本没有胜算的战争。所以刘禅主政期间,体恤百姓疾苦,果断放弃了北伐 。毕竟这么厉害的相父都打不过自己这点水平还是老实点守成行事守住家业吧。

刘禅的平庸不只是他自身的原因

刘禅平庸,昏庸,软弱,这其实锅也要刘备自己背一部分,刘禅生于战火,襁褓时期流离于战火之中,若不是赵云救下就早已殒命,结果回来还被刘备摔了一下,且不说摔得重不重,是不是摔傻了,关键是显出刘备对儿子的不重视。看曹操,打仗回来还要故意考验一下几个儿子的智商,还钟爱聪明的曹冲(曹冲称象也是著名的故事),指点一二,最终虽然恨巴巴(野史总是说曹丕谋害了曹冲)的把位置传给了隐忍有股子暗谋的曹丕。看江东,孙坚把孩子培养的,成了大家嘴里说的“别人家的孩子”,生子当如孙仲谋也是著名的一句话。看刘备,只请了老师教刘禅四书五经,平日里教诲的都是满口的仁义道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也是著名的一句话,这是刘备教育刘禅的,结果没错呀,刘禅是很讲仁义道德的人呀,敦厚老实,待人宽厚,听话,敬重长辈,尊重老臣,爱护百姓,曹军攻打到城下,不忍百姓受战火之苦,开城投降。刘备教育的儿子就不是教育自己的接班人,教育的就是一个教书老师傅,不堪国家重任,也是意料之中。

不算战国以前,四川割据政权存续就没有超过五十年的。这是武侯鞠躬尽瘁论证出来的天命,不是靠一个有出息的明主就能改变的。刘禅当了41年的皇帝是整个三国时期在位最久的一位。而在他在皇位上的这四十一年,也不是完全靠诸葛亮啊,毕竟诸葛亮才帮他帮了几年呢?十一年,仅仅才十一年,那就让小编不禁发问,如果他傻,他后面三十年是怎么没被人扯下来或者害死的呢?而且从后面来看,辅政的更换依旧是频繁的,但是朝中和蜀地的政权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波动,这真的是一个扶不起的人能办到的吗?实际上,考古学家们又发现,在成都当地的历史上有记载,这个地方的人们在刘禅死后是有帮他建祠的,而且人们都对这个祠很上心,并且一代又一代的供奉过去,一直到了北宋,当时有个枢密学士,在这个地方下了命令,因为政令而需要拆掉祠,当时的人还对这件事抱怨诸多。所以史学上有说,这个乐不思蜀的刘阿斗,当时是为了百姓的安危和当地的生机社稷,减少当时看起来一定是会败掉的战争,所以才舍掉自己的颜面,损掉自己的名声荣誉,而做的。不仅对待自己的人民非常的友善,很多政策都是有利于百姓的,而且在不大兴土木这件事上,是极少有皇帝做到他这样的号的,他大概真如他父亲一般,也是一个将百姓看得很重的人。其实历史上和他差不多性格和作为的皇帝也是很多,比如朱高炽,赵祯之类的但是他们的名声和刘禅比起来却差很多,或许就是成王败寇吧失败者的待遇,但换成其他皇帝真的能有其他作为吗?

三国时期魏蜀人口数量是至少5倍的差距,土地承载力更是差距更大。魏国拥有的十一州虽然荒废许多但是是大汉的精华所在,而蜀国只有益州还多蛮荒之地。刘禅降伏魏国时所提交的《士民簿》的数字。根据《士民簿》,蜀的户口和人口是领户28万,男女人数94万。区区不足三十万户,就算是按秦汉巅峰军制,极限五户一兵,不严重影响生产也就5.6万战兵者。还是防守和临近作战。更别说内部蛮族一直动乱需要留守的兵马,更不用说自身的部队里面多少蛮兵战斗力到底多少若只是守城还好。诸葛亮的想法很好魏蜀潜力相差太多,如果不能尽快拉近差距越拖越死。但就算是强如武侯也不能办到的事,在差距更大的时候刘禅又能有什么办法?



好了,到了最后虽然游戏里刘禅属性费的一批,但是他的特技还是很有用呀。在游戏实战中,刘禅还是大有用武之地的,凭的就是他的一手特技强运。主要两点:第一,可以充当埋雷敢死队,带队深入敌阵埋雷,后面队友放火,下回合再来,简直爽歪歪。第二:1兵诱敌,这主要可用于防守战的时候,让阿斗无限回合带1兵引诱敌军攻击。自身损失最低,敌军浪费行动力,为队友赢取战机。大家可以在游戏中体验下真·天子守国门,让懦弱的阿斗身先士卒一夫当关力矩十万大军。现在三国志11可以在手机上玩了想要重温经典的小伙伴们可以加群与更多三国志游戏爱好者一起玩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7749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