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周期的发生原因2(《交换经济学》第五章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发生原因2(《交换经济学》第五章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发生原因2(《交换经济学》第五章第一节)

在上一节,用讲故事的方法介绍了交换经济学中的货币概念以及货币的流转机理。为了更清晰的了解货币的流转机制,本文将与现实社会结合,介绍一下现有社会上关于货币的错误或者说有不足的定义,同时也分析目前在社会上开始有所谓的经济学家呼吁的金本位制度,让我们能更接近经济学的真相。本文将对“是谁创造了货币?”和“金本位可行吗?”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表述。

第一个问题:是谁创造了货币?

其实这个问题在经济学界争论多年了,以前没有学经济学的时候,有这样一个错误的答案。

错误答案:央行(中国人民银行,下同)创造了货币:我想这个观点是社会上吃瓜群众的主流观点,因为表象上看,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负责印刷和发行钞票,而归口管理是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什么时候发行,发行多少货币,由央行确定。而央行的背后,是政府,央行下发印刷货币的指令前,必须得到国务院的授权和同意方可安排货币生产。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的确是央行制造了货币。但有一个观点必须要强调,货币在投入市场流通前,其实就是一堆一堆的特别的纸张而已,制造出的货币,如何投入市场,是需要我们去思考和研究的。

根据现有的知识,要让市场上的可流通的货币增加,靠印刷货币是100%行不通的,因为无论是最高领导,还是央行本身,都不能无记录的从印钞造币总公司提走钞票,要投入市场,必须要经过一个重要的债务操作。

所谓债务操作的意思就是,为了在市场上提高流动性或者说在市场上提高货币存量(也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M2),其等于“流通中的现金+企业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鼓励负债,或者政府发行国债和地方债,就是创造货币的过程。而在创造货币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根本不需要印刷货币,仅仅通过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就可以做到。这里可以解释一下:当商业银行收到100万元的存款,这些存款商业银行是不可能让他躺在银行睡觉的,必须要动起来,那就是发放贷款,那么可以发放多少贷款呢?目前中国的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为大约15%,就意味着,100万存款中,有15万需要存入央行,85万可以用于贷款,而贷款对象收到款项后,可以不停歇就把贷款转入另一个单位的存款账户中(支付货款或者归还欠款等),另一家商业银行就增加了85万元的存款,这家商业银行又可以继续对外贷款85×85%=72.25万元,这笔贷款又会让另外一家银行增加72.25万元的存款,如此持续下去,最终这100万的存款最高可以变化为100×(1/15%)=666.6667万元。6.6667就叫做货币乘数。如果央行说,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至12.5%,那么100万元的存款最高可以变化为100×(1/12.5%)=800万元。于是市场上就可以增加流动的货币133.3333万元。2017年年末,我国的货币乘数为5.41。

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有人能够向银行贷款,就是能创造负债。而谁会向银行贷款呢,目前主要是企业(包含政府辖属的各类平台公司)和个人这两者。而贷款原因,企业和个人贷款各有不同,有用于扩大再生产的,也有用于解决企业及个人债务问题的,但基本没有或者很少有纯粹贷款用于吃喝玩乐的,因为贷款终归是要还款的。

既然企业和个人是贷款的主体,企业也是由个人所组成的,就意味着是人民,创造了货币,人民通过负债创造了货币。这与上一节介绍的中国最早的货币是海贝壳一致,虽然赵老爷提供了海贝壳,但却是需要张王庄村的居民统一认可海贝壳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前提下,海贝壳才能成为货币。如果张王村的居民统一认可玉米作为交换的一般等价物,那么玉米也就成为了货币。逻辑原理就是,人民赋予了货币一般等价物的地位,同时也是人民创造了货币。

人民通过负债或者购买政府债券,创造了货币。

第二个问题:金本位可行吗?

一直以来,对货币基准的研究,在经济学界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无论是凯恩斯还是弗里德曼,都醉心于研究货币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就在世界货币(目前为美元)风雨飘摇之际,有部分砖家叫兽又一次提出恢复金本位的知名无智理论,为何叫知名无智?因为该理论认为,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金本位交易体系统治了地球经济发展过千年,许多人会说一句话: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在150年前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正好是黄金作为世界通认的交易凭证的时期,所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货币的功能归纳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朝历代也均将金银作为主要的交易货币,所以金本位可以说在国内是无人不知。但为何我要说无智呢?

无智是因为提倡金本位的人,其意识形态属于较为典型的静态思维,所谓静态思维是指仅仅思考某一个很小的时间片刻的世界和事件,如果从动态角度分析,纯粹的交易媒介,或者说只作为流通手段的物质是更适合于作为交易凭证的,就像银票、各类的合约以及目前各国通用的纸币,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金本位为何会崩溃,最根本的原因是黄金的数量增长跟不上生产力及社会总需求的增长。由于经济行为有个体和群体之分,对于群体而言,如果黄金增幅跟不上经济增幅,最直接的体现应该是物价回落,原本100斤大米1克黄金,因为黄金增幅跟不上大米增幅,如果大米产量翻倍,但黄金增幅只有20%,则结果为200斤大米1.2克黄金,折算为100斤大米0.6克黄金,对于群体和理论可以这样去推算,但回到现实生活中,由于经济个体不可能同意100斤大米降价出售,所以就导致交易依然还是会维持在100斤大米1克黄金的计价基础,这样,黄金的量就出现了不足。大米如此、衣服如此、娱乐业如此、服务业更是如此。而黄金需求提高,但供应不足,必然会产生财富的动荡,也就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及世界经济的平稳增长,金本位取消势在必行,于是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金本位宣告结束。

经过4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目前的世界总商品、总服务、总需求都已经与1971年翻数倍增长,而黄金的数量增长则远远小于社会总需求的增长,现在再来提金本位,根本就是不懂经济,也不懂政治。所以叫做无智。

综合所述,金本位已经被历史检验是不成功的货币体系基础,在科技日益进步,技术不断发达的今天,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货币是否可以纯粹到仅仅作为交易凭证而不需要实物,换个你比较容易理解的说法,目前微信及支付宝再加上信用卡,在大城市,你是否可以挑战一周无现金生活,我相信许多人是可以做到的。

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交易媒介,越简单,越有利于促进交易达成。

金本位不可能再见,无现金社会,正日益临近。

以上,是交换经济学对货币的创造以及金本位这两个问题的研究结果,当前(2019年)的世界经济形势,国际贸易受到了部分经济体的狭隘民族主义或者说国家利益主义的影响,从全球经济角度看,全球市场的交换便捷度有所下降,需要我们研究和思考出全新的经济理论,来应对当前出现的经济困难,希望本文对货币原理的介绍,能起到一丁点的作用,激发各位读者牛掰的大脑,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谢谢阅读!

美无处不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867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