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武都太守虞诩,打仗厉害,为政更厉害,疏浚青泥河道使通航
东汉安帝时期,文韬武略的虞诩受到邓太后的青睐,在武都数万羌人反叛之时临危受命为武都太守,带着邓太后的赏赐和重托,率领三千军士前往武都郡平叛。从兵力上看,敌众我寡,虞诩要和羌人对战并没有优势;从谋略上看,虞诩和羌人之间的差距就不是一星半点了。这场战争,以虞诩大获全胜、羌人大败而收场。
战争虽然结束了,虞诩作为武都太守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开凿漕运,疏浚河道,下辩沿青泥河水道可直达沮地
那时,武都郡的治所在现在的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抛沙镇附近,由于武都郡的羌人连年叛乱,战火四起,导致当地的百姓流离失散,经济社会生活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打完了仗,太守虞诩开始着手恢复经济促进生产。他修复了城池,营建了一百八十座营堡,招揽流亡的百姓,赈济贫困,武都郡的生产生活秩序逐渐恢复了正常和安定。
武都郡处在西秦岭的南麓的余脉,境内山大沟深,出行十分不便。那时,马融还没有来武都一边当太守一边设帐授徒,李翕修西峡栈道更是六七十年之后的事情,耿勋修路更比李翕还要迟上几年。特别是武都郡的治所,在徽成盆地的西侧,这个盆地四周都被大山团团包围,与外界的沟通往来十分艰难。
陆路交通不便,要想改善这个状况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事情。所幸,青泥河从这里向东南流入嘉陵江,水道如果可以畅通,则为两岸的交通可以带来很大的便利。
青泥河两旁都是壁立耸峙的大山,在河岸两侧的悬崖上,当地人民历尽千辛万苦开凿修建了栈道,勉强可以通过。要想运输货物,则只有人背畜驮,还要经过许多危险路段,五成的货物要想运到目的地,大多只能剩下一成。河道中虽然水流不小,但是乱石林立,舟船并不能在其中顺畅地通行。
看到有这样好的水路却不能用来通航,太守虞诩沿途察看,从沮地(现在的略阳境内)青泥河汇入嘉陵江处,直到下辩(现在甘肃省成县)的数十里河道中,有很多阻碍舟船通航的大石需要处置。虞诩亲自带领属下的官吏和兵士,整治河道中的大石。
现代人要想开凿石头,可以采用炸药爆破,也可以采用机械开凿的方式。但是在一千九百多年前的公元二世纪,只能通过人力来想办法解决这些烦人的大石头。史料对于这一段的记载并不多,据说清除河道里的大石头时,虞诩采用的方法很原始但是很管用,就是把树木堆在要开凿的石头上点火焚烧,石头表面的温度就会升的很高,这时再给石头上泼上凉水,因为温差太大,石头就会被浸出裂缝,从而减少人工开凿的难度和工程量。如此这般,便如愚公移山一般,经过一段时日之后,青泥河道中影响舟船通行的石头终于被清理掉了,这条河也肩负起了历史的新使命——开漕船道,水运通航。
虞诩主持修通的这一天青泥水道,为武都郡带来了便利的水路交通,也节省了郡内很大的运输费用,据说岁省四千余万钱,这每年节约出来的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炸除飞龙峡八卦石,消除水患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的有两个峡,一是西峡,因为峡中歌颂东汉时武都太守李翕的惠安西表(俗称西狭颂)而流芳百世,另一个是东峡,也就是人们现在所称的飞龙峡,峡中有唐代大诗人流寓同谷时所居住的草堂遗址,这处草堂也是我国最早的一座杜甫草堂。
青泥河就是从飞龙峡中一路向南,流入嘉陵江里。飞龙峡中还有一处兀立的大石,形状就像是河道中的一处水闸,经常阻塞水流。虽然经过太守虞诩的整治之后,顺着青泥河水路已然可以从下辩直通到沮,但是这处大石却仍然带来许多的灾害。
这处大石的遗址,现在被当地人称做八卦石,大石之旁有一个水流常年冲刷形成的深潭,人们称它为八卦潭。一千九百多年前,屹立在武都太守虞诩面前的这块青泥河中的巨石,对河道中的流水形成了严重的阻塞,特别是每年的春天和夏天,雨水稍多的时节,遇到八卦石阻拦的青泥河水便会倒灌回去,淹没两岸的庄稼和驻扎在峡外的守军的营廓。虞诩派人炸掉了这块被后人称做八卦石的大石,消除了当地的水患。
小记
任光荏苒,历史的车轮飞快地转动,转眼已过了一千九百余年,青泥河的水运通航早已经成了历史,河流上建起了水电站,因为水流被截流至电站中去,这块八卦石所在的河道便也日渐干涸。兀立在河底,已被虞诩炸去半截的八卦石成作为当地的一处胜迹,屡屡出现在文人雅士的诗文中。每到夏天,避暑纳凉的人们也爱坐在这块大石头上指点风云,谈古论今。
在二十世纪末期,也曾听闻当地的执政者又一次派人炸碎了残留的八卦石,使这一处青泥河道中的历史遗迹面目全非。当日虞诩炸石,是为了消除水患,造福百姓;今人再次炸此八卦石,又是意欲何为?转眼间,八卦石再次被炸的时间也过去了二十余年。
光阴似箭,沧海桑田,站在青泥河畔,一壶浊酒对风月,在诗圣杜甫昔日的草堂遗址处,吟诵着诗圣留下的千古名篇,眼前仿佛又出现了一千九百多年前青泥河中的景象,繁忙如梭的舟船,往来运送着旅人和物资,百姓歌颂着武都太守虞诩的功德,仅仅三年时间,武都郡内的居民已经从虞诩平定羌人叛乱之时的一万户增长到了四万多户,盐的价钱也从每石八千跌到了每石四百,郡内的百姓过上了自给自足的幸福安定的生活。
本文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创作品,欢迎个人评论和转发。欢迎对我加关注,我们一起去探寻更多好看好玩的历史和文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91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