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李密和瓦岗好汉,为什么没能成就刘邦和沛丰英雄的功业

李密和瓦岗好汉,为什么没能成就刘邦和沛丰英雄的功业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01.死囚:仗义每多屠狗辈

翟让被关进了死囚大牢的时候,死囚牢里已经关满了等着砍掉脑壳的人。

也许,被砍掉脑壳是极幸运的事。

东莱的黄河入海口里,泡着成千上万的工匠。

他们是一群活着的僵尸,泡烂的伤口爬出了白色的蛆,没日没夜地打造远征高丽的战船。

跟这些僵尸相比,翟让和同行死囚的痛苦,仅是脖子上的一道凉风。



狱吏黄君汉,推开牢门,像拎死狗一样,把翟让拎出了死囚大牢。

风吹火把,火把却照不透这黑暗。

“法曹大人,天下汹乱如此,你还要困死狱中吗,你走吧”。

让,圈牢之豕,死生唯黄曹主所命!

死里逃生的翟让磕头流涕,再也不是曾经的硬汉法曹,自比为猪,然诺要报答这个曾经的下属。

黄君汉却止不住地鄙夷:以为你是条汉子,却做女人哭泣,你努力自勉吧,以后再不相见。

死里逃生的翟让,来到韦城瓦岗寨(今河南滑县东南),在这里揭竿起义、建立了瓦岗军。单雄信、徐世绩等一众隋末豪杰, 纷纷投到翟让麾下。


将来,这伙瓦岗英雄,人人都会成就一番大功业。但现在,他们就是一群盗匪,杀人越货是他们的生活方式。然而,盗亦有道,他们没在东郡抢劫乡党,而是拉着队伍杀到了汴河边上抢劫运粮船队。

02.贵公子:彼可取而代之

李密是标准的关陇军事贵族,曾祖父是西魏八柱国、祖父是北周邢国公、父亲是隋朝上柱国。

张良是五世相韩的贵公子。李密,如果算上自己的蒲山公,则是四世柱国公卿的贵公子。



但是,这个人天生叛逆。读《汉书》、喜读《项羽传》,求学问、但求兵法术。

隋炀帝杨广看到他的时候,非常不喜欢。于是,就让宇文述把他赶出了宫中宿卫。李密这种人就当不了皇帝的亲卫,因为他真会拿刀子捅皇帝。

杨广虽是暴君却还识人。上柱国杨玄感造反的时候,李密从关中千里赴黎阳、跟着一起造反。李密这个人从生下来开始就一直等着乱世造反的机会。



杨玄感兵败自杀,隋炀帝以“治杨党”的名义,大开杀戒,屠杀三万、流放六千。杨玄感开仓放粮,杨广的手段则是:凡是领过仓粮的百姓,全部活埋。

能活下来的人,从来不是最有情怀的人,一定是最能狡猾的人。李密是后者,妹夫丘明君因他连坐被杀,而李密竟在押解途中逃跑了。

李密逃到了瓦岗寨,投到了翟让麾下。

物质力量一旦与理论力量结合,将会爆发出极强的破坏力。

翟让和瓦岗军,就是刘邦与沛丰军,生存是目标、抢劫是内容,只不过打着一面造反的旗帜。而当刘邦在留县遇到张良,刘邦集团就发生了质的变化,逐渐成为秦末乱世的一股重要力量。



翟让是刘邦,瓦岗英雄是沛丰集团,瓦岗军是沛丰农民军。而李密则是张良,他让瓦岗盗匪升级为隋末乱世的旗帜担当。

03.瓦岗军:隋末起义的楚国集团

李密从四个方面改造了瓦岗军:

一是确立推翻隋朝的政治目标,不再做草莽而要取庙堂。

有了目标的瓦岗军,就不再满足于汴水里的几条粮船,他们把眼睛放在两京——长安和洛阳。

二是训兵卒、破隋军的战争策略,草莽英雄变身正规军队。

李密到来之前,面对隋将张须陀,瓦岗军怎么打、怎么输。而李密到来之后,经过整训的瓦岗军则一战破敌、斩杀老对手张须陀。



三是夺粮仓、取城池的争霸战略,控制粮食这个乱世硬通货。

李密指挥瓦岗军,不仅攻下了中原重镇荥阳,而且抢了洛口仓与回洛仓这两个超级大粮仓。有了粮食的瓦岗军,既壮大了队伍,又通过开场放粮、争取了人心。

四是建政权、定官职的造反攻略,军队组织与政治组织结合。

有了军队、有了粮食、有了城池,还争取到了人心,于是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建立政权,李密自称魏公,封翟让为上柱国、司徒和东郡公。

树大必然招风。

在造反专家李密的一手操纵下,瓦岗军成为中原最大的一伙反叛力量。所以,杨广和大隋就一定会对这伙人予以高度关注,而关注的方式就是派大将王世充举五万精兵前来平叛。

李密和瓦岗军,迎来了第一个对手王世充。


但是,王世充这个人,与李密交手就没赢过,野战、野战溃败,城战、城战顿兵,最后只能躲在洛阳城里不敢出来。

有旗帜、有政权,关键是有粮食、能打仗,所以,瓦岗起义军逐渐成为天下义军的盟主,号称“东至海岱,南至江淮郡县,莫不遣使归密”。

河北起义领袖窦建德派出使者、向李密上表,让他“早就帝号”。也就是李密你得当皇帝,我们这些人好给你当开国功臣。

这就是李密和瓦岗军在隋末乱世中的影响力。

04.分裂:负心多是读书人

首先得摆清楚李密和瓦岗集团的关系。

李密入伙翟让的瓦岗集团,就相当于张良入伙了刘邦的沛丰集团。

但是,瓦岗集团的人才太凋零,除了能上战场砍脑袋的,就一个阴阳术士贾雄,既没萧何、也没韩信。所以,李密只能身兼数职,就把这萧何跟韩信的角色也担当起来。


没吃的,李密就带这伙人去抢粮仓;没住的,李密就带这伙人去占城池;打硬仗,李密亲自指挥这伙人怎么打仗。

嫉贤妒能,从来都是通律。

翟让这个草莽豪侠也不例外。他担心李密做大后,自己控制不住。于是,就给了李密一支军队,称“蒲山公营”,李密在大隋是蒲山公,翟让要李密自己单飞。

历史很相似。翟让的这个策略很像刘邦,因为刘邦也放韩信单飞,最后问鼎天下。

但是,离开李密之后,翟让又后悔了。因为他不是刘邦,认识到自己以及自己这伙人在乱世里面乱打,最多只能打成一个彭越,连个根据地都不会有。于是,翟让又带着部队投了李密。


这么一折腾,主公与谋臣的关系就彻底颠倒了过来。所以,后来建立政权的时候,李密是魏公、当了主公,而翟让虽然加了一堆封号、却只能是个“谋臣”。

合兵一处的瓦岗集团还是瓦岗集团,但老大已经换成了李密。

翟让这个人虽然没有刘邦的雄才壮志,却有刘邦的大度,就是无所谓,大家一起反大隋就行、谁当老大都可以。

但是,翟让同意,翟让的核心骨干却不同意。

既然你们不同意,那就把你们全干掉。于是,李密成功地策划了一起鸿门宴,在宴席上不仅杀了翟让,也杀了翟让的一干死忠粉。

黑社会的手段,只能用在黑社会。造反干事业,就不能用黑老大的伎俩。所以,“鸿门宴”后的瓦岗军开始走向分裂。

而就在这个时候,杀了隋炀帝的宇文化及带着十万大军从江都赶了过来。这伙人拥立隋炀帝侄子杨浩为帝,而洛阳城里的王世充则拥立隋炀帝的孙子杨侗为帝。



所以,现在的局面就是两个隋朝大将拥立了两个隋朝皇帝,把李密和瓦岗军夹在中间、当成地主来斗。

05.归降:百败一胜成王者

这个局面实在太糟。于是,李密选择投降王世充,重新归附大隋。王世充也是将计就计,封了李密一大堆官职,让他出兵攻打宇文化及。

于是,李密率领瓦岗精锐与宇文化及战于黎阳。这一战李密吃了大亏,不仅损兵折将,而且自己也差点儿被宇文化及干死。

因为宇文化及带的军队是杨广的禁卫军,嫡系中的嫡系、正规军中的正规军。李密和瓦岗军真得不是对手。

但是,宇文化及这个轻薄公子,实在不得人心,又加军中缺粮。于是,大批隋军主动投降打了败仗的李密,硬是把宇文化及玩成了一个光杆司令,弄得他只能赶紧跑路。

三家斗地主,李密和王世充联手斗走了宇文化及。

但是,就在李密跟宇文化及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王世充竟然在洛阳城里杀了政敌元文都,洛阳城里的大隋朝廷成了王世充的军阀朝廷。所以,归降大隋的李密,就真的成了王世充的棋子,真得是进不能进、退不能退。



王世充挟天子据洛阳,而李密挟粮仓据金墉,两伙人就这样对峙了起来。

李密有得是粮食,但战士无衣、手中没钱。所以,李密的瓦岗军就是能吃饱饭,日子过得稍微惨淡了点儿。

王世充的日子就不是惨淡那么简单了,简直是残忍,因为洛阳城里要衣有衣、要钱有钱,但就是没有粮食。

也不知道哪个混蛋,给李密出得点子,瓦岗军竟然跟王世充做起了买卖,用粮食换衣服、换钱。

等李密反映过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王世充的军队有了粮食,李密的瓦岗军还在分裂。

然后,一直被李密吊打的王世充,主动出城挑战,势要干掉李密和瓦岗军。

在李密面前从来都是百战百败的王世充,就是在这次最终决战中打胜了李密。



原因是瓦岗军已经分裂,不仅士卒投降王世充,甚至连将军也带着粮食和城池投降王世充。李密在这一战也被打成了孤家寡人。

06.结局:张良毕竟不是刘邦

在杨玄感造反称主公的时候,李密就建议杨玄感入主关中,不仅可以接手大隋的政治中心,而且占据关中形胜。

在李密造反称主公的时候,手下谋臣也建议李密别死盯着洛阳了,赶紧进关中,给自己找一个大后方。

但是,杨玄感没有听谋臣李密的,而李密也没有听手下谋臣的。

杨广大军一到,杨玄感立即兵败自杀;李密虽然割据一时,但也重走了一回杨玄感的老路。

带兵入关中,是一个需要痛下决心的战略决策。


因为洛阳就在眼前、粮仓就在手中、中原就在脚下,所以进兵关中就要放弃眼前的全部利益。同时,将领士卒皆是中原人士,把这伙人带去关中,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能拍板、敢决策,才是主公的素质。

而这一点来说,杨玄感不行,李密也不行。李密可能是半个张良加半个韩信,但却抵不过一个刘邦。所以,结果也就只能兵败洛阳,断送了问鼎九州的机会。

李密投了大唐,被李渊封为邢国公,拜光禄卿。但是,李密本性难改,他又造反了。

英布先反项羽、后反刘邦,最后被杀。李密先反大隋、后反大唐,最后也是被杀。他先做张良、后做刘邦,到头来却谁也做不好,最后竟做成了英布。



有些人懂得许多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

原因就是知易行难,房谋杜断,可能杜断比房谋更重要。

郦食其建议刘邦不能一路向西、直入关中,刘邦听了。

张良建议刘邦烧毁栈道、迷惑项羽,刘邦听了。

韩信建议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刘邦听了。

张良献计刘邦下邑奇谋、仰仗三将,刘邦听了。

郦食其建议刘邦死守成皋、示强诸侯,刘邦听了。

娄敬、张良建议刘邦定都关中,刘邦则“是日驾”。

听了、然后执行,刘邦这个主公做得真轻松,这就是他统一天下的全部攻略。



但是,纵观李密和瓦岗集团的隋末逐鹿,我们是不是能够看到:“听了、然后执行”这中间,有多么的不容易。

也许就是因为差一个刘邦,所以,已是“楚国集团”的李密瓦岗军,最后只能落得一个英布的下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6461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