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澳大利亚在国际舞台上非常活跃,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接连和美英德法等国领导人会晤,要求对中国处理新冠疫情的措施发起调查。显然,澳大利亚方面试图把脏水往中国身上泼,试图通过污名化中国的方式获取利益。对于这样的态度,中国驻澳大使发出了善意的提醒,只不过这个提醒到了外国媒体的口中,就完全变了味。
据英国天空新闻4月27日报道,澳大利亚声称“因号召调查新冠疫情真相而遭到了中国的‘经济威胁’”。按澳方描述,中国大使宣称澳方此举“是危险的”,中方可以鼓励中国民众拒绝购买澳大利亚商品或前往澳大利亚。
然而,如果去看看成竞业大使的原话就会发现,澳大利亚似乎是太看得起自己了。中方的说法是,“如果澳大利亚继续发起这种对抗击疫情没有益处的行动,可能会遭到中国普通消费者的抵制,因为中国消费者也许会考虑为何要购买这样的国家的牛肉和葡萄酒。”
显然,中国大使的表态和威胁扯不上关系,更像是一句正常提醒。
所谓的经济打击,是类似美国那种出台法规,刻意地限制经济往来甚至是通过关税武器,和法律诉讼来直接打击对方经济进出口;而中国大使所说的,只是描述了中国民众的一种可能的行为。更何况,大使说的也没有问题,这方面韩国乐天在中国市场受到冷遇就是最好的例子。
对于中方的提醒,澳大利亚方面不但没有当回事,反而还借机倒打一耙,表示出似乎自己受了委屈一样。但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西方借疫情对中国的抹黑和攻击。
按理说,中方为此向澳大利亚发出警告也不过分,仅仅是提醒说明我们已经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克制。中国不是霸道的美国,因此对澳大利亚来说,直到今天都还没有感受到刻意抹黑之后的代价。现在看来,澳大利亚颇有不见黄河不死心的意思,不付出代价,恐怕他们不会停手。
有人说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密切之后,自然会使得国家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因为双方的利益相关,没有道理不改善关系。然而,无数个鲜活的例子表明密切的经济合作不一定能够换来双方的良好合作,一边做生意赚钱,一边在外交上耍阴招的国家实在太多。
虽然澳大利亚通过大批量地向中国出口畜牧业产品等资源获得不少利益,但这不能改变他们在外交上对中国敌对的态度。对这样的国家,应该让他们感受到破坏合作关系之后,经济方面会有怎样的疼痛。
别的不说,虽然不用动用国家经济武器,只需要少购买澳大利亚的牛肉和葡萄酒,就足够让澳大利亚人感受疼痛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23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