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五一长假,被好友拉着急飞北京,去感受历史的文化。想起了长城、故宫、前门大街的人山人海,想起了在天安门看升旗的场景,又想起了急急忙忙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等门口拍照打卡,去中关村瞄一眼,体会互联网的繁荣,去中南海新华门外看了一眼,真的是做到了“上车睡觉,下车照相,一问啥也不知道”的旅行标准像。
北京城,从明朝开始大规模营建,但是要细数建城历史的话,可要从公元前一千多年开始算起,武王伐纣之后封召公在燕,这里就被称为燕都了,那还是三千多年前的故事了。这样一想,历史的厚重感那是扑面而来啊。
所在北京城,处处能够追寻到历史的踪迹,也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故宫仿佛看见了明清两朝的风起云涌,在长城看到了古人的坚韧和智慧,在天坛和地坛看到了中华文化的辩证和内涵,在圆明园旧址深刻体会到了近代中国的欺辱。
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景点之外,其实在北京城里还隐藏了非常多的值得一去的小景点,比如说永定门吧。
为什么要说去了永定门,一定觉得值呢?
首先,大家都知道,老北京有皇城(宫城)、内城、外城,一个城套着一个城,四四方方,尽显皇权之威严。明清两朝,永定门那可是京城南大门,古人讲求坐北朝南的风水,这么说起来,永定门说是一国之正门也不为过。这样一说,是不是觉得这城门很不一般了哇。
其次,永定门是北京中轴线的南端。大家看下图,这条中轴线上的建筑,故宫、前门、永定门,一条线下来 ,将老北京分成两块儿。而且距历史学家考证,元明清三朝以来,不管怎么变,中轴线都没有变。大家可以想一下,正因为中轴线没变,所以整个北京城位置也没变。
最后,在这里发生的故事太多了。我们就随便说一件事,足以震撼历史了。明朝袁从焕抗击皇太极,就曾在这里激战过。
最重要的一点,2004年得益于“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永定门是最早修复的背景外城城门,唯一的一个,珍贵啊。(老北京内九外七的城门,真正保留的老城门只有正阳门,其他的德胜门和东便门保留的也不错,唯一重修的就是永定门了)
永定门是明清北京外城的城门,从永定门到钟楼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是古都北京的中心标志,作为北京中轴线南端起点的永定门是明清北京外城七门中最大最重要的城门,始建于明嘉庆三十三年,1957年被拆除,2004年9月重建。
永定门
我是在永定门公园南门进的,一个电东门,向南望去树荫尽头矗立的城门就是永定门,也是我今天想要拍摄的地方。
进入公园南行不远就看到一个铸有龙头浮雕的井盖,回来查阅资料得知这是北京印象井盖。井盖的金属部分铸有“北京中轴”,同时井盖上有“距永定门柒拾贰丈”字样。
北京中轴四个字很明显
在即将到永定门城楼时,发现两旁都有一段石板路,猜测时保留当时的一部分石板路,或是夏天存水供市民乘凉,有知道的朋友请回复告知我一下,非常感谢。
就是这一段石板路
虽说现存的永定门城楼时2004年重建,已然没有了当年沧桑的历史气息,但重建后的城楼仍然还原了当年的威严。
走进城楼,城门拴静静的躺在城门洞的一侧,彷佛向人民诉说着当年它的风采故事。
城门下的北京印象井盖上刻着“北京中轴南端点”,这块井盖自带着一股骄傲,谁让它是南端点呢。
在永定门城楼南侧,沿着中轴线向北方望去,正阳门箭楼遥相呼应,哪天有时间了,先走一走南面这一段中轴线,永定门到天安门,走走转转应该一天的时间足够了。
永定门上的这块门匾石相传是原来老城门上的,城墙上的砖有一部分是原来城墙上的砖
这两尊石狮子应该是现在制作的:
城墙东、西两侧分别有“明、清北京外城南墙东(西)段由此向东(西)”的石刻:
北京城,一线城市,但是去旅行,要感受的话,高楼大厦并没有太多的感触,现在化的建设,让很多东西都趋同化,城市的特色也在慢慢地淡化。当然,很对标准的统一是必须的,不然就无法发展,小到路标路牌的全国统一,这样你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觉得陌生和无所适从。大到城市规划、大厦规格,让环境和城市适应人们的快节奏的生活。
也正因为如此,我到一个地方,总是喜欢去寻找一些小众的,但是却非常有当地特色的景点,比如去上海我一定要去石库门感受,去西安一定要去大小雁塔,去成都一定要去茶馆听说书,去广州一定要去老店吃顿丰富的早餐,去香港一定要到皇后码头旧址站一站。你知道大家到一个地方,最想去的是哪里呢?
如果您来北京的话,最想去的地方有哪些呢?
您有哪些景点想推荐给大家的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11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