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有哪些临床症状?是否每个糖尿病病人都出现临床症状?为什么有的糖尿病病人没有自觉症状?
糖尿病临床症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体重减轻),即通常所称的“三多一少”。这是糖尿病的典型临床症状。大多数糖尿病病人,无论患1型或2型糖尿病,均有不同程度的“三多一少”症状出现,但1型病人症状比较典型而严重,2型病人症状较轻且不典型,如只有多饮多尿而消瘦不明显,或仅表现为口干多饮而无明显多尿、多食及消瘦等。多尿是由于血中过多的血糖从尿中排出所致。多尿使身体水分排出增加,于是引起多饮。此外,高血糖本身也会引起口渴。多食也是由于尿中丢失糖分,身体缺乏能量供应而产生饥饿感造成,血中高浓度的葡萄糖不能被正常利用,导致“细胞饥饿”也是多食的原因之一。多食非但不能纠正高血糖及补充尿糖之丢失,反而吃的越多,血糖越高,尿中失糖越重,饥饿感也就越明显。
在这种状况下身体内的水分常常丢失、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加强,于是体重下降,出现消瘦。总之,“三多一少”症状的有无及其严重程度与下列因素有密切关系:①与糖尿病类型有关:1型糖尿病绝大多数均有“三多一少”症状,2型则不尽然。②与年龄有关:糖尿病发生时年龄越大,“三多一少”症状越不明显。③与起病前体重有关:凡发生糖尿病前肥胖者,“三多一少”症状均不明显,身体越胖,症状越不突出,甚至缺乏临床症状。④与血糖水平有关:血糖越高,“三多一少”症状也越明显,换句话说,尿糖排出越多,症状就越明显。
(2)疲乏无力。为最常见的症状,几乎见于所有的糖尿病病人,主要为四肢无力,容易疲劳,因之工作效率及耐力明显下降。血糖越高,疲乏无力就越明显。由于这一症状在一般人中也十分常见,缺乏特异性,故常不被糖尿病病人重视。
(3)其他症状。儿童糖尿病病人常有夜间遗尿,但在成人则很少见。视力暂时性模糊也为常见症状,这种视力模糊不是由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如白内障、视网膜病变引起,而是由于高血糖使眼睛之水晶体发生膨胀造成,有如近视眼时的水晶体改变,当血糖得到控制后,视力可以恢复正常,故有人称其为“假性近视”。
皮肤方面的症状以皮肤瘙痒,尤其是外阴部瘙痒为最常见。皮肤干燥、脱屑,容易患疖肿及霉菌感染(如皮肤癣),创口愈合缓慢等也是较常见的症状。有的糖尿病病人突出的表现就是皮肤反复发生疖肿。
部分2型糖尿病病人在发病早期,可有午饭前及晚饭前低血糖症状,表现为饥饿感、乏力、出冷汗、心慌、手抖等,进食后症状即消失。病程较长久者一般无此症状。
(4)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症状。不少糖尿病病人,尤其是2型糖尿病常常缺乏典型的“三多一少”等症状,而以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为主诉。以急性并发症为首发表现的有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等。以慢性并发症为首发表现的有:①糖尿病性眼病,最常见的是白内障、视网膜病变;②糖尿病性肾脏病变,常表现为浮肿、蛋白尿、反复泌尿系统感染等;③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如末梢神经炎,植物神经病变引起的尿潴留、慢性腹泻与便秘、阳痿、出汗异常、直立性低血压,颅神经病变引起的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等;④心、脑及肢体血管病变(动脉硬化)引起心脏病如冠心病、脑梗塞、下肢坏疽等也很常见,有时可作为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首发症状。
总之,糖尿病的症状变化多端,涉及到全身多个系统,个体差别也较大。有的糖尿病病人,尤其是1型糖尿病,症状比较典型,常有“三多一少”症状,有的病人则症状轻微或完全没有症状,直到出现了并发症的症状才与糖尿病联系起来,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因此,无论是医师还是病人,均应熟悉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这对及时确诊糖尿病是很有帮助的。
糖尿病是一个影响多个器官组织的全身性代谢紊乱疾病,它的症状千变万化,但也有无症状者。为什么有的糖尿病病人没有自觉症状呢?因为这类病人主要为2型糖尿病,大约占总人数的20%~30%,以50岁以上者居多。没有自觉症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
(1)糖尿病不重,属于轻型,血糖升高不明显,通常在11mmol/L(200mg/dl)以下,有的可划为“隐性糖尿病”或“亚临床型糖尿病”范畴,即糖耐量异常阶段。
(2)患者肾脏排糖阈值增高,在血糖较高的状况下(例如13mmol/L,即250mg/dl以上)也不出现尿糖,故无多尿、口渴及多饮现象。
(3)患者对某些糖尿病的症状缺乏正确认识,不认为自己有病。例如,对疲乏无力往往归咎于工作紧张;对多食易饥及多饮认为是胃口好,是身体健康、消化力强的表现,因而长期忽视,不去医院检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82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