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魏晋时代的鄙视链

魏晋时代的鄙视链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哪个圈儿里都有鄙视链,文人圈里尤其明显,有句老话叫“文人相轻”,古今皆然,近有潘柳黛揶揄张爱玲,因为张爱玲是李鸿章的曾外孙女,胡兰成夸她有贵族血统,潘柳黛便比喻说:“这点关系就好像太平洋里淹死一只鸡,上海人吃黄浦江的自来水,便自说自话是喝鸡汤的距离一样。”后来再有人向张爱玲谈起潘柳黛,张爱玲便十分冷淡,说:“潘柳黛是谁?我不认识她。”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好臧否人物,只认陈寅恪为大师,看不上沈从文,日军空袭、大家跑警报的时候,刘文典殷勤搀扶着体弱的陈寅恪,大喊“保存国粹要紧”,回头看见沈从文跑得挺快,怒斥他道:“你跑什么?我刘某人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学生跑是为了保存下一代,就你这么个人,还跑什么跑?”火爆性格跃然纸上。远的呢,有连李白都仰慕的“大榭”谢灵运,他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除了曹植和他自己,把古今中外八荒六合的人全鄙视了个遍。要论鄙视圈,属魏晋南北朝时期最盛行,这个时代人们崇尚“越名教而任自然”,个性最为张扬,嬉笑怒骂皆出本心,“圈子”和“阶级”也最为复杂。

1.风雅即正义

现在的网友特别会玩儿,经常会ps一些翻白眼的表情包发到网上,很可爱,殊不知,翻白眼鄙视人这项技能是魏晋时代阮籍玩剩下的。当时人们管这叫“青白眼”,白眼就不用说了,青眼的意思是拿黑眼珠看人,阮籍的特长在于能将这两种表情无缝衔接,转换自如。阮籍的母亲病故时,嵇喜来吊丧,他为人平庸,又与司马家亲厚,不为当时清流所喜。阮籍很看不起他,就冲他直翻白眼儿,弄得嵇喜心情很差,尴尬地回家去了。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了这件事,拿着琴和酒去拜访阮籍,受到了截然不同的待遇,阮籍不再翻白眼了,用笑眯眯的黑眼睛看他。嵇喜本没什么大过错,还主动去吊丧,其实很懂礼貌了,但就因为人俗,跟风雅的弟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被赤裸裸地鄙视了个够。嵇喜大概是处于鄙视链底层的人,他还被吕安鄙视过,这个吕安是他弟弟嵇康的好朋友,吕安想念嵇康的时候,不惜跑一千里远路来相见。有一次来的时候,正碰上嵇康不在,嵇喜便出门来招待,吕安连门也不进,在门板上写了一个“凤”字就掉头走了,嵇喜还高兴呢,以为吕安夸自己是凤凰一样的人物,其实“凤”的繁体字拆开看是“凡”和“鸟”,吕安在讽刺他是只凡鸟。

2.颜值即正义

魏晋时人特别能欣赏也爱欣赏美人,对于颜值非常高的人毫不吝惜赞叹和夸奖,甚至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相应的,颜值低的人承受的是更多的鄙视。帅哥嵇康长得“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别人喝醉叫醉鬼,令人恶心,可他喝得大醉失态呢?被人赞为“玉山将崩”。我们熟悉的书法家王羲之长啥样呢?“飘若游云,矫若惊龙”,是神仙本仙了。震古烁今的美男潘安,少年时带着弹弓在洛阳的街道上闲游(当年倜傥浪子的标配),女人们看见了,毫不羞涩地手拉手一层又一层地把他围起来,为得是全方位无死角地观摩他,这待遇堪比今天的粉丝接机。而大才子左思长得很抱歉,也想东施效颦一下,学着潘安去逛了一圈儿,不幸的是被女人们吐了一身口水,简直闻者伤心。桓温平定蜀地后娶了李势的妹妹为妾,百般宠爱,没跟家里老婆说。他老婆南康公主听说之后,带着数十个婢女拿着刀要去杀小三,赶到时李氏正在梳头,样子美得不可方物,把公主看得惊呆了,不仅没下杀手,还生出了怜惜之情。许允的妻子阮氏长得不好看,许允跟她新婚拜堂后连新房都不肯进,最后是阮氏以德服人,俩人才过到了一起去。魏晋人对美的追求,不可谓不热烈,那可能是动荡年代人们对俗世仅剩的一点执念。

3.才华即正义

魏晋人喜欢清谈,就是一拨人在一块儿,以谈论玄学为主要内容,互相辩难。玄学这东西非常虚,就像枝形图一样,可以不断引申,不断变化,永远谈不完,但有才华的人能把它谈出花样来,连清谈都谈不好的人,会显得特别愚蠢。有一次,王导、殷浩、桓温、王濛、王述、谢尚在一起聚会,王导邀请殷浩清谈,两人说到了大半夜,气氛十分热烈,其他人几乎没有插嘴的余地。结束后,桓温回忆说:“他俩说得可真精彩啊,谢尚不寂寞,我也有收获,就是王家那俩人,只会眨眼,简直就跟怕生的母狗一样(如生母狗馨)。”骂得直白又痛快。才女谢道韫嫁给王凝之,十分看不上这位平庸的夫君,回娘家的时候对叔父说:“我谢家一门,长辈有谢尚、谢据,兄弟辈有谢韶、谢朗、谢玄、谢渊,没想到天地之间,竟然有王凝之这种人!”这位以咏柳絮一举成名的超级才女,以才华为资本,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活得肆意横行,不仅鄙视老公,着急起来,连自己亲弟弟也看不起,比如她对谢玄说:“你怎么一点也不见长进?是俗事太多让你分心了呢?还是天分就这么低呢?”如果谢玄真的很差劲也就罢了,可他是打赢了大名鼎鼎的淝水之战,保全东晋平安的大将军,不世出的青年才俊。这样的人,谢道韫都不看在眼里,她本人的才华可以想见,在那个年代,真有才华的人,完全可以站在鄙视链的顶端。

4.礼节即正义

魏晋人比较在意仪式,名士的放旷,有的被认为是风流不羁,但一般人的放旷,还是会被指责为不懂礼节。谢万在兄长面前,想要起身取便壶,当时阮裕在座,说:“这种新兴的大家族,忠厚诚实却不懂礼节。”鄙视谢万行为粗俗,没有风度。王献之兄弟是郗愔的外甥,去舅舅家拜访时,穿着见客的鞋子去问候起居,执外甥礼,很是恭敬。等到郗家的顶梁柱郗超一死,王家子弟再来便都穿着很不正式的厚底木屐,仪表举止非常轻浮傲慢,让他们坐一坐,马上说:“有事,来不及坐。”郗愔气得骂道:“假如嘉宾(郗超的字)不死,你们这些鼠辈怎么敢这样放肆!”东晋权臣王敦行为粗犷,刚娶了公主,去上厕所时,看到漆箱中盛着干枣,本来是防止气味难闻,供如厕人塞鼻孔用的,他以为是让人吃的,全吃光了。从厕所出来,婢女们拿金盘盛着水,拿琉璃盏盛着澡豆(类似现在的肥皂),让王敦盥洗,王敦以为也是吃的,把澡豆倒进水里,一口气喝完了,在圈子里一时传为笑谈。陆机慕名去拜访名士刘宝,刘宝爱喝酒,当时还在守丧,见了面不说别的,先问:“东吴有一种长柄葫芦,你们带种子来了吗?”满脑子都是拿葫芦盛酒,陆机大失所望,对这次拜访十分后悔。

5.高门即正义

魏晋时期,皇权衰落,世家大族兴起,社会阶层日益分化,相继出现琅邪王氏、颍川庾氏、高平郗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顶级豪门,他们可左右朝政,且互相联络有亲,随着“九品中正制”的产生,下层士子向上攀爬的机会几成泡影,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门第等级十分森严,寒门庶族,或仅仅是新兴士族,都会受到直截了当的鄙视。名士褚裒(字季野)刚渡江南下时,曾路过金昌亭,吴地的豪门大族当时正在那里宴饮聚会,褚季野虽名望很高,但来得匆忙,没人认出他来,这些贵族看不起这个不知来历的人,命令侍者多给他倒茶,少放蜜饯,茶水一喝完就立刻添满,想灌他个水饱,不给他吃东西。褚季野喝完茶,慢吞吞举手说:“我是褚季野。”把大家都吓了个半死。徐州刺史王浑出身高门,娶了琅邪颜氏的女子作后妻,婚礼现场上颜氏行过礼,王浑要答拜的时候,围观群众提意见说:“新郎是州将,新娘是平民百姓,没有理由答拜。”王浑一听,就把婚礼停了。他儿子王济看父亲没拜,也没跪拜,而且完全不认这个后妈,只管她叫“颜妾”,因为王家门第高,颜氏受了这样的奇耻大辱都没敢离婚。王导刚渡江到江东的时候,想与当地的高门陆氏联姻,陆氏当家人陆玩是这样说的:“小土丘长不出松柏,香草和臭草不能放在同一个器皿里,我虽不才,却也不能做这种有违门第的事。”王家与皇族司马家共理天下,是一等一的豪门,居然也有被鄙视的一天,是因为鄙视链在这个圈子里进一步细分,陆家是土著门第,看不上王家这种“外来户”,古人的套路太多了。

除此以外,魏晋人的鄙视链还有很多,比如我们今天经常进行的南北争论,当时南方士族看不起北方士族,蔑称他们为“伧”,王导请陆玩吃奶酪,陆玩肠胃不适应,给王导写信说:“昨天奶酪吃多了,一晚上不舒服,我虽然是南方人,却差点做了北方的鬼(伧鬼)啊!”北方人管南方人叫“蛮”,王濛听不懂南方话(蛮语),茫然地说:“如果让介葛卢来,说不定会明白。”介葛卢是传说中通牛语的东夷国国君,这是把南方话比作牛语。

南方代表陆机和北方代表王济更是拿着自家的土特产羊酪和莼羮相互比较起来,看来南北文化之间的争论,从那时起就没有消停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7242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