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为什么以色列国防军的新兵入伍誓词是”“马萨达将永不再陷落!”

为什么以色列国防军的新兵入伍誓词是”“马萨达将永不再陷落!”

每一年,以色列国防军的入伍新兵都会在位于犹地亚沙漠与死海谷底交界处的一座岩石山顶——马萨达——向现代以色列国宣誓效忠。这一典礼包括庄严肃穆的誓词——“马萨达将永不再陷落!”。犹太人从马萨达及其960名守卫者惆怅而英勇的历史中汲取力量和勇气,一千九百年来一直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返回他们的故土……

“仇恨罗马,义无反顾”

公元前30年,罗马统治者屋大维彻底打败了竞争者安东尼和“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第二年,屋大维回到罗马,在凯旋式上,屋大维下令关闭了罗马广场的亚努斯神庙。亚努斯是罗马人信仰中的门神,它的神庙庙门在战时打开,和平时关闭。由于罗马共和国晚期内战不断,庙门已经有近两百年时间不曾关闭。现在庙门终于可以关上了,这象征着整个地中海世界渴望的和平来临了——只不过在帝国统治下的“罗马和平”。


屋大维

然而,随着“罗马和平”的持续,当局对犹太人的统治变得愈来愈酷烈。犹太农民每年都要缴纳收获物的四分之一。帝国甚至亵渎犹太人的宗教信仰,要求耶路撒冷挂起罗马皇帝的画像——这被犹太教徒视为深恶痛绝的“偶像崇拜”。到了公元66年,犹太行省的罗马总督竟然派兵从耶路撒冷神圣的犹太教圣殿里盗取了13塔兰特(1塔兰特=49公斤)的黄金!这彻底激怒了犹太人,震撼整个罗马帝国的犹太民族大起义爆发了,起义者的口号是“仇恨罗马,义无反顾”!


犹太人的起义

消息传到罗马,帝国立刻调动了3个军团(23个联队)约1.8万步兵、5-6千骑兵,加上辅助部队总共多达6万人前往镇压。走在部队最前方的是辅助部队的分遣队和弓箭手,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侦查和抵御敌人的意外突然袭击。其后是由步兵和骑兵组成的先锋部队,在这里还包括有布置野营的各军团代表和修路的工兵。在先锋部队之后是运输指挥官们的行李的辎重队,由骑兵护卫。其后是主力部队。精锐的骑兵和骑兵走在主力部队的最前头,其后是运输攻城机械的骡子队。在骡子队后面是总督们和联队的首长们。跟在他们后面的是号兵。在号兵后面就是军团。军团的辎重队紧随其后。在行军纵队的后面有由重装步兵和骑兵组成的后卫部队,负责保护纵队后方的安全。浩浩荡荡的罗马军队行军纵队竟长达几十公里。这是当时地中海世界最强大的战争机器。


罗马军团

战争并未结束

面对组织严密、装备精良的罗马军团,犹太起义者逐城逐地进行了殊死抵抗。直到公元70年8月30日,经过七个月的围攻之后,罗马军队终于攻克了犹太人起义的中心耶路撒冷,将其夷为平地。多达7万犹太人沦为奴隶,死者更是不计其数。

征服耶路撒冷以后,罗马军队返回罗马城。征服者的行列中走着犹太人阶下囚,出示着掠夺来的战利品,其中有圣殿中的金烛台、圣餐具、香炉、圣号以及犹太教圣卷。当罗马军团以战胜者的姿态通过亚努斯神庙的拱门后,两扇大门又缓缓关上了,罗马人仿佛认为,持续4年3个月的“犹太战争”已经宣告结束。


罗马从耶路撒冷掠夺的文物


他们想错了,不屈的犹太人仍在坚持反抗。耶路撒冷陷落之后,剩余的抵抗者(不到一千人)退守最后一个据点——耶路撒冷以东100公里的马萨拉城堡。“马萨达”的希伯来语为metzada,是由metzuda(要塞)一词演变而来,它位于死海西南部一座高达330英尺的花岗岩山上,周围被很深的峡谷环绕,四面陡峭,顶部平坦,只有一条被“蛇路”通向山顶——因其蜿蜒曲折形状像蛇而得名。在公元前40年代的犹太统治者希律王时期,马萨达得到了大规模建设。整个山头周长有四分之三英里,沿边上是一座十八英尺高、十二英尺厚的石灰墙,并立起了三十座七十五英尺高的塔楼。马萨达上还储备有大量的武器,以真正体现它作为军事堡垒的价值:藏在这里的武器足够一万人使用,此外这里还有许多未加工的铁、铜和一定数量的铅。当然,在犹地亚沙漠这样年降雨量低于25mm的干旱地区,水是在堡垒上生存的不可或缺的资源。为了保证要塞的水供应,马萨达的建设者在北部斜坡上开凿了12个蓄水池,总容量将近4万立方米(1千万加仑)。更为重要的是,希律还储存了许多生活物资以供不时之需,而且在数量、种类、新鲜度都十分惊人:“大量的粮食吃上几年都不成问题,,还有大量的酒、油和各种大豆以及成堆的枣”。因此,马萨达成为一处关键军事要塞。曾经加固马萨达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沙漠之舟”避难所的希律王做梦也不会想到,100年后,这个要塞将成为犹太战争中罗马人的最后一个目标。


马萨达


围攻马萨达

从公元72年冬天开始,罗马的犹太行省总督弗拉维·席尔瓦领导了对马萨达的围攻。他在马萨达山下设立了8个兵营——至今罗马兵营的遗迹犹存。随后,席尔瓦指挥手下的罗马第十军团的六千人驱赶着近万名犹太奴隶在马萨达四周筑起了三道防卫墙以防止任何守卫者逃脱。在完成对马萨达的合围后,席尔瓦开始全力以赴修建土筑工事,工事高约300英尺,建在一块从下面突起称为“白色悬崖”的岩石上,位置正在挡住马萨达西侧通道哨塔背后。随后,席尔瓦又在工事顶部用无数的石块修建了一个七十五英尺宽、七十五英尺高的石墩,并将它建成了一个平台。


罗马营地遗址

紧接着,一个高90英尺,通体包裹铁板的塔楼建了起来,罗马人的投石器从塔楼上向马萨达的守卫者投掷石块,迫使他们离开城垛,进入掩体。在投石器的火力掩护下,罗马军队动用了当时非常先进的攻城机械——攻城槌。它由一根树干做成,悬吊在一个大型的支架上,使用时将攻城槌放在城墙边,数百名罗马军人先将树干向后拉到一定距离,然后再一齐向前推进,这样攻城槌装有金属头的顶部就能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坚固的马萨达城墙在一刻不停地撞击后裂开了口,一小部分坍塌了。


复原的罗马时代弩炮

马萨达的守卫者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一刻不敢耽误地在堡垒内用木头和土修起了第二面城墙。这面墙构建独特,有弹性,可以吸收各种撞击的冲击。横向放置了很多巨大的物障,在尾部扎紧。他们排成平行的两排,被墙体隔开,中间堆积泥土。为了防止高度上升,泥土垮掉,他们又沿着长物障放置横木固定。对围攻的罗马人而言,城墙看起来很普通,但是攻城槌打在上面,泥土就吸收了冲击力。这样的撞击带来的猛烈摇动,反而使墙体更加坚固。因此强大的攻城槌反而没有了用武之地。

于是,席尔瓦决定采用火攻,命令自己的士兵将燃烧的火把扔到墙上,很快木制围墙起火燃烧。不久一股北风将火焰向罗马士兵迎面吹来,罗马人惊慌失措,害怕引火自焚,将自己的攻城槌烧毁。可是,命运之神最后还是垂青了罗马人,突然之间,风向偏转从南面猛烈吹来,将火焰吹向围墙,并使围墙从上到下起火燃烧。马萨达的屏障即将不复存在!罗马人欢呼着回到自己的营地,准备次日向敌人发起进攻。当天夜间,他们进行紧密监视,不让任何被围攻者逃走。

“不要让罗马人为他们的胜利而欢乐”

对于马萨达的守卫者来说,抵抗已经走到了终点。在罗马人即将攻入之际,英勇的起义者宁死也不愿沦为奴隶,起义者的领袖以利亚撒·本—亚尔发表了震撼人心的演说:“让我们死吧,决不受罗马人的奴役,伴着妻子儿女自由地离开这个世界……不要让罗马人为他们的胜利而欢乐,我们要让他们因我们的勇敢的死亡而震惊。”

随后,马萨达城堡内的犹太人选择集体自杀,为这次大起义划上了一个悲壮的句号。每家的男子先杀死了自己的妻儿,再通过抽签的方式,选出十人来杀死其余的人。他们躺倒在自己的妻儿身旁,用手抱住自己的妻儿,将自己的膀子露给那些杀死他们的人。随后,最后十个人又抽签选中一个人杀死另外九个人。最后,他纵火烧毁了城堡,然后自杀。总共有960名守卫者壮烈死去,只有两位妇女和5个孩子躲在地下水道里得以幸存。这一天是公元73年4月15日,犹太教的逾越节的前一天。

次日,全副武装的罗马军队准备发起最后的总攻而冲入马萨达城堡顶部时,遭遇的并非激烈的战斗,而是死一般的寂静,他们发现遍地都是死者,在大声喊叫中,幸存者从藏身的地下管道走出,并由一位妇女清楚讲述了马萨达事件的详细经过。罗马人并没有为他们的胜利而欢呼。反而为守卫者的高贵决定肃然起敬。马萨达要塞就这样陷落了,这标志着犹太人七年反抗的最后结束。

至于马萨达城堡本身,在历经犹太人大起义后它便淫没在历史尘埃中,直到1838年才在考古学家们的努力下重见天日。1956年9月14日,以色列国防军举行了首次马萨达军事仪式,从那时起,每一批新招募的士兵都要在马萨达的顶部平台举行宣誓典礼,成为他们踏入军营所接受的第一堂课,正如新兵援用的措辞所显示的:“由于马萨达战士们的勇敢,我们今天得以在这里站立”, “马萨达将永不再陷落!”


创立马萨达宣誓仪式的以色列军事强人摩西·达扬(1915-1981)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7000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