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信奉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清太宗将尊崇藏传佛教定为国策为以后历朝所恪守。雍正帝即位前就曾与高僧朝夕谈禅,颇通禅理。他自号“圆明“居士认为自己是不着僧服的僧人“垂裳宇内一闲客,不衲人间个野僧”。乾隆朝是藏传佛教的兴盛时期。乾隆帝尊崇藏传佛教不仅是个人的精神需要,还作为结好西藏抚绥蒙古维护清朝在全国统治的一项积极政策。正如他在《喇嘛说》一文中所说: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得不保护之。“盖以蒙古奉佛,最信喇嘛,不可不保之,以为怀柔之道也。他凭借强盛的国力,不惜巨资在全国修建众多的藏传佛教寺庙。
舍卫城位于后湖东北
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坐石临流的一部分
在圆明园中,舍卫城就是仿照古印度的舍卫城建造的。古印度的舍卫城,又名“室罗伐城”,也叫“隋萨罗城”,在印度西北部,拉普的河的南岸,尼泊尔南端,全城面积甚大,在城内建有“抵园精舍”。释迎牟尼佛在世时,波斯匿王住在城中,也就是舍卫国的国王,这是古印度一处佛教圣地。
盛时圆明园的舍卫城到底是什么样子?当年它在园中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这里曾收藏有高达数十万尊的佛像?以上这些问题,张中华老师将一一为您解答。那么,就请大家跟着张老师的脚步,一起走近舍卫城,领略圆明园的工匠精神和传统文化吧。
今日,圆明园考古直播依期而来。
张中华老师将与您一起聊聊
《圆明园舍卫城考古》。
老师介绍
张中华老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圆明园课题组组长、副研究馆员,长期从事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曾先后主持北京市玉河、八大处清凉寺以及圆明园紫碧山房、远瀛观、如园、养雀笼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专著有《北京玉河》、《北京考古史•清代卷》,先后发表《试论甘青地区史前时期的洞室墓》、《北京市朝阳区北顶娘娘庙遗址》、《北京清代考古》等文章数十篇。曾获得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首都劳动奖章。
▼
2020年1月2日14:00
不要走开,直播马上开始~
▼
主讲人:张中华
题目:《圆明园舍卫城考古》
时间:2020年1月2日(周二)14:00
【观看方式 1】1月2日14:00,在新浪微博打开@圆明园遗址公园微博主页,查看最新微博,点击微博中的视频链接即可观看。
【观看方式 2】
【观看方式 3】手机下载“一直播”APP,搜索关注:圆明园遗址公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09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