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吃饭,菜单上常会看到一种美食,本地人早已习以为常,外地人定是要多看上两眼的。
尤其是四川人,不能不心生好奇,甚至有一点被“戏弄”的感觉,于是免不了要点上一份,它就是“拌川”。
如果不到杭州,你可能一辈子也见不到“拌川”二字。我第一眼见时,也是心生疑问,猜想这是什么东西。
川是四川省的简称,而四川又多有拌面,便给人一种把“川面”精华拌到一起的错觉,“狂妄”之气弥漫字表。这其实大可冤枉了拌川,这道菜不但和四川毫无关系,而且也不是常见的拌面,它是专属于杭州的地道美食。
拌川是一种干拌面,“川”字代表的是三种食材,面条、肉丝、豆腐干,豆腐干也是切成丝,也有加笋丝的,整道菜都是长短条,因而得名“川”。
更细分的说,川字第一笔长而弯,代表面条;中间短竖代表肉丝,给的量少些;长竖代表豆腐干丝,给的量多些。菜名便是菜本身,非常形象。
杭州人是爱吃拌川的,什么虾爆鳝拌川、虾腰拌川、牛腩拌川、猪肝拌川等等,琳琅满目,花样繁多。而且与时俱进,开发出了小龙虾拌川等等,好吃又时尚。
我是在小河直街吃的饭,这是杭州有名历史街区,宋朝时起便是运河重要沿线。游玩半路时下了雨,淅淅沥沥,正好遇见一家面馆,便去点了份餐。小馆不大,清新朴素,门前摆着菜单,我第一眼便看见“肉丝拌川”字眼,16元一份,便好奇尝了下。
不一会老板端了出来,我忙吃了一口,酱香面劲,十分好吃。都说杭州饭甜,连馒头都是红糖做的,可拌川个例外,感觉酱油很多,味道偏重,因此常搭配一碗虾皮紫菜汤,吃一口面,喝一口汤,清油解腻、微咸鲜美。
这种搭配的奇妙,不逊于重庆小面配骨头白汤,武汉热干面配甜浓米酒,直教人回味无穷。因为口味重,更适合北方朋友,同行的北方友人,吃了一顿便爱得不行,接下来几日行程,专门寻找拌川身影。
后来,杭州友人告诉我,拌川的川字本来叫做“汆”,读作“cuān”原本是北宋时汴梁城的菜汤做法。后来汴梁城被金兵攻破,皇室南迁临安,那些娇生惯养的贵族们忘不了汴梁美味,便将“汆”落地改良。
江南书生有“以字定形”的惯例,便将“汆”改为了“川”,表述菜品根根分明的样子,这便是拌川的前世今生。
几日吃下来,我发现杭州本地的做法也略有差异。有的拌川是煮面、炒菜分开,面煮好后把炒菜拌进去。
还有一种是面煮7分熟,菜炒7分熟,然后倒入锅中同菜一起炒,之后放入酱料再盛出来,因此拌川多少是带点汤汁的。两者味道相似,不过我更偏爱后者,吃起来也更有味。
如今拌川算是杭州街头最常见的美食,街头巷尾、酒楼大厦,皆可看到。而且价格便宜实惠,根据配料不同售价不同,我见过最便宜的13元一份,16元、17元最为常见,贵点的几十也有,菜量很大,成年男子一份便可吃饱。
如果你到杭州,别忘了品尝下“拌川”,感受下地道杭城美食文化。
作者:林清鹿,知名旅行家!跟我一起感受壮美山河、领略百味人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61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