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印度废除克什米尔自治地位,为什么巴基斯坦那么上火?

印度废除克什米尔自治地位,为什么巴基斯坦那么上火?

深海区特约撰稿人 赵干城

记者 卫蔚

8月5日,印度内政部长在议会宣布政府决定废除宪法第370条。也是在这一天,总理莫迪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本届印度政府将致力于在查谟-克什米尔邦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将此地区融入印度整体,同时不再按照宪法370条及35A条赋予该邦特殊地位。

图说: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对于印度和印控克什米尔这一背景的报道

一时间,印度政府此举立即引起国际社会的反应和忧虑,担心这么做可能会导致这一地区产生新的动荡不安。事实上,印度政府已经向那里新派驻了大批军警,并软禁或拘捕了一些当地的政治活动人士。对此,巴基斯坦外长发表声明指出印度此举是单方面的,且不符合联合国相关决议,对地区安全与稳定将产生消极影响。

()英国留下的历史问题

查-克邦,又称印控克什米尔,面积10万多平方公里,略大于巴控克什米尔,是印度所有行政邦中唯一以穆斯林为主要人口的地区,它也是印巴之间遗留的重大历史问题之一。

当年,英国殖民者退出南亚时推出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规定以穆斯林人口为主的地区划入巴基斯坦,其他地区划入印度。这个决定导致了20世纪最大的人口迁徙潮。看过电影《甘地传》的人一定会对影片中有关这段历史的描述印象深刻。英国的这个决定造就了今日南亚的地缘格局,但也让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迎头相撞了。

克什米尔土邦人口以穆斯林为主,约占75%。按照英国的方案,它显然应划入巴基斯坦,但土邦最后一任大公却信奉印度教,当年为英国所扶持,上台后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比如允许成立政党之类,结果在非殖民化的关键时刻这里出现了亲巴基斯坦和亲印度的两大政党。而大公本人的印度教信仰也在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上起了关键作用,使得印度在1947年10月出手、进行了大规模军事干预,第一次印巴战争由此爆发。双方最终根据联合国决议而停火,划定控制线。加上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印度在控制线上又增添一些土地,这基本形成了今日印巴在克什米尔的现状。巴控克什米尔称为"自由克什米尔",双方都主张对克拥有全部主权。

()拥有特权?门都没有!

长期以来,印度为治理其所控的查-克邦费尽心机。

宪法第370条及35A条虽然赋予了查-克邦除外交国防和通信以外的自治权,但印度中央政府在完全控制该地区的过程中没少下功夫,通过种种措施蚕食这一地区的自治权。35A条本就只剩下克邦以外的人不得在当地拥有不动产等有限的制约,但现在这些也将全部取消。这么一来,查-克邦将不再拥有任何能够使当地居民稍享特权的待遇,这会对当地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各方说法不一。

莫迪及其执政的印度人民党长期来一直主张取消查-克邦的任何自治或特许权。这一主张早在2014年大选中就已经提出,莫迪认为这些特许是不必要的,而且也不能体现印度各邦在宪法地位上的平等,客观上不但没有帮助促进当地的发展,反而助长了各种破坏和极端势力的活跃等。

莫迪此举很难让人不联想起他曾经对穆斯林的态度

今年的这个时候,莫迪挟选举大胜之势落下了狠招,应当说是有备而来的。

莫迪政府此举自然得到支持印度人民党民众的力挺。在他们眼中,莫迪和其他政客还是很不同的,说到做到,兑现选举承诺。他们认为这下总算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克地的分离主义趋势。穆斯林想在印度拥有特权?门都没有!由此也可以看出,莫迪及他所领导的印人党民粹主义色彩还是很鲜明的。

()看似内政不止内政

然而,尽管印度政府此次修宪属于内政,但其实它所涉及的问题却并不是单纯的内政问题。

首先,从印度警方拘捕或软禁众多当地政治人士的行动就可看出,印度政府的这次修宪将触动当地政治的敏感核心。因为这一地区虽然经历了印度70余年的控制,但当地的人口构成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动,仍以穆斯林为主。而如何处理好与穆斯林的关系,是印度历届政府治理国家的重大考验。

莫迪的从政经历最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这点:在他踏入政坛的"发迹地"古杰拉特邦,也发生过印度教民与穆斯林的重大冲突。2017年,在一列列车上,狂热的印度教民强迫非印度教徒与他们一道欢呼。而这也导致了他们与穆斯林的争执。愤怒的穆斯林将印度教民困在火车车厢里,点上火,令60多人活生生被烧成焦炭。消息传开后,印度教民迅速展开了报复,针对穆斯林的暴力仇杀甚至集体杀戮时有发生。对此,刚刚就任首席部长的莫迪却表示,穆斯林应该从火车纵火案中吸取教训。这种放任印度教徒发泄不满的不当表态,也成为了莫迪为国际社会所诟病的"政绩"。他甚至并不觉得自己有错,反而表示都怪自己没能管好"多嘴的媒体"

印度警方在克什米尔加强戒严

而这一次,取消查-克邦的自治特许难免会使人将他对穆斯林的态度联系起来,这恐怕不会是正面积极的。有鉴于此,印度政府为防范起见,出动大批军警,对该邦首府斯利那加实行宵禁。

其次,取消自治特许,也就意味着该邦在所有行政管理方面将和印度其他各邦一视同仁。按莫迪的说法,就是"完全融入印度社会"。这固然会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经济活动的活跃,但这是否会导致印度民众大批涌入查-克邦,从而彻底改变当地的人口结构呢?答案似乎不言而喻,完全有可能。甚至,这也是印度政府做此决定的初衷亦未可知。

从这个角度看,印度政府派出军警切断通讯和社交媒体乃至软禁有"亲印度"名号的地方政客,看上去虽有点名不正言不顺,却也不失为未雨绸缪之举。只是,政府此项重大政策打着的旗号是让该邦完全融入印度社会,却又采取如此防范措施,说明印度中央政府希望看到的"融入"在当地未必受到欢迎。这恐怕将是查-克邦今后的治理过程中继续存在的隐患。

至于是否会导致恐怖极端活动进一步加剧,目前还不好说。根据印度政府的说法,查-克邦是印度国内三股势力的主要策源地之一,存在着众多反政府的组织乃至武装,对印度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据此,此次新政策出台,目标之一当然也是为了减少和消除这类威胁,但能否做到很难说。

再者,克地争端的另一方巴基斯坦是伊斯兰国家,自然对印控克什米尔发生了什么密切关注。过去70多年来,两国为这个地区发生的争吵和冲突几乎构成了南亚地区稳定的主要乃至唯一议题。因此印度政府公布的这个举措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引起了强烈反响,认为印度此举是单边主义的冒进之举,可能对当地的穆斯林严重不利。同时,这项政策对印巴间没有解决的主权归属到底意味着什么,巴方也需要进行评估。

目前在主权问题上双方的立场都仍维持不变,即各自主张对克什米尔全境的主权,都反对由当地民众自决独立,都同意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巴双边问题,反对第三方介入等等。至于印度的新政策显然只是针对印控部分,不会也不可能实施于巴控地区,那么印度的新政策是否包含有印度更愿意按现状解决呢,即根据现实的控制线来重新划界呢?这在双方都是极端敏感的重大问题,不可能有公开的说法。另则,由于是重大问题,此次印度未经事先告知和协商,突然做出此项宣布,这无疑算是单边主义行为,因此恐怕不宜完全做印度的内政问题来解读。

最后,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也是亚洲的一个国际性很强的问题,印度甚至声称中巴早已经过友好协商划定的中巴边界也涉及此。中巴经济走廊推进后,印度亦多次声称其中有经过克什米尔的地域云云。关于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早就已经发表过声明,强调中国的地区合作倡议与主权争议无关。至于印度此次出台的新政策将印控查谟和克什米尔以及拉达克地区分划治理,这其中确实也会涉及中印尚未划定边界的西段地区。而拉达克传统上是藏传佛教信徒居住地域,这在今天也没有发生大的改变。需要指出的是,在观察印度莫迪政府的新政时这些因素都应当纳入视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051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