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13所高校被列入"实体清单"!华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13所高校被列入"实体清单"!华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近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宣布,分两批将33个中国实体加入“实体清单”,其中包括两所中国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至此,我国一共13所高校被列入“实体清单”。这意味着他们将与华为享受同样的“待遇”,从美国引进相关高技术产品和技术时必须申请相关许可证,否则无法达成交易。

13所高校分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昌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什么是“实体清单”?

“实体清单”是美国为维护其国家安全利益而设立的出口管制条例。在未得到许可证前,美国各出口商不得帮助这些名单上的企业获取受本条例管辖的任何物项。简单地说,“实体清单”就是一份“黑名单”,一旦进入此榜单实际上是剥夺了相关企业在美国的贸易机会。


这些学校为什么被列入“清单”?主要原因有两个。


01高校的科研实力强大


13所高校中,除了中国人民大学外,都是一些理工科高校,这些高校大都是研究一些高精尖技术,而且在世界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并且很多都承担了我国国防相关科研和技术工作,科研实力不容小觑。涉及领域很广,覆盖了最前沿的学科,比如航空航天、通讯工程、计算机、人工智能、材料科学、大数据、电子信息化等领域。


这些高校能被美国实体制裁清单点名,意味着至少在某一专业领域,已经让美国如坐针毡,芒刺在背。


02

高校是培养高精尖人才的摇篮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凭借强大的师资力量,教研教学优势,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和企业输送了各个领域的高端技术人才,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国防力量提升,可谓培养人才重地!


这些高校将会受到什么影响?


其实就像华为一样,被列入“实体清单”,意味着在没有得到美国政府批准的情况下将禁止使用含有美国技术的产品,将被禁止未经美国政府批准从美国购买零部件。


由于我国高校很多科研设备都是从美国购买,他们的相关科研项目一定程度上都依赖于美国的产品和技术。一旦加以限制恐怕,很难寻找相关替代品,项目也无法开展。因此未来将会对我国科学研究工作带来一些麻烦。


拥有高质量专利,才能真正强大


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显示出中国科技发展正遭遇严峻的外部环境,也让我们意识到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时不我待地坚持自主创新,突破专利壁垒,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否则永远被别人卡住脖子。所以企业和高校不要一味追求专利数量更要创造出高质量专利,这样才算真正的强大。


这就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应从追求专利数量向注重专利质量转变,培育一批高价值专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使知识产权大国变成真正的知识产权强国


这份名单完全颠覆了我们对高校排名的固有认知。网友们调侃,高三学子们今年报考哪些大学最牛?看看“实体清单”!让美国“羡慕嫉妒恨”的高等学府,你绝对值得拥有!




最后,让我们看一看这些高校究竟有哪些科研实力和创新成果让别人感到害怕!


No.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科实力:在航空、航天、动力、信息、材料、仪器、制造、管理等学科领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形成了航空航天与信息技术两大优势学科群,国防科技主干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科研成果:建校60余年来,北航创造了40多项国内第一的科研成果,在尖端技术研究领域始终居于国内高校前列。学校团队参与论证并助力研制的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首飞,研制成功我国首个新型临近空间飞艇。


No.2

西北工业大学



学科实力: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5个学科群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形成了以三航学科群为引领,3M(材料、机电、力学)学科群、3C(计算机、通信、控制)学科群、理科学科群和人文社科学科群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科研成果:全国第一架小型无人机、第一台地效飞行器、第一型50公斤级水下无人智能航行器和第一台航空机载计算机均诞生在该校。学校重点参与了大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等10个重大专项的论证及科研攻关,深度参与了两机专项论证、神舟系列飞船研制,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作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


No.3

国防科技大学



学科实力: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系统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大气科学等8个学科进入前5名,工程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4个学科基本科学指标进入世界排名前1%。


科研成果:以“天河”二号为代表的大批自主创新成果。取得了以“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关键技术、“天拓”系列微纳卫星、激光陀螺、超精加工、磁浮列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为我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作出重要贡献。


No.4

同济大学



学科实力:同济大学拥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7个,分别是: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艺术与设计。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分别是: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3个。


科研成果:先后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工程科研攻关,取得了大跨度桥梁关键技术、结构抗震防灾技术、城市交通智能诱导、城市污水处理、新能源汽车研发、国产化智能温室、遥感空间信息、大洋钻探、心房颤动分子遗传学等标志性科研成果。


No.5

西安交通大学



学科实力:学校是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哲、教、艺等10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截至2020年3月,学校15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2个学科进入前1‰。


科研成果:创造了百余项国内外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一”,在抢占科研制高点方面发挥了交大的引领作用,其中包括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第一个汽轮机、汽车制造、制冷与低温和压缩机专业,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处理芯片,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等。


No.6

电子科技大学



学科实力: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成长为国内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人才的基地。


科研成果: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及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建设,在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经济圈等设立研究机构。学校科技成果获国家级奖励26项(其中牵头一等奖1项)、部省级奖励328项。


No.7

中国人民大学



学科实力:学校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获评A类学科总数为14个,其中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获评A+。


科研成果:学校先后承担或参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北京2008年奥运会总体影响评估(OGGI)”“冷中子非弹性散射谱仪的研制”等特大、重大项目。2001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1.8万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数居全国高校第一位、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立项数位居全国前列。


No.8

四川大学



学科实力:学校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8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国家重点学科4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5个,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培养单位。


科研成果:近5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开发、转让、服务和咨询项目1.3万余项,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已成为相关行业的主导技术。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学校先后编撰出版了《汉语大字典》《全宋文》《中国道教史》《儒藏》等大型文化建设成果。


No.9

南昌大学



学科实力:化学、临床医学、农业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主)、工程学、材料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科研成果:江风益教授团队“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摘得2015年度唯一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这是自国家科学技术奖设立以来,首次由地方高校获得的一等奖,正助推江西打造“南昌光谷”。


No.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科实力: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0个一级学科排名位居全国前五位,其中力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一。


科研成果:发射了中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小卫星,诞生了中国第一台会下棋能说话的计算机、第一部新体制雷达、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突破了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支撑结构系统关键技术,支持中国“天眼”成功“开眼”。一大批成果助力“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火箭首飞、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等重大任务。


No.11

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科实力:国家一级、二级重点学科各1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1个、一级重点学科11个。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进入ESI全球前1%。


科研成果:不仅以国内第一艘实验潜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台舰载计算机、第一套条带测深仪等数十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著称,而且还以双工型潜器、气垫船、梯度声速仪等成果摘取过世界第一的桂冠。


No.12

湖南大学



学科实力:目前7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化学学科跻身前1‰,7个学科入选国防特色学科,化学、机械工程学科进入教育部“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建设行列。


科研成果:近三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3项(牵头8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创新团队)1项,技术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


No.13

广东工业大学


学科实力:机械、信息、材料、化工四个学科为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行列,其中工程学已进入1.9‰。


科研成果:学校不断加强与产业深度融合,与社会各界联合建立了“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佛山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等。近五年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9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0453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