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尿酸性结石

尿酸性结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肾内科 熊京

肾结石是晶体物质(如钙、草酸、尿酸、胱氨酸等)在肾脏的异常聚积所致,为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在各类结石中,尿酸结石占6%,易在酸性尿中形成,当尿液pH值大于6.7时结石可溶解。以男性多见。

尿酸是人类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主要由肾脏排泄,约占2/3,其余经肠道、皮肤、头发等排出体外。国内外公认的导致尿酸性肾结石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尿酸血症、低尿量以及持续性酸性尿等。气候炎热干旱的地区,尿酸结石占结石的40%或以上。这些地区的人通常尿量偏少、尿液pH值呈酸性,从而促进了尿酸在泌尿系统的沉积。尿酸性结石常见原因有原发性痛风、先天性代谢紊乱、内源性核苷酸分解增加如淋巴瘤白血病、慢性腹泻和回肠造口术后,肾脏疾病等。尿酸性结石的诊断可通过X线,B超,CT等影像学,以及尿液酸碱值检测(尿酸性结石患者呈现持续性酸性尿),和尿沉渣检查发现尿酸结晶等。

尿酸性结石的治疗,根据其成因,目前的治疗有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两类。保守治疗可采用:

1) 增加尿量,尿量一般要求在2000ml/天以上,这对治疗和预防都是有益的。实际上,任何类型的尿路结石患者均应增加尿量。饮用橙汁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2) 碱化尿液,碱化尿液是最有效的溶石方法。口服用药和静脉用药两种方式都可以碱化尿液。口服用药常见有碳酸氢钠和枸橼酸制剂,服药剂量可依据尿液pH值调整。枸橼酸氢钾钠颗粒剂(友来特)在临床上使用较为常见,用于溶解尿酸结石和预防新结石的形成。用药过程中应每天监测尿液pH值,避免过度碱化。静脉用药效果较快,常用药物有乳酸钠溶液和5%碳酸氢钠溶液,但是输注时应密切监测血压、血PH值和电解质,避免其他并发症。

3) 降低血尿酸浓度:减少尿酸合成和促进尿酸排泄。包括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勿饮酒,口服别嘌呤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药物降低血尿酸浓度。

外科治疗:大多数尿酸结石都能经保守治疗而好转,只有少数巨大结石,或伴有尿路梗阻,或混有其它成分而致溶石效果差的尿酸结石才需外科治疗。体外震波碎石和各种体内碎石术均对尿酸结石有很好的碎石效果。治疗前后均应使用碱性药物。

尿酸性结石的预防:1)一般性预防:可增加尿量、减少高蛋白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尿酸高的人多吃蔬菜、水果、牛奶、面条等碱性食物;低嘌呤饮食,少吃或者不吃如动物内脏、水产类、各类肉汤等高嘌呤食物。2)特异性预防:痛风患者,无论血尿中尿酸是否增高,均应使用碱性药物,如小苏打、友来特等,使尿液pH值维持在6-6.5之间,预防结石形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3844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