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三八大盖”威力很大

“三八大盖”威力很大

而作为二战时期中国战场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武器之一,日本三八式步枪则被我国军民地道地喊作“三八大盖”。

那么,为何要将其称作“三八大盖”,三八式步枪上真的有“盖”吗,这个“盖”又是作什么用的呢?

▲手持“三八大盖”的日军士兵

虽然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看到的三八式步枪并没有所谓的“大盖”,但是“三八大盖”的确有个盖,那就是位于枪机上方的防尘盖,再加之枪机上刻有的“三八年式”字样,便有了“三八大盖“的别称。

▲装有防尘盖的三八式步枪枪机部分

不同于我们如今在AR系列步枪上看到的弹窗式防尘盖,三八式步枪的防尘盖实际上是一块弧形的钢板,在防尘盖的后半部有一处开口,用于和枪机栓适配,从而使得防尘盖在退壳和上弹的过程中,始终与枪机共同运动。

▲三八式步枪的枪机与防尘盖

虽然防尘盖提高了三八式步枪在实战环境中的可靠性,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无法避免的缺陷,例如加装防尘盖后,在拉动枪栓时会发出额外的金属碰撞声,枪机动作也必然变得不如之前流畅。

随着无烟火药的发明,武器枪械时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毛瑟兄弟发明的毛瑟98式步枪各国争相效仿。

日本在考察了毛瑟枪的性能之后,发现毛瑟枪的巨大威力不适合身材矮小的日本人。最终,日本人决定制造小口径步枪,并在明治三十年(1897年)研制成功著名的三零式步枪,在中国也被叫做金钩步枪。

金钩步枪,操作简单,射击精确,日军很快用它替换掉老旧的杂牌步枪。在随后爆发的日俄战争中,金钩步枪尽管比老实步枪好用许多,但还是暴露出不少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不适合中国北方沙尘天气,经常引起枪械卡壳,然后就是严寒天气下枪械的不稳定。

三八式步枪

日本根据这些问题,全面改进了金钩步枪,尤其是为了防止黄沙,在枪机上加了一个防尘盖。这就是日本二战中最基本的武器三八式步枪,即三八大盖。

三八大盖参数

三八大盖射程较远,精度较高,容易训练新兵,制造简单,善于白刃战。

我们经常在抗日神剧中看到这样的情节,三八大盖一枪过去,中枪者捂着伤口说:没事,就两个眼,几天就好。三八大盖真的这么“善良”吗?

三八式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都崇尚远距离对射的阵地战。三八式步枪早期的子弹圆头子弹,这种子弹飞行特别稳定,不易翻滚,而且射程还特别远,打到人身上确实是一枪俩眼。到了30年代,日本人改进子弹,新型子弹的被甲前厚后薄,射入人体极易翻滚。

据二战中,美军对三八式步枪的测试:三八式步枪在近距离内确实容易造成贯穿伤,但是在几十米外,被子弹集中,子弹会翻滚变形,最终形成巨大的伤害。

根据日本一般作战原则,他们会在距敌800米的时候,重机枪开火,距离600米时轻机枪开火,300米时步枪就开火。在300到50米的距离上三八式步枪威力是很大的,大多数在这段距离被击中的人不死就是重伤。

日本在和中国的作战中,一线部队一般都换装了威力大的新式子弹。后方游击作战中,日本军队一般以治安部队为主,他们许多人还是使用旧式圆弹头。在加上游击队一般都是近距离作战,这就造成了有人中枪后身体只被打出一个洞的结果。

三八式马枪

正面作战的国军和欧美军队在与日军作战时,经常被日军以远距离命中,再加上新式子弹的威力,三八式枪步射击精度高,射程远的优势就完全体现出来。在南洋和日军作战的英美军队回忆,许多新式子弹在人体们破碎,造成的伤害比达姆弹都严重。加上三八式步枪口径小,火药装填少,子弹出膛后火焰、烟雾极小,使得它在战场上很难得知子弹从哪飞来,大大增加了日军优秀射手的生存率。因此国军和欧美军队对这把枪威力的评价很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802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