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发生10年后,世界经济再次来到十字路口。”
在今天开幕的G20大阪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就世界经济形势和贸易问题发表题为《携手共进,合力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的重要讲话,一开篇便以深邃的观察视角贯通历史与今天,向世人呈现了今日世界亟须破解的现实问题——
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持续蔓延,贸易和投资争端加剧,全球产业格局和金融稳定受到冲击,世界经济运行风险和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国际投资者信心明显不足……很显然,这些问题与某些国家掀起的“逆全球化”潮流直接相关。通过G20平台,通过深入商讨达成共识为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把准航向,为市场增强信心,给人民带来希望,无疑是当前国际治理中的一项迫切任务。
在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中,我们多次捕捉到“人为”一词:扫除人为障碍、超越疆域局限和人为藩篱、避免因一时短视犯下不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话锋所指,显然世界都很明白。某种意义上说,当前世界经济和贸易出现的种种困境,固然有发展阶段动能转换的问题,但更多还是“人祸”使然。美国人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频频祭出的极限讹诈、出尔反尔的变脸操作,已经成为世界不确定性的重要来源,“损人不利己”的行事方式,已经成为倾轧国际规则的首要祸端。
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世界繁荣”与“中国增长”齐奏交响,“世界困境”与“中国问题”同样没有隔离墙。全球增长动能衰减,中国全力点火“稳增长”;全球保护主义、内顾倾向抬头,温州的小企业主马上皱起眉头;华尔街的蝴蝶扇一扇翅膀,大洋彼岸的中国股民也会跟着思考对策……经济联动、深度融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面对困境,没有谁能例外。
如何迎战,如何自处?习主席不仅提出4项建议,更拿出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5项举措。进一步开放市场、主动扩大进口、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平等待遇、大力推动经贸谈判,一项项承诺掷地有声,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是坚持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贯彻好开放发展理念的务实之举。推动这些重大举措尽早尽快落地,必将让开放成果及早惠及中国企业和人民,及早惠及世界各国企业和人民。
“我们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利益差异和观点分歧很正常。关键是要弘扬伙伴精神,本着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态度,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管控分歧、扩大共识。”在本次峰会上,习主席再次强调了“伙伴精神”,这是二十国集团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选择。
犹记加入世贸组织之初,国内曾有人为此惴惴不安,“与狼共舞”的阵痛让无数企业家夜不能寐。然而回头看去,就如习主席曾说过的,“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不拒众流,方为江海。面对一些发达国家频频挥动贸易保护大棒,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开放、联动,需要包容、平衡,更需要中国成为“全球治理的守卫者”和“开放贸易体系的火炬手”,向世界展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引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四十多年高速发展,几乎平地起高楼,很少有人比中国更理解发展的意义;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因全球化获益无穷,很难有人比中国更懂得开放包容的价值。“计利当计天下利”,面对滚滚向前的时代潮流,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坚持迎难而上,坚持伙伴精神,中国对外开放一定会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也一定会为世界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由树木计划支持,长安观察出品,首发在今日头条平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