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二战库尔斯克战役是苏德战争中决定双方战场命运的一场大决战。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素以进攻战术著称的朱可夫,在这场战役中却表现出了特别的谨慎,不仅坚决主张先防御后反攻,还亲自坐阵一线协调作战;相反,曼施坦因力排众议坚决要求发动一次重大进攻战役,企图将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歼灭。战役的结果,德军失利从此在东线战场节节败退。那么,朱可夫和曼施坦因在战前是如何思考这场战役的呢?他们制订计划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首先,保持既有阵线是朱可夫当务之急,虽然苏军被困突出部,并不影响大局
德军发起库尔斯克战役的企图,是从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后才开始的。此前,由于苏军连续在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胜利,挫败了德军闪击战不可战胜的神话,致使战场形势开始向苏军方面逆转。
一方面,经过近两年的苦战,苏军好不容易将战线稳定下来,虽然列宁格勒和乌克兰两个方向的战争持续不断,但苏军以莫斯科为支撑的中心地带基本转入优势,莫斯科战役后盟军的增援也给苏军带来了装备打击上的加强。因此,保持既有胜利果实成为苏军当务之急。
另一方面,处于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并不影响整个前线局势,基辅战役被围歼的覆辙也不会发生。从库尔斯克战役时朱可夫部署的几个方面军就可看出,此时的苏军不再忧虑预备队和兵员不足的问题。
还有一个基本事实,当德军在考虑如何吃掉库尔斯克突出部苏军的时候,朱可夫也在研究如何从德军手中重新夺回哈尔科夫的问题。从这点看,库尔斯克战役突出部的苏军却像是块诱饵,如果朱可夫真怕德军包围,在将近4个月的防御准备中早就将他们撤离了出来。
其次,哈尔科夫战役胜利让曼施坦因急于求成,火星计划失利朱可夫教训深刻
凭心而论,库尔斯克战役对德军来说发动得有些勉强,如果不是曼施坦因力主要打,德军统帅部也不会走这步险棋。究其原因,与曼施坦因一路顺风顺水是分不开的。
翻开曼施坦因的简历,从德国发动战争开始,他几乎每战都参加,而且都是操刀手。闪击波兰、横穿阿登森林征服法国,都有他出谋划策的功劳,尤其是苏德战争爆发后,曼施坦因基本每战必胜,从率领56装甲军充当北方集团先锋,到带领第11集团军攻占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两战成名,不仅荣升元帅,还升任顿河集团军群司令,来到苏德战争中央主战场。
虽然曼施坦因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没有将保卢斯解救出来,但并不影响他在德军中的地位。当时苏军在东线的指挥官一个比一个听话,唯有他和莫德尔敢“将在外君命有所不从”,他俩也成为了东线战场上的进攻主力。因此,在哈尔科夫一战,曼施坦因不仅挽回了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失利的面子,还将苏军撵到库尔斯克突出部,对于刚升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的曼施坦因来说,他也急于想用一场大仗的胜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与曼施坦因不同,朱可夫此时却表现出了出奇的冷静,不仅否决了瓦图京提出的收复哈尔科夫主动进攻方案,还向斯大林建议采取防御和局部反攻的方案。之所以改变一贯善于进攻的作战风格,朱可夫也有他的忧虑。一来苏军刚经过斯大林格勒和哈尔科夫两场战役战斗,部队需要休整。二来热勒夫火星计划和哈尔科夫两次战役的失利,使朱可夫教训深刻,在保证现有胜利果实情况下再寻机战斗,迫使朱可夫不得不将防御作为首选。
再次,库尔斯克战役与前几次战役有诸多不同点,朱可夫必须小心谨慎
一些二战爱好者认为,曼施坦因如果不制订“堡垒计划”,德军就不会败得那么快,库尔斯克战役的失利要算在曼施坦因头上。这话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哈尔科夫战役结束后,莫德尔等高级将领都不主张继续进攻,需要补充兵力和装备,包括元首等都不希望迅速发动新的进攻。但曼施坦因却用歼灭库尔斯克突出部苏军作借口,不断怂恿德军统帅部批准他的堡垒计划。
当然,如果按曼施坦因的设想,堡垒行动应该在3、4月份,最多5月份执行,那时苏军还没有做好充分的防御准备,起码朱可夫的六道防线都来不及部署,更谈不上大面积布设地雷阵了。可惜的是,德军先是因为虎式坦克装甲防护问题,后是莫德尔在空中发现进攻路线被苏军工事阻拦问题而两次推迟进攻时间。
那么,朱可夫先是加强防御,后又为什么主动发起反攻的呢?在哈尔科夫失利后,朱可夫在三个方面存在忧虑:一是对主动进攻的担忧。热勒夫和哈尔科夫失利都是苏军主动发起进攻的,结果苏军损失都很大,如果库尔斯克再冒这个险,后果不堪设想,作为最高副统帅,他必须谨慎一些。
二是苏德战争爆发后,苏军还没在夏季作战中打赢过。这于这个考虑,不仅朱可夫担忧,曼施坦因同样在德军内部提到这个问题,因为库尔斯克战役前,德军在快速打击上还是占有优势的。
三是对德军虎式坦克的忌惮上。早在曼施坦因研究堡垒计划的时候,苏军也在制订反攻计划。德军在等待虎式坦克在战场上大放光彩,苏军同样需要更多装甲部队加入战场。而且从库尔斯克战役过程看,朱可夫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被苏军坦克摧毁的德军坦克并不多,但被地雷和反坦克炮摧毁的却不少,这也是朱可夫大量构建防御阵地带来的结果。
至于苏军后来提前三个小时主动发起反攻,那是因为德军给了苏军充足的准备时间,斯大林和朱可夫见时机成熟,先机对德军阵地展开猛烈的炮火准备。可惜的是,德军大量装甲部队并没到达前沿阵地,先期打击并没给德军造成重大损伤。
总结:库尔斯克战役,曼施坦因的堡垒计划没有错,错在延误战机,加上战役打响后,德军统帅部将第2装甲军调往西线,莫德尔第9集团军又提前撤离战场,而曼施坦因在兵力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仍然要求在南线开辟战场,无异是在下赌注。而朱可夫能审时度势,先稳固防线再重点反攻,加上后备力量充足以逸待劳,胜利是必然的。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参考资料:《二战全史》《二战风云实录》
精彩推荐:二战库尔斯克战役,如果没有盟军西西里登陆,曼施坦因会打赢吗?
二战苏芬战争,为何成为苏德战争的助推器,谁汲取教训谁赢得胜利
苏德战争,曼施坦因为何说技术战胜重量,一个好计划胜过千军万马
二战库图佐夫行动,为何苏军2比1的优势,仍然让莫德尔顺利撤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896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