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生姜功效知多少?

生姜功效知多少?

生姜皮:为生姜的外表皮。性味辛,微温。归脾、胃经。能够利水消肿。主要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

生姜汁:用生姜取汁入药。性味辛,温。归脾、胃经。能够温中止呕,止泻。主要用于脾胃虚寒之腹痛、呕吐、泄泻等。

【处方用名】生姜:生用,发散力较强 ;煨生姜:煨用,长于温中降逆 。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辛。归肺、脾、胃经。

【基本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应用】

1,用于风寒感冒

本品能发散风寒,但作用较弱,故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可单用或与葱白同用。常加入其他辛温解表剂中作辅助药使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力,如桂枝汤《伤寒论》、大青龙汤《伤寒论》等方剂中均含本品。

2,用于胃寒呕吐

本品善于温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呕作用优良,故有“呕家圣药”之称,随证配伍可用治多种呕吐,因其性温,故尤宜于胃寒呕吐。用治: ①胃寒呕吐,常与半夏配伍,即小半夏汤《金匮要略》; ②胃热呕吐,常与黄连、竹茹等同用。

3. 用于风寒咳嗽

本品辛温,能温肺散寒,化痰止咳。用治: ①风寒咳嗽,可与麻黄、杏仁、甘草同用,即三拗汤《和剂局方》; ②外无表邪而痰多咳嗽配伍陈皮、半夏、茯苓等,如二陈汤《和剂局方》此外,本品能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毒。

【药理作用】 本品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饮食;有止呕、镇痛、抗炎消肿作用;煎剂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醇提物能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有升高血压作用;对伤寒杆菌、霍乱杆菌、阴道滴虫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杀作用。

【现代运用】现代临床内服本品可治疗感冒、消化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而多作为辅助用药;外用本品可治疗顽固性呃逆、肌注所致硬结、斑秃、妊娠呕吐、腮腺炎等疾病。



本草摘要:

生姜

宣,散寒发表、止呕开痰。辛,温。

行阳分而祛寒发表,宣肺气而解郁调中,畅胃口而开痰下食。治伤寒头痛,伤风鼻塞,辛能入肺,通气散寒。咳逆呕哕,有声有物为呕,有声无物为哕,有物无声为吐。其症或因寒、因热、因食、因痰,气逆上冲而然。生姜能散逆气,呕家圣药。

东垣曰:辛药生姜之类治呕吐,但治上焦气壅表实之病;若胃虚谷气不行,胸中闭塞而呕者,惟宜益胃、推扬谷气而已,勿作表实用辛药泻之。

丹溪曰:阴分咳嗽者,多属阴虚,宣用贝母,勿用生姜,以其辛散也。昂按:人特知陈皮、生姜能止呕,不知亦有发呕之时。以其性上升,如胃热者非所宜也。藿香亦然。胸壅痰膈,寒痛湿泻。消水气,行血痹,产后血上冲心,及污秽不尽,煎服亦良。

通神明,去秽恶,救暴卒,凡中风、中气、中暑、中恶、暴卒等症,姜汁。姜汁开痰。疗狐臭,姜汁频涂。搽冻耳。熬膏塗。杀半夏、南星、菌蕈、野禽毒,野禽多食半夏,故有毒,生姜能解之。

辟雾露山岚瘴气。早行含之。

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痹痛。

久食兼酒,则患目发痔积热使然,疮痛人食之则生恶肉。

姜皮辛,凉,和脾行水。治浮肿胀满。以皮行皮,五皮散用之。成无己曰:姜、枣辛甘,能行脾胃之津液而和营卫,不专于发散也。东垣曰:夜不食姜者,夜主阖而姜主辟也。秋不食姜者,秋主收而姜主散也。



附: 生姜5-7大片,红糖适量,乘热一气服下。

常用于御寒防感冒,感受风寒、如在寒夜久行、突遭雨淋时,及时喝一碗生姜红糖水,汗出身暖,浑身舒畅, 常常可以达到防治目的。对于感冒轻型或体质壮实的患者,往往可以药到病除。这种方法服后最好睡卧盖被取汗,避免风寒。

另坏生姜不可用,“坏生姜、赛砒霜”,坏了的生姜有毒,忌使用。

此文仅供参考,大家如有己见,可在评论中分享交流经验。

持续更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2947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