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的前期,董卓绝对是知名度比较高的一个人物。东汉末年皇权衰落,董卓率领麾下的西凉军控制了东汉帝国的首都洛阳,作恶多端,为祸不仁,引得人神共愤。于是河北袁绍号召天下英雄豪杰共同讨伐董卓,十八路诸侯联军杀向虎牢关。
一.诸侯联军对战西凉军
自黄巾起义以来,东汉朝廷因对波及范围极广的黄巾军作战吃力。于是号召各地的郡守,刺史和豪强自己招募和组建军队参加平叛,这些诸侯军队逐渐在与黄巾军的作战中发展壮大。
诸侯军队少则几万人,多则十数万人,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因此汇聚在虎牢关前的军队达到了数十万人之多,声势浩大!
西凉军长期在西南边境同西羌作战,战斗经验十分丰富。虽然军队人数不及十八路诸侯,但是却悍将辈出,战斗力十分强悍!这样两支军队此前从未正式交手的军队孰强孰弱?双方在战前都难免心里打鼓!
二.三英战吕布董卓败退
在三国演义中,董卓派麾下排名第四的战将华雄率先挑战,诸侯轮番派各自麾下的上将迎战,但是却没几个回合就被华雄斩于马下。十八路诸侯都震惊不已,诸侯联军士气低落。
直到关公挺身而出,不到几个回合温酒将华雄头颅扔于十八路诸侯面前,诸侯联军士气大振。于是董卓派出人中龙凤的吕布出战,准备扳回一局。吕布确实天下无敌,但却被刘关张三兄弟用群殴的方式打的落荒而逃。
军队人数本身就不占优势的西凉军士气再一次跌落,备受鼓舞的诸侯联军趁势追杀,西凉军大败。败退之后的董卓在洛阳已经无立足之地,于是挟汉帝将首都从洛阳迁到长安,利用潼关天然屏障阻挡十八路诸侯联军。
三.诸侯不齐心贻误战机
董卓强令文武大臣和洛阳百姓随行迁往长安,于是下令焚毁宫室,将近两百年的东汉帝国洛阳被付之一炬!携带者大量百姓的西凉军行动迟缓,正是容易被半路截杀的有利时机。
诸侯联军本可将战果继续扩大,但是由于盟主袁绍的优柔寡断和诸侯之间各怀鬼胎,西凉军并没有蒙受太多的损失,诸侯联军几乎是目送西凉军从容撤退。
只有曹操和孙坚这两只军队继续追杀西凉军,但是却因为当时军力有限败于西凉军。诸侯联军丧失了直接消灭董卓的绝好机会!
四.曹孟德能否改变战局
曹操的能力有目共睹,这个我们能够从后来曹操消灭各路诸侯统一北方的历史事实来证明。但是诸侯会盟时期的曹操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威望能够节制各路诸侯。当时曹操的所部的人马非常有限,后来曹军的主力骑兵虎豹骑和青州军在当时还没有组建。
试想当时的盟主如果不是袁绍而是曹操,能够改变的是盟主的军事能力和战略眼光,不能改变的,是十八路诸侯之间的利益纠纷和各怀鬼胎。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盟主的曹操能做到的也只有发挥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军事才能,避免袁绍所犯过的一些战略性错误,以扩大对西凉军的战果。
诸侯联军根本不会真正服从曹操的领导和指挥,所以在面对西凉军败退的时候,诸侯们更多的是考虑自身能够获得多少利益,而不会真正担心是否消灭董卓所率领的西凉军。
可惜当时的曹操并不是后来的曹操!没有做到内部高度团结一致的诸侯联军,仅凭当时曹操的个人才华是很难做出根本性的改变的。因此以曹操的能力会让董卓败得更惨,但是不见得当时一定能够灭掉董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59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