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历史故事,点评历史人物。
引言
1945年7月15日凌晨,在美国的一声巨响,使得全美国政客,科学家,军方的目光朝向了的沙漠地带。原来是1941年12月6日由罗斯福总统签署,爱因斯坦带头的美国最高机密计划——"曼哈顿计划"取得圆满成功,世界上第一次核核武器爆炸成功了。并且在爆炸成功之后再次按照计划制造出两颗实用的用于战场的原子弹。
世界第一次核爆炸
01
1945年5月8日,在柏林近郊正式举行的无条件投降仪式上,凯特尔元帅成为德军最高统帅派出的代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至此,欧洲大陆得到了解放,但反法西斯战争还未结束,在东亚战场上,以日本为首的法西斯阵营仍在顽强抵抗,1944年,日军为了挽回中途岛战役战败的结果和接连惨败的局面,实施自杀式袭击,目标是美军的舰队和美军的陆战部队。
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美国便计划在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弹,当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本在密苏里号主甲板上递交投降书
02
至此之后,美国无论是对越战争还是对朝鲜战争,都没再使用这种大杀伤性武器了。抗美援朝时期,美国时任总统杜鲁门已经是有采用核武器打击的计划了,而且那一枚核弹已经运到关岛基地,就差杜鲁梅的总统授权使用。
抗美援朝时期
-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不使用原子弹了呢?
首先,1950年2月14日年苏联和中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中国实施核保护,美国担心苏联对美国宣战。如果中国志愿军在朝鲜作战时受到了核武器的打击,苏联就会根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第一条:结缔协约的国家双方都要在一些必要的时候共同尽力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此来制止结缔协约的国家秒遭受其他国家直接或者间接的对领土主权的侵略和破坏。一旦结缔协约国因为遭受其他国家的侵略破坏,而且处于战争状态,结缔协约另一个国家就应该尽全力的就给对方军事支援以及其他支援。
对中国给予军事上的援助,因此对美国展开核反击,再次引发世界大战;其次,不止中国受苏联核保护伞罩着,朝鲜也是受苏联的核保护伞罩着,因为害怕苏联直接的反击而放弃了核武器打击计划。
抗美援朝时期
03
其次再加上国际社会的反对,因为二战结束不久,朝鲜战争也只是局部战争,如果毅然使用核武器就会升级为世界战争再一次引发世界大战。
因为二战刚结束,绝大多数的国家在战争中经济受挫,军工业未起,可以说是百废待兴,还没恢复国力,复苏经济,国际社会追求和平他们不可能同于和加入美国重新挑起世界战争;一旦上升成世界战争,苏联插手,欧洲便再次进入战争被动的状态。
再加之,美国本土民众对于朝鲜战争以及关于在朝鲜使用核武器表示非常反对,自发组织上街游行,表示抗议,抗议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主意。
美国时任总统杜鲁门
再然后就是关于美国形象问题,美国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世界警察的角色,如果说肆意的投放原子弹,有违背人道主义,会受国际社会里众多国家的谴责,而且美国对朝鲜地区挑起的战争根本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冲突,美国是仅仅是为了抑制共产主义的扩张,保住自身利益不会被侵犯,完全没有必要将此矛盾激化,从而上升为世界战争。
还有就是如果在朝鲜投放了原子弹与美国的策略是大相违背的,美国历来的策略就是先欧后亚,加上二战欧洲大陆需要军事以及经济的复苏与振兴,在对于那个时候来,远东的利益远远低于欧洲的利益,所以不愿意对于远东投入太多精力与财力。
结语
战术问题也是十分关键,对于打击,分战术打击和战略打击。因为广岛,长崎有着军工项目还有部队驻扎,同时也是一座不小的平原城市,于是对广岛,长崎实施战略打击,摧毁军工业和人口。
战术打击则是对战场的效果,朝鲜半岛的丘陵地形会削弱原子弹效果,可以为守军提供许多掩体,是对美军的非常不利因素。
参考文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95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