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月里的蒿
正月末二月初,正是万物将萌未萌之时。这时候,向阳的坡地里,陈年老蒿的根部,早早地努出了点嫩嫩芽,悄悄地,在早春的微风里。
过了“二月二”龙抬头,等地里的蒿苗稍微长大一点,地里就有了星星点点的采蒿苗的人们,以老年人居多。
他们手拿镰刀,提着竹笼踩在虚暄的土地上,那开春的地气,就蹭蹭地往人身体里长。风儿吹着口哨,拂动着他们花白的头发。走在熟悉的土地上,他们的眼里、心里都是心满意足的笑——又是一年新春到啊!这时候,吹来的风都是香的!
他们蹲下,像务弄小孩一样,仔细地把白蒿从土里挑断,小心地放到竹笼里。这时候的白蒿苗,经过一个冬天的积淀,浑身都是水水的,饱满的,连那小小叶面上的细细白毛也一根根地支棱着。
在挑蒿苗的同时,他们肆意的享受着越来越暖的太阳,大声地诉说着各自的家长里短。一个上午或下午,能挑上一碗?但是他们已经很满足了!回到家,他们将一晌的辛劳仔细地用清水洗净,趁着水未干时,拿出一点干面,轻轻拌过,然后放入锅里蒸。
在蒸蒿苗的同时,剥上两瓣蒜,在蒜瓯里捣成泥,然后在蒜泥上撒上辣椒面,经热油一烹,蒜香、菜香顿时在屋里交替。
一刻钟后,停火揭锅,随着一大团的蒸汽升起,屋里就到处是春天的味道了。原本白白的面粉早已被春的气息染绿,绿得直养人的眼!
吃上一口,满嘴的野味!闭目都是难忘的童年。
不知从哪儿听说,蒿苗具有排毒的功效,于是,每年的正月底二月半,野地里到处都有采蒿苗的人们。等到过了清明蒿苗拔节以后,蒿就只能喂牛喂羊了。
2、雨水,雨水
冬天还完全没有远去,但是新一年的第二个节气“雨水”就不知不觉的到来了。“雨水”顾名思义,就是过了这个节气,随着气温的渐渐回升,雪花再也不会存留,飘洒在天地间的就只有雨滴或者雨丝了。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所云:“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关于雨水节气的风俗,在上古文献《礼记·月令》中也记载:“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
想想吧,过了雨水节气,水里的冰已经融化,鱼儿已经开始浮出水面;水獭也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紧跟着,大雁也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于是湛蓝的天空就有了“嘎嘎”的雁鸣之声。与此同时,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渐渐萌发。多么优美的一幅画面!在中国上古,人与自然是多么地和谐!
这时候,你到了野地,一眼望去,满目还是冬日的荒凉,可是你要细看枯草的根部,树木的梢尖,就会发现枯草的根部已经爆出嫩白的小芽,是那么地弱不禁风;树梢的顶端,芽孢正在膨胀,终有一天小小的芽孢再也包不住春的嫩绿,那个时候,就是一树的青春之气。走到麦田,越冬的麦苗正在返青,在麦苗根部还伴生有荠菜等也绿得逼人的眼,拔出一棵来,满手的都是乡野之气,都是青春之气,怎一个鲜字了得!
雨水多了起来,却也是细如发丝,不易觉察,正如杜甫所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的,雨水这个节气就是不声不响的一个节气,一切都在静悄悄地发生着,等到大自然模样大变的时候,天上地下,所有的一切都急吼吼的响动起来。这时候,春天的第三个节气就到了——惊蛰了! 3、 春雪
春雪柔媚,早已没有了冬日的风骨;飞扬飘洒;却是阅尽人间景色。初入大地,转瞬隐没身影;清纯洁雅,将思绪久久留存。
无欲无求,随着春风的拂动,在天地间悄悄融化;博爱无边,带着天堂的芬芳,流淌出缕缕清香与馨永。
雪打红灯,醉看人面喜色,将丰收与希望写满;雪打梅花,梅雪相交相融,静听雪的吟唱。这是精灵最后的咏叹,只留下这清雅在树枝间游荡。
你听,它们在窃窃私语:日头高照,哪里寻觅你的踪影?月辉皎皎,何处是你的魂灵?有了你的滋润,才有这一树菲芳;有了你的滋润,才有了这天地生灵。
世事沧桑,春雪几多惆怅;尘世纷扰,让人平添了几多迷茫。圣洁的身躯,再也掩盖不住人世间的丑恶;风吹云散,让丑恶无处遁形! 有春天来临的欢喜,也有冬雪离去的忧伤。
停顿下来,你随风演绎着的乐舞;变幻身躯,你密密地洇湿田埂;一声春雷,将山川原野扮靓。
最后一次,你来到农家人梦中的门楣,再看一次鲜红的“五谷丰登”,仿佛,一片金色由天而降……转身 离去,看绿色点染山岗。又是一个轮回,纵情欢唱盛世之风……
4、春笛
轻柔的春风中,是谁,吹响了这春天的第一缕笛声?杨柳依依中,如烟柳色中,走出来骑牛的牧童,哦,这悠扬的笛声就是从他那儿飘出来的?不知道他是圆观还是李源?这三生石上的旧精魂啊……
春日的笛声,吹得风儿那样轻柔,云儿那样淡薄,骄阳那样艳丽,草儿那样鲜青……这青山绿水,丽日骄阳竟是那样撩人的心,逼人的眼!
春日的笛声,吹得田鼠出了洞,河塘蛙鸣声声;吹得雁排矩阵飞向北,声声鸣叫震长空!
春日的笛声,吹得孩童脱下了冬衣,换上了轻薄的春装;吹得农人驾驶铁牛,去播种一年的希望。
春日的笛声,吹得东风染绿了原野,吹来了丝丝春雨天降,吹来了拂面不寒的杨柳风。
原野上、水塘边,到处都是春游的人们,他们尽情放松压抑了一冬的心情,舒展蜷缩了一冬的筋骨,将笑声美靥留存在这天地之间,让这一曲春笛去打开心扉,放飞梦想。
还是这杨柳依依丽日天,还是这悠扬笛声梦绕地。
桥头,山巅,笛声依然。根根青丝拂脸颊,凝眸甜蜜在笑靥。
虽然世间的噪音多了,但是每到春暖花开日,在每个人的心里,都会响起这报春的笛声,是那种孩童们自制的柳笛。这时的春笛,已经成了一种意象,存留在文人墨客的纸笔间……
5、春日黄河滩
远处飘起一层粉色的云彩,那是一座座正开得闹热的桃园,乡路弯弯自桃园出,我不知道,那个美丽的传说会不会上演?一条乡道直通黄河堤坝,坝里良田平整,堤坝以外就是汤汤黄河水以及宽阔的河滩沙地。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传来耳际的的这首诗不是吟出来的,而是野腔野调唱出来的,是一个女子凄楚的声音,碗碗腔的腔调……
天很蓝,风很柔,四野很静,更显得那碗碗腔调的韵致。
踏上黄河坝,视野一下开阔了起来,但见河道里的黄水挤挤挨挨地向下游流去。水泛银光,那是太阳的颜色。偶尔,可以看见有鱼儿跃出水面,惊起一滩波澜。“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望哥哥;双扇扇的门来单扇扇的开,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这声《人生》里的信天游竟在耳际久久回荡。
走至一片低洼地带,俯下身子,就可以看见湿湿的土地上,有点点紫红,尖尖的,摸着还有点刺手,这就是“蒌蒿满地芦芽短”的芦芽,由于它极耐盐碱,因此村里人都叫它碱芽。记得小时候,我们这时候常会拔开土层,找碱芽底下白白的嫩茎,嚼在嘴里甜甜的……
麦田青得逼人的眼,偶尔地里会有点点的黄,那是盛开的春花。
空气里到处都弥漫着青草的气息,竟是那样的醉人。 到处可以见到忙碌的人们,他们在播种者新一年的希望!
柳树绿了,榆钱也串上梢了。树林里,河滩上,到处可见踏青游春的人们,看着他们,立即想起马上就是清明了,于是不由得又想起了元代白朴的《墙头马上》,在这熏醉的春日,不知又有多少浪漫的爱情故事上演…… 6、夜雨无声
清早起来,一开门,就见地上湿漉漉的——哦,昨夜下雨了!
雨不大,刚压住尘土而已,空气里满是清新。东方已经发亮,漫天的乌云已经散开——哦,天妖放晴了。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猛地就想起孟浩然那首有名的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的,你听那树上的鸟儿正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的,这春天的雨啊!没有风,地上的新绿正顶着晶莹的露珠;树上的新野也现出勃勃的生机;在繁花似锦的玉兰树下,地上经风沥雨而掉落的玉兰花瓣禁不住使人有一种怜香惜玉的感觉。
看着地上的湿,脑里禁不住要想昨晚下雨的情形。那是怎样的一种情形?“野径云俱黑”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在现代化的社会,即使野径也会有灯火的映照,那么在昏暗的灯光下的夜雨又会有怎样的诗意?
“来了都不打一声招呼,
就将你的清新遍及天地间;
永远都是那么的不事张扬,
却更使春天走向深处;
这无声的夜雨,
入梦……临窗……
谁人在梦呓,
张口一阕《夜来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78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