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李唐王朝的成功,源于关陇贵族对杨广斗争的逆袭

李唐王朝的成功,源于关陇贵族对杨广斗争的逆袭

大业十四年四月,跟随杨广南下的军队不再忠于杨广,在江都将对失去信心的隋朝第二代皇帝杨广弑杀。由此也开始了隋唐之交群雄并起的历史。而对于杨广的争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大多数的人都停留在课本上对他的评价:暴虐之君、末代昏君,但是从杨广的执政过程看,似乎与昏庸并不沾边。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杨广执政14年之间的各种野史,将其当做谈资。然而,隋炀帝杨广的真正死因乃至隋朝灭亡的根本,却少有人去探究。

杨广剧照


从表面来看,跟随杨广南下的骁果军不再对杨广效忠是使杨广殒命的直接原因,是致其死命的导火索;从更深的层面看,杨坚与杨广父子在夺取天下后,对当初支持其上台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兔死狗烹,实行了全方位的打击,使得关陇贵族与隋朝决裂,才是杨广乃至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影响四朝更迭的贵族群体

关陇军事贵族集团这个名词,是现代大家陈寅恪先生命名的。而在南北朝时期这个名词指代的是北魏的武川军镇以及西魏的八大柱国。

所谓八柱国,是指八个将军,他们是宇文泰、李虎、独孤信、元欣、李弼、于谨、赵贵、侯莫陈崇8人,他们在西魏时期都被封为“柱国大将军”。

关陇集团成立的初衷是对抗东魏的高欢,以综合实力而言,高欢认第二,就没有人敢称第一。为了扭转颓势,宇文泰选择了与关陇地区的地主阶级合作,将他麾下的北方六镇和关陇地区的豪族集结起来,“融治关陇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以府兵制为基础,形成了关陇贵族集团。

但是因为宇文泰是当之无愧的首领,元欣则是北魏皇族,所以二人并没有实际上的军权,八柱国中真正掌军的只有六个。每个柱国下面又有两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下面又辖有两个开府仪同三司。每个开府各领一军,共24军,这就是府兵系统,也是整个关陇贵族集团的核心。这四十四个家族互为姻亲,互相扶持,如同《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一般(规模要比四大家族大多了),同进同退,逐渐形成了了从北魏末年到唐朝时期,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中央约200年的政治集团。

关陇贵族关系图谱


在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权互相敌对,争斗不止,关陇贵族集团的组织模式注定了他的凝聚力极其强大,成为结束国家长期分裂的主体力量。

关陇贵族的首领以西魏代替了北魏,之后又推动宇文氏建立了北周,支持杨坚建立了隋朝,扶持李渊建立唐朝。换句话说,关陇贵族集团以一己之力推动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王朝的更迭。

但是,任何一个势力的发展,权力都在扩张之中,更不用说是这样一个组织严密的强大集团。关陇贵族集团的强大使得皇室相当的不满意,也就不可避免的与皇权走向对立,二者的矛盾也就在此过程中愈演愈烈。而权力不断扩张的关陇贵族逐步腐朽、失去活力,不愿意丝毫的妥协和退让,逐渐成阻碍社会进步的门阀集团。

关陇集团势力渐消

杨坚的女婿宇文赟死去之后,杨坚以外戚的身份控制朝政,在与关陇贵族的核心家族谈拢之后,取得了他们的支持,趁着其外孙年幼,占据了他的皇位,建立了隋朝。

杨坚剧照


民间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但显然杨坚并没有这个觉悟。不仅如此,杨坚还对关陇集团异常警惕。毕竟,关陇贵族实力雄厚,能扶持杨坚上位,同样也能扶持别人;而另一方面关陇贵族垄断了官场和贸易,断绝了中下层的士子的晋升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开皇初年,隋文帝就对关陇贵族采取了行动:杨坚要对将府兵直接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这一决定对关陇贵族打击甚大,直接剥夺了关陇贵族赖以存在的军事基础,但是在隋朝的军队中超过半数的中下层军官以及士兵都与关陇贵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或为旁系远支宗亲,或为家仆,使得关陇贵族依然对军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甚至为打击关陇贵族,杨坚不惜废掉与贵族比较亲近的太子杨勇,改立次子杨广,直接断掉了关陇贵族想要在杨坚死后重新确立地位的想法。

杨坚剧照


而杨广显然是得了杨坚的真传,认为关陇贵族是隋朝的毒瘤,必须坚决铲除,杨广的做法相比杨坚更显极端:

  • 杨广创造性的发明了科举。隋文帝时期就已经废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九品中正制选官方式,改为以分科考试选拔官员,但当时只设秀才和明经两科。杨广即位后,为了打击各方贵族势力,添加了进士科,这是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通过科举,杨广扩大了人才来源和统治根基,许多寒门子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踏入仕途,限制了关陇贵族垄断和支配官位的局面,在政治上打击了关陇贵族。
  • 打击关陇贵族的经济利益。通过清查全国户口,将世家隐藏的人口找出来,遣送还乡或就地入籍,这样可增加国家财赋和兵源。关陇贵族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家仆、佃户等,这些人口并不在国家的统计之中,他们只对关陇贵族负责,只为关陇贵族创造财富,损害了隋朝的利益。

杨广剧照

  • 迁都洛阳,离开关陇贵族重重包围的长安。自宇文泰创立这个关陇贵族集团后,关中地区就一直是关陇贵族的核心地带,而长安又是关中地区的中心。因此,从西魏到隋唐,长安一直处于关陇贵族的势力范围之中,这对一直想要消除关陇贵族影响的杨广来说,是绝对不会接受的。仁寿四年,杨广诏令杨素、宇文恺营建东京,大业二年,新都城建成,命名为东都,也就是洛阳。迁都时,众多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全部跟随,而关陇贵族就此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壤,直至隋朝覆灭,李唐建立。
  • 修建大运河。尽管南北重新统一,但是上百年的隔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消弭的,这并不利于隋朝的统治以及对关陇贵族势力的削弱。若是关陇贵族一倒,南方又未归心,很可能使统一的局面分崩离析,故而沟通南北是重中之重。杨广下令征调河南、淮北诸郡人民百多万人,征发淮南民工十多万人共同修建大运河。此举不仅沟通了南北,更是带动了沿岸发展,只是急功近利,致使民怨沸腾,给了各方势力可乘之机。

隋朝大运河

  • 三征高句丽,消耗关陇贵族的军事力量。对付关陇贵族,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断掉他们的武装力量。对关陇贵族而言,他们的武装力量除了家丁以外就是在军队中任职的旁系以及家仆。我认为杨广为了摧毁这股力量选择了一个比较极端的方法,远征高句丽,让这些受关陇贵族影响的军队在对外征战中不断消耗,以达成自己的目的。只是想法很好,但是却并没有达成目标,并且随行军队大部分都四散逃离,成为了日后隋朝的掘墓人。


在杨坚、杨广父子的多维打击下,关陇贵族几乎全面失守,后者在军事、经济等层面的特权消散殆尽,除了声望外与普通的官宦家族殊无二致。但是关陇贵族并不甘心失败,他们一心扶持新的代理人,打倒杨广,这个人叫做李渊。

逆袭成功

封建时代的众多皇帝当中,单看成绩不论结果的话,杨广绝对是一个排名靠前相当有能力的君主:

修建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的沟通,促进了全国大融合;营建东都洛阳,将都城迁往中原腹地;军事上,杨广令四周蛮夷尽皆俯首,平定了吐谷浑,北威突厥。

然而事情做得多了也并不好,更何况杨广完成上述成绩的时间仅仅只有十几年,甚至有些事是同时进行。杨广一个人短时间内完成了所有,效率之高,令人慨叹,但是他虽建立了不世之功,却留下了不恤民力的隐患。

杨广画像


而另一方面,杨广有历代皇帝都会犯的一个通病,那就是好大喜功,比之后世的乾隆,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满足自己的出行,专门斥巨资打造了龙舟,征调民夫充当劳力,在位的14年中有一多半时间在外游玩,挥霍无度,隋朝积累的财富很快耗尽。再加上后期对高句丽的战争连连失利,使得民怨沸腾,群众的不满情绪达到了极致。

越来越多的百姓啸聚山林,揭竿而起。而对杨广不满的贵族们也在再三思虑之后与杨广撕破了脸皮。

首先对杨广说不得人是关中士族的灵魂人物杨素的长子杨玄感,他趁杨广再征高句丽时中原及长安相对空虚,在黎阳起兵,一时“公卿达官子弟奔者如流”。

然而杨广集结大军等的就是第一个反对他的人,但是杨广没有料到的是,镇压杨玄感后,贵族沉寂了一阵,农民起义越如星星之火,越烧越旺。尽管此时的农民军仍是小打小闹,无力与隋军主力作战。但杨广却匆匆南下江都,放弃了他关中及洛阳地区。

没有了杨广的弹压,关陇贵族也不再掩饰自己的私心。617年,关陇贵族后裔的李密主导的瓦岗寨和关陇贵族支持的李渊相继起兵,割据一方,众多关陇世族纷纷加入其中。

南下江都的杨广眼见大势已去,日渐消沉,意志完全崩溃,整日颓废不堪,终于宇文氏的远支旁系宇文化及指示军队冲进离宫,将他缢杀了。

杨广死后,在关陇贵族的支持下,李渊创立了唐朝,经过数年战争终于再次一统天下。关陇集团在唐初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

杨广剧照


小结

如果把一个王朝看作是一个上市公司,那么关陇贵族及隋朝的皇帝就是妥妥的董事会成员,杨坚与杨广分别是第一和第二任董事长。只不过作为关陇贵族推上台的利益代言人,杨坚与杨广的股份并未占到绝大多数,实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却触动了前者的核心利益,实力不足的董事长叫板全体董事会,被罢免是在所难免的。杨广在即位后若是不那么折腾,逐步推进自己的执政措施若,在二代或者三代之后,皇室“资本”占到绝大多数真正“控股”时再发难,隋王朝也不至于如此短命。

关陇贵族的危害彻底消除是在唐朝武则天手上完成的,经历三代皇帝,温水煮青蛙式的改变使得实力的天平慢慢来到了李唐皇室手中,武则天也真正解决了关陇集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92956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