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过五一##五一小长假##清风计划##北大国际医生说#
过几天就是五一假了,这次足足有五天之长,再加上这春暖花开的时节,亲近自然更是上佳选择,想必很多朋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已经满心计划着要出去浪了。不过,到了野外,除了花草美景,伴之左右的便是无数的嗡嗡蚊虫,一不小心还会会挨上一刺,轻则肿痛刺挠,重则全身过敏,甚至会危及生命的。
因此,在被昆虫蛰刺之后的处理非常关键,尤其是特殊体质的朋友,一定要多加重视。
被虫子蛰了为什么身体会有反应?
很多朋友都有疑问,被小虫子蛰了不就和被针扎一样嘛,顶多疼一下,怎么会出现那么严重的全身反应呢?其实这是和人体自身的免疫机制有关系的。
昆虫在蛰刺人体之后,除了将刺留在伤口里引起物理刺激以外,还会同时释放出了一系列的毒素。这些毒素中含有组胺等生物源胺、激肽、神经毒蛋白、磷脂酶以及透明质酸酶等,会引起机体的过敏反应。
首先这些毒素会在伤口局部起作用,吸引人体的各种炎症因子和细胞在伤口处聚集,进而导致导致伤口处的红肿热痛。我们日常被蚊子蛰了之后感到的“痒”,就是这些局部炎症反应的综合体现之一。
再进一步,如果被蛰伤者是过敏体质,那这些毒素一旦吸收入血,就会造成更大范围和级别的炎症级联反应,犹如瀑布飞泻一般,一发不可收拾。具体就会表现出头晕、心慌、血压下降、神志不清甚至休克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就真有可能危及生命了。
一旦昆虫蛰伤应该立即做什么?
首先,我们一旦发现自己被昆虫蛰伤,要立马观察伤口,包括伤口的形状、有无出血、有没有虫体残留等,这些能够提示蛰伤我们昆虫的大致种类。
如果发现有刺或者虫体残留在皮肤内,比如蜜蜂会将蜂刺扎入皮肤,则一定要尽快将蜂刺清除干净,可以使用小刀的锐边、细针等将蜂刺挑出,同时尽量将伤口四周皮肤捏起,挤出蜂毒。
再比如蜱虫叮咬会有半个虫身钻入皮肤内,这时不要生拉硬拽,以免将蜱虫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引起皮肤的创伤或感染,可用酒精麻醉蜱虫,让其自然脱落,并且尽快就医,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之后,就要对伤口处进行清洗,如果是蜜蜂蛰伤或者蚊子叮咬,因为它们的毒液呈弱酸性,可以用苏打水或肥皂水等弱碱性液体进一步清洗干净毒液;而如果是黄蜂蛰伤,因为毒液是弱碱性,建议用酸性液体(食醋)处理;如果无法判断是哪种昆虫叮咬,建议使用流动的清水或者生理盐水,减少伤口处的污染即可。
进一步可以给伤口处涂抹一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软膏等,也可以内服抗过敏药,如开瑞坦等,减少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并且如果伤口处肿胀明显,建议冰敷处理,这样可以减少血管扩张,减少水肿的进展。
虫蛰之后的哪些身体反应要重视?
昆虫蛰伤之后大多数人可能就是伤口部位的刺挠肿痛,比如老布上次小拇指被蜜蜂蛰了就肿起来一样,还没有到出现全身反应的地步。但如果有的人是过敏体质,或者被大量毒性强的昆虫蛰伤,则有可能引起全身过敏反应,如果处理不当,真有可能危及生命。
具体全身过敏反应加重的表现有这些情况,一旦出现要立即就医:
1.过敏性休克的表现:出汗、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四肢发冷、皮肤发绀、头晕、烦躁不安、意识不清。这些都是人体在吸收了昆虫释放的毒素之后,引起全身血管扩张、血管渗出增多,全身有效血量下降,导致低血压,进而出现一系列休克表现,最终会导致心跳骤停可能。
2.在休克之前或同时,还有一些伴随症状:皮肤潮红、瘙痒,继而出现荨麻疹和皮下水肿;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哮喘等呼吸困难症状;刺激性咳嗽、打喷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全身植物神经系统失调的表现。其中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哮喘是过敏反应导致急性窒息的重要原因,致死率极高。
以上这些都是过敏反应在逐渐加重的症状表现,若病情得不到及时处理,还可能损伤肾脏、肝脏、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引起腰痛、少尿、无尿、肾衰、肝衰、昏迷等。如果被蛰伤者特别是儿童出现这些情况,就应该立即呼叫救护车并到附近医院的急诊就医处理。
4.如何预防昆虫叮咬?
昆虫常活动在晚春及夏秋季节,多分布在花草树丛之中,临近水源更多见。因此,在野外工作或者游玩时一定要做好避免昆虫叮咬的物理防护。
1.尽量避免到昆虫较多的花丛、草坪、树林或潮湿阴暗的地方去。
2.建议穿长袖、长裤,且最好是紧口、浅色光滑的服装,不要将皮肤暴露在外。
3.在皮肤裸露部位擦上防蚊虫的花露水或者清凉油,遇到蜂群等昆虫聚集区域,要尽量躲避,不要主动惊扰。一旦遇蚊虫袭击,应尽快躲避,用衣物等遮盖身体,尤其是面部和手部,减少暴露面积。
4.一旦被蛰伤并有过敏反应加重的趋势,要尽早就医处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11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