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影视剧中都有关于年幼康熙对付鳌拜的戏码。但是历史上,鳌拜手中是有近四十万重兵的,为何他不敢在紫禁城造反,以至于给了年幼的康熙反击的机会呢。
其实原因有这几个方面,首先是实力并不强大。
作为四大辅臣之一,鳌拜虽然很强大,但由于清代特殊的组织结构,皇权十分集中另外,虽然鳌拜的权力是有利于政府和公众的,但在满族人看来,康熙是正统的,在清朝历史上有很多高官很有实力。但他们最终没有反抗,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把握可以胜利。
所谓40多万士兵只是影视剧或非官方历史记载。事实上,鳌拜也是一个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也就仗着自己有点地位。根据清朝八旗制,属于不同的人管辖,就连鳌拜也不能十分把握辖区内的人会完全服从自己的命令。如此情形,他又怎么想到在紫禁城造反呢。
其次,鳌拜也确实没有必要造反。晚年,他确实有点居功自傲。非官方的历史和影视剧都描写鳌拜想篡位,但实际上是在官方历史上鳌拜压根没有这种想法。他晚年霸气十足,这在康熙眼中是一件坏事。因为担心鳌拜势力日益壮大,会对自己的清朝产生越来越大的牵制。如果这种力量达到一定程度,康熙更不可能控制局面,于是他才密谋祖母孝庄把鳌拜生擒了。当时,也有人怂恿鳌拜造反,但是鳌拜为听信,行为上依旧你行我素,一直到自己被抓都反问康熙为何抓自己。
第3, 鳌拜不清楚康熙要对付自己。康熙与鳌拜之间的疙瘩应该是平日里就结下了,但是爆发点是因为鳌拜要杀了苏克萨哈,但是作为帝王的康熙反对,鳌拜不顾君臣之礼,越位地将苏克萨哈杀害,并说康熙还是孩子,并不懂官场上的道理。这让康熙很生气,毕竟在孝庄的教导下,康熙的心智已经不是当时年岁那般,尤其又生于帝王家,对权力自然早熟得多。因此觉得鳌拜有要篡位的心思。而此时的鳌拜还不知道,因此不管别人怎么劝说造反,他也依旧霸气处理朝中事物,依旧将康熙看成是一个小孩子。
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鳌拜虽然是清朝的名将,但是兵权不在他的手中,清朝属于中央集权的朝代,皇帝手中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鳌拜虽然在影视剧或者野史中有几十万大军,别说这几十万大军不是真的,就是现实真的,他也统领不了,因为兵权在康熙手中。
其实,说白了,康熙倒也不担心鳌拜有造反的心,因为现实是不会让他造反成功。只是康熙作为年幼被辅助的皇帝,要想不成为傀儡,作为一个有自己想法的皇帝,要想走到朝堂之中,这一步必然需要一个契机。而鳌拜在朝堂中属于风云人物,拿住鳌拜,势必起到了杀鸡儆猴的效果。于康熙来说,是一件双赢的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80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