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的“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夏天的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暑,去也
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我国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天气特点
气温下降
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秋高气爽
开始影响中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
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雷暴活动
华南、西南、华西。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但华南、西南和华西地区雷暴活动仍较多。在华南,由于低纬度的暖湿气流还比较活跃,因而产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而西南和华西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动也比较多。
习俗
出游迎秋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的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习俗
拜土地爷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把到手的丰收洗掉。
习俗
吃鸭子
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鸭肉味甘、咸、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老母鸭能补虚滋阴,对久病体虚者或虚劳吐血者均有补益作用。
习俗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收获的季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开渔节,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元宫词
白酒新篘进玉壶
水亭深处暑全无
君王笑向奇妃问
何似西凉打剌苏
处暑
想对你说
处暑来临之后,气侯逐渐变得干燥,因此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少摄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
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当的煮些绿豆汤也是不错的选择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6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