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游牧民族征服活动的?

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游牧民族征服活动的?

前言

在亚欧大陆的游牧民族进行的一系列征服活动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不难想象一下虚构的情景:日耳曼部落没有征服西欧,或者西欧后来被匈人、阿拉伯人乃至蒙古人所征服,东欧的那些斯拉夫人建立的罗斯公国没有被蒙古人征服,东方中国大明王朝没有被满清征服。世界历史又将如何演变?

虽然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历史学家尽力向世人描述草原帝国的兴起及其征服的过程,如西方的塔西佗,中国的齐思和等等。可对我们而言关于游牧民族为何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征服活动依然知之甚少。不过游牧民族的入侵并非只带来毁灭,事实上也促进了跨境贸易、文化交流与技术传播。

历史上的气候变化表节选

这些游牧民族的征服活动每一次都或多或少的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轨迹,所以很有必要解释其发生原因。在传统史学资料中是很难找到系统解释的;唯一的例外是 "气候冲击说" 也就是将气候变迁作为游牧民族征服的动力。

而在古代中国则有丰富的资料记录着周边游牧民族的活动。自古代中国的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到满清时期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冲突持续了两千多年,中国史书对于诸多的历史事件,甚至包括旱灾、水灾、雪灾、霜冻等自然灾害,均有详细的记录。研究中原王朝与游牧政权的冲突结果也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历史的理解。有时,华夏文明因游牧征服而停滞上百年;其他时候,游牧民族因战败而被迫远迁。

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对于气候的依赖性很强。即使轻微的气候冲击也可能干扰脆弱的游牧经济均衡,迫使游牧民族为生存而进攻农耕文明的邻居。通过研究发现,以每十年的旱灾年数作为降雨稀少的代理变量,而以每十年的黄河决堤年数作为降雨充沛的代理变量,则游牧民族进攻中原汉族的频率随着降雨稀少而上升,随着降雨充沛而下降。

游牧民族的三次大征服活动

分布在欧亚非大陆的游牧民族总共分为五类,即牧牛游牧族,骆驼游牧族,绵羊游牧族,西藏的牦牛游牧族,以及东亚的牧马游牧族。其中,临近中国的东亚游牧民族,由于其主要牲畜为马匹,远比其他慢速游牧民族更具流动性,对定居汉族造成极大威胁。

在早期西方即公元前2000年左右,欧亚大陆正处于一个骚动时期,即游牧民入侵。这是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发起第一次大冲击的结果,这次大冲击断断续续地从公元前18世纪一直延续到公元前6世纪,并形成了两个高潮。

游牧民族骑兵

第一个高潮发生于公元前18世纪以后的200年间,在此期间,赫梯人、喀西特人等一些讲印欧语系的游牧民族入主小亚细亚,欧洲的爱奥尼亚人和阿卡亚人则侵入爱琴海地区,不久毁灭了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另一些印欧语游牧者正源源不断地涌入伊朗高原,向印度和东方的迁徙活动也于此时开始。

第二个高潮大约发生在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950年间,一个被称为"海上民族"的族群对埃及和地中海东岸诸国(赫梯、腓尼基等)的劫掠和入侵,而"海上民族"对地中海沿岸地区的侵掠说到底又是一支强悍的北方游牧民族———多利亚人南下浪潮挤压的结果。在这次冲击高潮中,多利亚人摧毁了阿卡亚人建立的迈锡尼文明,致使希腊社会经济萧条、人口流失,各种文化制度瓦解,倒退到希腊历史上著名的黑暗时代。

如果说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第一次大冲击主要是由游徙于欧亚大草原中部的印欧语系游牧民族发起的,那么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发起的第二次大冲击却是在中国西北边境进行游牧活动的匈奴人。这次入侵浪潮的矛头虽然也是指向欧亚大陆南部的农耕地区,但是其推进趋势却是从东向西的波浪式展开。

欧洲民族大迁徙

如同多米诺骨牌运动一样,这次民族大迁徙活动呈现为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欧亚大草原上的几乎所有的游牧民族都被卷入到这场来势汹汹的民族大冲突和大融合浪潮中。匈奴人从公元前2世纪(甚至更早)到公元后4世纪不间断的西进运动促成了欧亚大草原上各游牧民族的南迁和西徙,最终导致了整个古典文明体系的崩溃。

中国华夏苗裔自商周之时即已与匈奴发生联系。周都镐京,接近戎狄活动之地,戎狄族曾多次骚扰周朝疆域,对农耕社会的定居生活形成了严重的威胁,带来了破坏性的灾难。《诗经·小雅·采薇》曰: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西周与戎狄之间的冲突持续了数百年之久,西周王朝的最后一个统治者周幽王就是被戎狄杀死于骊山之下。春秋战国时期,戎狄与华夏列国曾多次交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御戎狄即匈奴人的侵犯,在列国北部旧城墙的基础上修筑了万里长城,并不断地徙谪戍边,以实边塞,构成了阻止匈奴南犯狂潮的坚固屏障。

到了秦末,国内烽烟迭起,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

"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谪戍边者皆复去,于是匈奴得宽,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于故塞。"

汉高祖平定宇内后,匈奴更成为中国之大患。自高祖至孝文帝,汉朝在匈奴的强劲攻势面前基本上持防御政策。从汉武帝到东汉和帝之间,汉政府开始采取主动出击的姿态,派遣大军深入漠北和西域,屡破匈奴,设立朔方郡和酒泉、武威、张掖、敦煌等河西四郡,广置边塞烽燧系统。在汉军的强大攻势下,部分匈奴(北匈奴)不得不向西迁移,从而拉开了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第二次大入侵的序幕。

汉击匈奴

公元2世纪以后,匈奴人由中亚继续向西,稍后进入伏尔加河流域、顿河流域和北高加索一带。原来栖居于此的阿兰人被迫转向西南,与日耳曼部族中的汪达尔人混居。公元374年匈奴人跨过顿河,进入东哥特人等日耳曼游牧部落的活动区域。野蛮的日耳曼游牧民族抵挡不住更为强悍的匈奴游牧者的强大攻势,在征得罗马帝国统治者的许可之后越过多瑙河,进入罗马帝国境内。罗马帝国之所以同意日耳曼人进入其境内,是为了缓解兵源匮乏之忧,企图利用这些勇猛的日耳曼游牧者为其戍边。然而曾几何时,野性未泯的日耳曼游牧者就掉转头来成为进犯罗马帝国的急先锋,拉开了西罗马帝国毁灭的序幕。

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第三次大冲击的主要发动者是欧亚大草原东部的蒙古人和突厥人,这次大入侵最初采取了日耳曼蛮族对付罗马帝国的方式,即通过充当雇佣军的方式入主宗主国。这种和平渗透的工作是由一支突厥人———塞尔柱人来进行的,他们先是受雇于阿拔斯王朝,后来却成为这个王朝的统治者。

这种非暴力形式的渗透严格地说来只能算是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第三次大冲击的一部冗长而低沉的序曲,虽然潜藏杀机,却并不具有惊心动魄的震撼力。这次大冲击的主旋律是由勇猛凶悍的蒙古人奏起的,在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们的率领下,蒙古侵略者的金戈铁马横扫了从中国东海到匈牙利的几乎整个欧亚大陆。虽然蒙古人的征服如同昙花一现,为期不长,但这次征服却像噩梦一般给人类历史留下了永难磨灭的记忆。

蒙古骑兵

气候的冲击

历史上的游牧经济严重依赖于气候条件,诸如降雨、降雪与气温 。气候冲击既可直接伤害牧民的牲畜,也可间接影响动物草料。当脆弱的游牧经济均衡被气候冲击打破时,游牧民族或被迫逐水草而迁移,或为了生存而劫掠农耕民族。故历史学家早就怀疑游牧民族对农耕区的入侵为恶劣气候所驱动即所谓的气候冲击说。

近年来,经济学家与气候学家开始定量研究气候冲击对人类冲突的影响。比如1981—1999年间41个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 (由有利的降雨条件所驱动,因为经济依赖于天然降雨农业) 显著地降低了内战的概率。

而通过重构的古气温记录表明在中国过去两千年里,寒冷气候与战争频率正相关,但并未区分中国内战或游牧民族的对外战争。通过使用每十年的旱灾年数作为降雨稀少的代理变量,以及每十年的黄河决堤年数作为降雨充沛的代理变量,研究表明降雨越少则游牧民族进攻中原汉族越频繁。通过搜集的一系列数据发现低温及多雪与中国的对外战争正相关,而旱灾与水灾则会减少中国的对外战争。

历史气温变化图

降水的影响

首先,在降雨量方面存在一个很陡的落差。在此生态边界多雨的一侧为定居的农耕民族,

而干旱一侧则为游牧民族。其次,游牧民族既有动力也有能力依靠暴力掠夺农耕民族的产品。

尽管游牧民族文明程度较低,但在马术与箭术方面的娴熟技能使得他们在军事组织与快速运动方面优于定居汉族,二者的边界也成为持续冲突两千多年的 "危险边疆"。

至少从商朝,甚至可能从夏朝开始,中原王朝便与游牧民族展开了对资源的争夺。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游牧征服发生在公元前771年,西周沦丧于犬戎之手;而最近的游牧征服发生于1644年,半游牧的清朝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定居汉族与草原游牧民族 (匈奴、突厥、蒙古等)的史诗般冲突对于中国历史乃至草原历史都有深刻的影响。

随着中华帝国的规模不断扩大,游牧民族为了成功掠夺汉族农产品,也不得不扩大合作规模,形成草原部落联盟,被称为"影子帝国",因为这个社会合作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在草原边疆的两侧都存在,而农业帝国的规模也因游牧民族的威胁而成长。

中原被征服概率表

结语

正是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游牧民族最初也如同沙漠中的绿洲一样借助这三次游牧民族大入侵的反作用力把自己的影响扩展到旧大陆的每一个角落。文明通过野蛮而"发酵"的过程是如此地顽强和不可抵挡,以至于当人类历史的脚步越过了公元1500年这个重要的历史分水岭以后,原来如同蔓草一般四处蔓延的游牧民族反倒变得像3000年前的农耕世界一样几乎没有立锥之地了。

接下来的历史就是关于新崛起于旧大陆西北隅的工业世界怎样一大片一大片地把汪洋大海一般的农耕世界从地图上抹掉的故事,由此开启了近代新一轮的文明冲突。


参考文献:

1. 《诗经》

2. 《史记》

3. 《日耳曼民族大迁徙史话》

文章内容为本号100%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号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0048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