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一位家长对孩子作文的做法与体会,为什么引起这么多家长关注?

一位家长对孩子作文的做法与体会,为什么引起这么多家长关注?


为什么孩子看了很多书却写不好作文?

首先告诉你,作文是写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孩子看了很多书,写不出好作文有以下三点原因:

1. 缺乏体验。现在的孩子写作文模式是:

老师布置一个作文题,读一下范文,讲一下写的大纲。有作文书的看作文书,没书的就开始模仿范文。大都是坐在教室里瞎编。很多自己根本没经历过,也没见过的都能往上编。对写作内容不了解,没感受,没亲身体会。

例如,作文题目《炒鸡蛋》,要求写一次自己做饭的经历,如果没有亲手做好,只能瞎编。如果家长带领孩子做一个炒鸡蛋,就不一样了。

以西红柿炒鸡蛋为例子。我交给做菜程序:



第一,洗菜;

第二,切菜,如何切,有窍门。

第三,打鸡蛋,搅拌鸡蛋。

第四,打火,放锅,加油。注意火候。

第五,放鸡蛋,加西红柿,翻锅。煮熟。

第五,出锅。

有时候不是孩子不想去经历和体验,恰恰是家长剥夺了孩子的成长和体验。拿个刀切个番茄怕切到手,弄个油锅又怕油烫到孩子。所以,孩子没有了体验。

如果没有做饭的经历?他写的出吗?写得出。但都是编的,缺乏真实感。

因此,孩子要想写好作文,除了多读书还要多去体验生活,有了体验才会丰富自己的素材库。这也是培养孩子社会能力的一种方式。

2. 缺乏刻意练习。写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必须一点一滴的积累,一次次的练习,才能获得写作的进步和提升。但是练习不是随便的练习,而是需要刻意的作文练习。

我以弹钢琴为例子。


学琴要从基础学起,一个一个按键都熟悉了,然后在看着谱子练习。如果你想要弹会一首曲子,下功夫练习才能专门弹奏这首曲子,至少百遍以上,你才能弹得更熟练优秀,更好听动人。因为必须对这首曲子做了一次次的刻意练习。

而写作也一样。不是一次练习写作就行了。孩子们作文每一次练习都会在格式和逻辑上得到一点提升。长此以往就熟能生巧了。比如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写,多练习,等运用,等熟练了以后,我们在换一个排比,对偶等等句式的写法。

作为家长辅导孩子作文,重要的是要合理的引导,不是帮助写作。相信,孩子经过了一次次的刻意练习,一点点地提升,写作就是熟能生巧,达到信手拈来的效果。

3. 缺乏鼓励和支持。写作其实也是孩子成长的过程。

我的两个邻居的两个学生,特别害怕写作文,老师一布置作文害怕,常说:好讨厌。分析原因,这些孩子为什么一写作文,就会颤抖?为什么家长给孩子报了作文培训班,孩子会抗拒去培训班学习?其原因,这些孩子失去了写作文的信心。破罐子破摔。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索性就不写了,爱地就咋地。他不是在为自己写作文,而是为了家长和老师写作文。这就是老师和家长给孩子造成的压力导致的。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是对孩子肯定和鼓励。鼓励和肯定不是表扬,而是肯定了他为写作文付出的努力,鼓励他继续保持。写不好没关系啊,咱们可以练习啊?所以,孩子写不好作文,家长的鼓励和支持何等的重要,不要的一味的去追求写得多好,而是要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每一次进步。

点击免费体验学习,满意后购买。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0574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