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皇室中,每位储君都要学习的一门独门秘术就是帝王术了。不管你是步履瞒珊的两岁娃娃还是已到青年的皇家子弟,只要被立封为储君便要开始被传授帝王术,这其中的学问道道不是一般的大,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就是皇帝如何和宫中大臣盘斗。很多人会想天子地位谁人可撼动?无非是底下干活的人有点问题,稍有差池也就是皇帝一句话的事,还用搞这些动作吗?能当上大臣拿俸禄肯定都是不是等闲之辈,并且伴君如伴虎你要在身边周旋还要力保全家上下安全,在一些方面肯定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而皇帝不论你是什么方式登基的,都必须依靠这些臣子的助力,不然皇帝自己怎么也整治不完人间疾苦,只有把合理的权力分配给大臣,由他们自己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才干造福百姓,并且皇帝把握君臣之间的平衡,才是帝王术的根本。
帝王术看似简单但历史上这么多的皇帝当中,真正能掌握要领的皇帝却是屈指可数。明朝皇帝当中有一个可以说是运用的炉火纯青,他不是开朝皇帝朱元璋,也不是篡位的朱棣,是嘉靖皇帝朱厚熜。朱厚熜最早的时候只是一个王爷,他父亲之前也只是个王爷,就论资排辈来讲皇帝之位怎么也不可能落到朱厚熜手里的,但由于嘉靖皇帝之前的皇帝过于贪玩,驾崩前都没留下个继后的。皇宫的太后便和大臣商议,就这样朱厚熜继承了皇位,并且这一坐就是四十好几年的皇帝。
朱厚熜在这期间,内忧从来不是问题,也不叫问题。就是首辅大臣和副辅大臣都换了十多个,而且在史书上是没有一个皇帝有这样的记录的,不过也是精明之举。不像开朝皇帝朱元璋犯错就杀,朱厚熜是设立政措,并且除掉想要涉政和阻止他的老臣和士族,并且对宦官进行了群体打压,这让整个朝堂都是他一人的话语权。
但东厂却还是有自己的小道道,从而在政治上形成微乎其微的制约嘉靖,这对嘉靖来讲是万万不可的。后来机缘巧合嘉靖便使用自己的方法让他们各司其职,一旦有涉政的嫌疑就是大忌,霍乱朝纲都属于违法乱纪通通杀无赦。初见成效后嘉靖为了防止手下一家独大,设立了各种大臣之间相互制衡的条约,自此以后堪称完美的平衡达到了。
嘉靖皇帝毕竟是半路成为皇帝的,从小耳濡目染的周身环境也影响着他。之所以急切的整改朝堂上的权利是因为他的性格从小就是阴郁的,而且非常不信任周边人,加上单一的教育模式,使他整个人的格局没有那么大,意识也不是很强。当皇帝应该谨慎不假,但是过头就不是一件好事。在国家控制方面处理的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但对于整个东南亚大陆而言都是百害无一利的。在嘉靖个人权利保护伞笼罩下,完全没有发下自己的统治和以往的明君有多么的格格不入。
在嘉靖皇帝在位时,最著名的倭寇报复性战争“嘉靖倭乱”。皇帝自身的认知和他的态度都背负相当重大的责任。迫于经济发展需求,一直恪守海域政策的沿海地带还是开启了一道道后门,珠江口和双屿岛都是灰色地带。身居大内的文弱之主急功近利狠抓了地方上的控制,之后利用明朝将士体量的优点,通过各种手段,击退了东西南北入侵的洋人。对沿海地带的生存手段大大进行打击,逼着他们走上了完全武装走私的道路。这些居民也是走投无路,便成了倭乱中的主力,一直到下一任皇帝登基前,这些遗留的问题都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根本解决。沿海地区的传统是根深蒂固的,任由时光发展也是不会更改的,当时沿海地区规模已成型,经济格局也很难发生变化。
同样的实践在西北方的边境上演,山西居民长久以来一直靠着草原的南部的一些贸易维持生计。嘉靖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对这里的贸易进行了一番重重的打击。没有生计维持只能被迫出逃到边境之外,就成了法外之民,这些法外知名也是形成了当时有名的白莲教,并且在今时今日的呼和浩特还存有当时的据点。而受到蒙古庇护的白莲教也是在一直不停攻打明朝边境。嘉靖想要对其反击但是发现自己的军队花名册全都是些注水的。若非和蒙古还保留往来,他将很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明英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24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