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乾隆的年,清朝过年你知道吗?

乾隆的年,清朝过年你知道吗?

近来随着纪录片《故宫贺岁》将人们的视线再度转到清代宫廷过年。


在清代皇帝中,乾隆皇帝是最重视传统节日的,因此有关乾隆过年最能代表清朝过年的风格和样式。


作为帝国皇帝的乾隆,在政务之余,竟然还能抽出精力过问春节准备事宜,甚至在细节上都毫不放过。抛却奢侈之外的宫廷消耗,对于过年,乾隆也并非刻意在这几天多么挥霍无度,更多的是在细节和礼仪的问题,尽可能烘托出与宫廷生活相匹配的皇家春节气度和体面。

一、皇帝过年可不是休息七天呦。

现在过年人们一般都是放七天假,但是在清朝,皇帝累死累活的忙碌一年,才能换来过年的四天休息,真的累啊。

乾隆如何过年,这一天乾隆日程安排最为紧凑,通宵达旦举行各种礼仪

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之前的四天里,皇帝会选择一个好日子,在紫禁城里的交泰殿里面举行一个仪式,宣布给自己放假,这个仪式叫做“封宝”礼。这里,“封”指的是贮藏封存起来的意思,“宝”指的是皇帝的玉玺。

工作人员会把玉玺拿出来,由指定的人员清洗干净,最后把玉玺贮存在盒子里面,表示皇帝放假了,春节期间不对外办公了。从这一天起,各地方的官员也停止办公,就连皇宫里面皇子们上学的学校也开始放假了。


年三十这天,皇帝开始为过年做准备。凌晨三点,皇帝起床,到各殿拈香行礼,祭祀神明和祖先。然后皇帝去找皇后和嫔妃们一起吃早饭,吃的是黄米饭和年糕。这都是小吃,真正的大吃还是晚上的那顿年夜饭。

皇帝是天子,必须自己独坐一张桌子,众妃也各按身份地位有自己的坐席。宴席开始时,众人在鼓声中就座,然后太监要先给皇帝进汤餐,再根据嫔妃位的地位依次给他们送汤,在等级森严的时代,这个先后顺序是绝对不能出半点差错的,否则就是重大事件,重则要掉脑袋的。

汤用完之后,乐止,正式开始盛宴。这个晚宴又称作转场宴,就是皇帝要转场陪桌,和坐在不同桌子的嫔妃说个吉祥话。和现在的宴会转桌差不多,认识不认识的,哥们兄弟一边喝一边吹牛。

皇帝年夜饭也要喝酒的,当然也吃饺子,这都是很有讲究的!皇帝要喝一杯酒,这个可不是普通的酒,有两个很特别的地方。第一,杯子很珍贵,不仅要使用黄金、珍珠、宝石等珍贵的材料,而且制作过程每道工序都要先精细的画出来,皇帝满意了才能开始做,所以这个杯子普通人不能用,而是专门给皇帝喝酒的杯子,叫做金瓯永固杯。第二,酒也很特别,叫做屠苏酒,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大年初一早饭皇帝会吃“煮饽饽”和“团圆饼”,这里的“煮饽饽”就是水饺了。其中有一个水饺里,还包着一个小银锭,放在碗的最上面,如果筷子一下能夹到话,来年就会很吉利。

过年时皇帝还会在乾清宫举行一个宴会,点名一些皇子、皇孙,还有和皇帝关系比较亲近的一些亲戚去参加,但不会请女孩子的。皇帝请吃饭,可不能不去,也不能在宴会上面有失礼仪。

所以在嘉庆皇帝时,有一个人吃饭时候不小心将碗掉在地上,打碎了,居然被罚了六个月的工资。其实这样看来,陪皇帝吃饭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三、接下来,具体聊聊皇上过年吃什么。

不用问了,肯定比平时更加奢侈。为了遏制皇家饮食方面的巨大的资源浪费,皇帝会采取新年祝福的形式将这些美食赏赐给臣子。由于这种方式深得人心,不仅在过年,就是平时,皇帝也经常使用。 皇帝的年宴分国宴及家宴两种,国宴是宴请大臣以及周边地区的君王,而家宴是作为八旗旗主之一的皇帝,宴请其他7位旗主,同时,皇帝也会接受其他王公大臣及旗主的宴请。


满族人有这样一个风俗,当家中的长辈过世后,他生前所使用过的日常用品会作为一种“念想儿”摆放在后辈家中。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也沿袭着这个传统。每年的春节,皇帝会把先帝的遗物赏赐给功勋卓著的王公大臣。注意 皇帝过年

也吃饺子 。这个习俗 也是清宫中极其重要的习俗。一方面是应“岁更交子”之典,另一方面也表示不忘祖宗。因为清入关前,满洲人生活在气候寒冷的北方,过年前包好许多饺子贮存在大缸里冷冻,自除夕夜开始吃饺子,连续十几天不间断,表示吃隔年饭,连年有余的意思。因此,清代宫廷过年一定要吃饺子,而且吃的仪式更隆重。据史料记载。以下是乾隆年间的一次年夜宴的菜谱单子。大宴桌上的菜点由外到里分成八路,有各式荤素甜咸点心,有冷膳,有热膳,共六十三品,还有两副雕漆果盒,四座苏糕、鲍螺等果品、面食。各种膳点在餐桌上的位置,彼此间的距离也都有尺寸要求。所谓“鲍螺”并非今日宴席所吃的鲍鱼、海螺,清朝皇帝很少吃海鲜,偶尔吃鱼,也只吃松花江进贡来的银鱼、鲟鳇鱼。这里的鲍螺,是一种海产品晾干后磨成粉做成的点心。

大菜之外有果钟八品,及奶子、小点心、炉食、敖尔布哈、鸭子馅包子、米面点心等小吃分东西排列,其中“敖尔布哈”系一种满族油炸的面食,还有四品南北小菜。皇宫中的规矩,各个嫔妃都有自己的饮食标准,平时单独开伙。但是年夜饭,妃嫔们也有幸来陪皇上吃饭。除了皇帝的家室之外,还有六桌陪客,每桌冷热菜点一共二十四品,比起皇上就少多了,而且盛菜的碗也降格为瓷碗了。

不仅种类繁多。吃的过程也颇腐败享受。伴随着鼓乐声,皇帝和妃嫔入座。太监们先给乾隆进汤膳。汤膳用对盒盛装,“对盒”即两盒合一,取成双成对吉祥之意。皇上的对盒是两副,左一盒为燕窝红白鸭子腰烫膳一品,粳米乾膳一品。右一盒为燕窝鸭腰汤一品,鸭子豆腐汤一品。接着,太监们给嫔妃们送汤,虽然也用对盒,但数量减半,每人一副,内装粳米膳一品,羊肉卧蛋粉汤一品。而且也有规矩,按照等级送完一个,再送第二个。

汤品用过后,奏乐停止,开始转宴。所谓转宴,就是将宴席上的各类膳品、陈设(花瓶、筷子、果盒除外),从皇帝桌前开始,在陪桌上转一遍,意为全家共同享用。转宴之后,摆酒宴。皇帝酒膳一桌分五路共四十品,后妃酒膳每桌十五品。皇帝在丹升大东乐声中进第一杯酒,后妃接次一一进酒。酒后进果茶,接着后妃起座,皇帝离宴,祝颂之乐奏起,家宴始告结束。年夜饭结束后,皇上下令把自己吃过的饭甚至连盘子、碗、碟子、勺子、筷子一块儿都赏给亲近的大臣和亲王、郡王们。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6271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