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冻龄女神,常常被提及的有,赵雅芝、林志玲、邱淑贞、李嘉欣等耳熟能详的名字。
其实,除了上面几位,还有吴婉芳。
每次出现都能凭借少女气质和青春的外貌让人们津津乐道。
她的年轻态不是拉皮、打针的尴尬美,而是从内向外透着少女感。
常说岁月是把杀猪刀,但到了吴婉芳身上,怎么就变成美工刀了呢?
1967年出生,到现在已经53岁。
But,你瞧她的状态!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哪里像五十多岁的人?
与儿子、闺女站一起,就跟同辈儿似的。
难怪网友调侃吴婉芳把老公熬成爹,把儿子熬成弟弟。
嫁入豪门,过得幸福的女星不多,吴婉芳恰好正是那少数人之一。
1986年参加港姐竞赛,一举拿下“亚军”、"最上镜小姐"及"才华小姐"三项头衔。
是第一位斩获三个奖项的港姐。
其实,论颜值,吴婉芳比冠军李美珊好看许多。
之所以屈居亚军,是因为李美珊学历高,会多种语言。
在早期港姐选秀中,海归佳丽比较罕见。
不过,连中三元这种事情更是史无前例,再加上吴婉芳容貌不俗,风头一时无两。
于是,很快被TVB签下,并特别捧。
当时,香港许多杂志,都能看到吴婉芳出现在封面上。
1986年,正赶上足球世界杯。
港姐比赛结束的第二天,TVB就安排吴婉芳拍摄世界杯宣传片,进而成为公司的形象大使。
渐渐地,又安排她演戏,拍MV。
张国荣歌曲《想你》、谭咏麟歌曲《Don't Say Goodbye》中的MV女主就是她。
只可惜,没多久就被TVB封杀了。
有人说之所以被公司抛弃,一个原因是与许多男星传绯闻。
比如,在卡拉OK,醉酒与张国荣唱歌、跳舞。
照片一放到杂志上,哥哥的粉丝就联合抵制吴婉芳。
另一个原因则是经常拒绝公司安排的戏。
据说,电视剧《誓不低头》里,陈秀珠的角色原本是安排给吴婉芳,但吴拒绝了。
不听公司的话,又有绯闻缠身,一来二去,TVB就把捧人的力气放到其他人身上。
换言之:吴婉芳被雪藏了!
1989年,双方三年合约到期,吴转战乐坛。
跟刘德华合唱过——
发过专辑——
拿过奖——
但依然没混出什么名堂。
不过,她应该不在乎。
1993年,跟胡家骅结婚了,从此淡出娱乐圈。
在香港,胡家也是顶级豪门,只不过向来低调,所以外界不怎么清楚。
胡兆炽是非常知名的商人,跟李兆基、郭德胜、冯景禧……是一个时代的人,平时在生意上也多有往来。
上世纪,香港地产发生过翻天覆地的变化。
算起来,应该是从1958年开始。
当时,李兆基觉得任何货币都有可能随着时代变迁成为一堆废纸,
思来想去,领悟到实业才是保值的硬道理。
于是,就与胡兆炽、冯景禧、郭德胜等八人合股创建永业公司。
涉足地产后,他们改变香港地产的经营模式,生意十分火爆。
像后来的“新鸿基”、“恒基”都是从永业渐渐延伸来的。
胡兆炽的儿子胡宝星(胡家骅的父亲)从事律师职业。
与关卓然、李业广、罗志能共同创办了“胡关李罗律师行”。
看似与父亲没什么关系,其实与胡兆炽有过生意往来的伙伴,胡宝星很多都承袭下来。
李兆基、郭德胜、李嘉诚……都是他的客户。
到了胡家骅是第三代。
作为豪门少爷,倒没什么少爷脾气。
跟长辈们一样,特别低调。
毕业回国,就在家族企业工作。
1986年,在吴婉芳参选港姐的那一年,两人相识相恋。
其实,现在再看吴婉芳当时传的绯闻。
不难发现,很多消息都跟港媒喜欢捕风捉影、夸大其词不无关系。
吴&胡相恋后,感情一直很稳定!
在七年之痒的时候,完婚!
谈起拍拖那段经历,吴婉芳说自己欠缺激情,却又安全感十足。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她跟胡家骅的感情,“水到渠成”应该比较合适。
之后,孕有二子一女。
两个儿子皆毕业于名校,一个伦敦大学,一个牛津大学。
近几年,大儿子胡智略与大两岁的霍咏盈相恋!
对,没错!
就是你们以为的那个霍家。
霍英东有一妻二妾,霍咏盈属于二房冯坚妮那一脉。
若是论家族地位,霍咏盈确实不如胡志略硬!
不过,毕竟是出自霍家,双方算的上门当户对。
二儿子胡智同热爱健身,平时喜欢参加健身大赛。
生儿育女之后,吴婉芳渐渐淡出娱乐圈。
除了陪同丈夫参加马赛之类的活动,鲜少在公众面前露面。
以至于每次出现,都让人惊讶于她的状态。
几十年如一日,几乎看不出任何变化,跟吃了防腐剂似的。
港媒有一次评比不老女神,同期PK的有邱淑贞、李嘉欣、赵雅芝……
最后由吴婉芳拿下第一名。
不得不承认,这张脸,百分百对得起“超级美魔女”这几个字!
胡家骅比她大五六岁,后来出现,已经一头白发,吴依旧像个少女,眼神清亮,身材纤细。
可见,过得非常幸福。
But,人生总有意外发生,2017年,仅五十多岁的胡家骅猝逝。
对这一消息,许多好友听了都表示很震惊!
丈夫离开后,吴婉芳更加深居简出,一些活动也由儿子代替。
纵观吴婉芳的一生,真算得上人生赢家~
混娱乐圈,男友不离不弃,婚后几十年还能如一日的恩爱。
之前,说朱玲玲的一生羡慕不来。
吴婉芳的一生又何尝不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56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