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鳌拜动手之前,康熙还是处心积虑做了很多的事情,最主要的,自然还是把他的那些党羽,都调到了各地,这也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对此鳌拜浑然不觉,根本没有认识到危险即将来临,依然接受了皇帝到宫里议事的"邀请"。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他,居然被皇帝身边的一群孩子给抓起来了。
虽然康熙就此夺回了实权,但他并没有像有些人所想的那样处死鳌拜,而只不过是把对方投进了大狱里面。事实上按照他所罗列的36条罪状来看,无论哪一条都可以要了鳌拜的小命。然而康熙非但没有这样做,只是任其病死在狱中。到了晚年的时候,还给对方平反,这究竟是为何呢?
第一个原因,在皇帝看来,鳌拜充其量就是一个权臣而已,根本算不上是什么奸臣。只不过当时他的实力过于强悍,对于皇权造成了威胁。不管鳌拜是否有反心,在当时他是必须受到处置的。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基本判断,他本人被追封为了"超武公",此前也只有岳飞享有过这样的待遇,他的后人在朝中为官者不少,甚至还是位高权重的那种。
第二个原因,鳌拜所立的那些功劳,是无法抹杀的。早在皇太极的时候,鳌拜就已经凭借战场上的赫赫战功,而受到了"满洲第一勇士"的称号,包括吴三桂等名将,都悉数败在了他的手下。入关后,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张献忠,都是被他所打败,他身上的那些伤疤,让皇帝看了也不落忍。
第三个原因,就是鳌拜这个人素来没有反心。其实皇帝调动他的人马,完全就是小儿科的动作,他焉能不知皇帝的真实用意。然而即使到了这个份上,他依然敢到皇帝的宫里,这就是不能用他胆大妄为来作说辞了,其实他是忠君体国,自然就无所畏惧。其实细细一翻康熙所列的那些罪名,根本没有一条是说他大逆不道,更没有谋反这些。
第四个原因,就是康熙确实是千古一帝,他的胸怀与境界,确实非其它皇帝可比。作为他来说,自己大权在握,根本没有必要去杀下面的臣子,这样对皇帝的名声一点好处都没有。事实上鳌拜此前的身份还是辅政大臣,只不过他这个人的脾气极臭,让皇帝不能容忍,再加上他的专权,确实不利于皇帝施展。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康熙已经有了新的敌人,完全没有必要搞内耗。其实对于他来说,鳌拜已经成为了阶下之囚,就是没有了牙齿的老虎,他所要面对的敌人,已经变成了吴三桂。有人说他这样做,其实也是在警告吴三桂不要轻举妄动,连鳌拜都能轻易拿下,对付三藩也同样能够做到。
本文来源于网上,如哟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谢谢谅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1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