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美国报纸说伊朗国王是英国傀儡,引发王之愤怒,两国外交甚至中断

美国报纸说伊朗国王是英国傀儡,引发王之愤怒,两国外交甚至中断

被斩首的苏莱曼尼

近期,由于美军无人机干掉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的领导人苏莱曼尼,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美伊关系也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话题。如今,一提及美国与伊朗的关系,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是一对敌国,是格格不入的两种国家、两种制度、两类文明。

其实,在某些历史时期,在伊朗人眼中,美国是最友好的西方国家。美国与伊朗发生外交关系是从1856年开始,美伊双方签订了《友好与商业条约》,美国通过这个条约在音浪获得了治外法权和自由贸易权等单向的特权。

从19世纪之初开始,直到二战之前,对伊朗影响最大的欧洲国家就是英国和俄国(包括苏联),双方分踞伊朗南北,控制了伊朗的政治经济大权。从1856年缔约开始,伊朗的恺加王朝就有意援引美国,对抗英国和俄国势力。但是,美国始终对伊朗没有太大兴趣,个中原因比较复杂,美伊关系发展缓慢。

恺加王朝

直到1883年6月,美国才派出驻德黑兰的公使,并负责建立美国公使馆。此后在1888年,伊朗政府也派出了驻华盛顿的外交使节。美伊两国的官方外交进展缓慢,但是美国的宗教机构在伊朗却逐步发展,对传统的伊斯兰社会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截至1900年,美国传教士在伊朗设立了128个布道地点,创办了108所学校,还开了3所医院和10个施药所。

到20世纪初,中东石油资源的发现改变了美国对伊朗那种缺乏主动进取的外交姿态。1909年,美国设立隶属于国务院的近东事务部,体现了对伊朗及近东的重视。伊朗在这一时期也更加重视美国在制衡英国和苏联的作用,1910年左右,已经实行宪政的伊朗政府向西方国家聘请了一批政治经济专家,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美国的摩根·舒斯特(Morgan Shuster)顾问团。

舒斯特顾问团是塔夫脱总统在波斯帝国政府要求下派出的,旨在重组波斯帝国的财政系统。1911年5月,舒斯特顾问团一行五人抵达德黑兰。伊朗人给予舒斯特等人很大的权力,他们协助恺加王朝在财政和海关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客观地说,舒斯特的改革对伊朗的现代化有很大意义。但是,根据1907年的《英俄条约》,伊朗的南北被分别划定为英国和俄国的势力范围。

美国帮助下的财政改革无疑冲击了英国和俄国的既得利益。最后,在沙俄的强势干预下,舒斯特顾问团被迫离开伊朗,改革被粗暴中断。虽然改革并未成功,但是伊朗人由此产生了对美国的良好印象。

塔夫脱总统

一战结束之后,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反殖民主义运动浪潮,伊朗也是如此。伊朗政府也派代表参加了1919年的巴黎和会,但是在英国主导的和会上,波斯人的哀鸣并未实现其独立自主的的国家诉求。甚至,英国人以伊朗没有参战为理由,拒绝承认其参会资格。尽管,理想主义的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和平计划”,试图支持伊朗在内的弱小国家获得更多话语权,但是伊朗最终还是没有获得与会资格。

1921年2月,近卫军团长礼萨·汗在英国人的支持下发动政变上台,任首相兼国防大臣,建立了僭主式的威权统治。礼萨·汗的对外政策也是比较亲美的,为了改革财政体制,1922年,他向美国提出派遣经济顾问的请求。

1922年11月,阿瑟·米尔斯波博士(Dr. Arthur Millspaugh)顾问团来到了德黑兰。不久之后米尔斯普就被任命为财政部总管。1925年,礼萨·汗的巴列维王朝建立。米尔斯波在后来的政务中与巴列维王朝发生了不少分歧和冲突,最终在1927年被解除职务,返回美国。

石油资源也是伊朗谋求“以夷制夷”外交的利器。1921年11月20日,礼萨·汗控制下的伊朗政府与美孚石油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伊朗北部石油资源的协议。依据这项合作协议,美孚石油公司在伊朗北部获得了为期50年的石油开采权和经营权,伊朗政府则可得到10%以上的石油收入。

礼萨·汗

伊朗议会在第一时间就批准了协议,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苏俄和英国的干预。从帝俄到苏俄,俄国人在波斯湾地区的霸权主义政策一直没有变化。苏俄对美伊石油合作反应激烈,它援引1921年的《苏伊友好条约》指责伊朗的行为是侵害苏俄利益。英国人则认为伊朗石油租让权已转让给了英伊石油公司。

在这样复杂的国际局势下,美孚石油公司退出了伊朗石油开采权的争夺。直到30年代中期,美伊双方的石油谈判才再次开启。1937年伊朗政府和美国石油公司签订了两项协议。然而,在英国和苏联的强烈干预下,美国人这一次又放弃了。

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与伊朗的经济合作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效果,但是美国在伊朗民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却渐渐形成。当然,其间也发生了一些不和谐的插曲。1935年11月,伊朗驻华盛顿公使驾车违章被当地警察扣押。虽然事后被释放,但是伊朗却因此要求美国道歉,被美国拒绝后,引发了伊朗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

1936年初,美国的《纽约镜报》刊载了一篇称礼萨·汗国王是英国人傀儡的文章。这原本只是民间舆论的时评文章,但是却被伊朗人视为对其国家领袖的侮辱。盛怒的礼萨国王于1936年3月30日召回了伊朗驻美公使,断绝与美国的外交关系。1938年底,美国国务院中东司司长华莱士·莫雷亲自访问德黑兰,代表美国政府正式道歉,1939年初两国恢复了外交关系。

缓慢发展的美伊关系,直到二战爆发之后才有取得了新进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3329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