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作为共享单车赛道的局中人,在朋友圈指认了造成ofo此刻局面的罪魁祸首——一个veto right(否决权)。
在ofo的董事会中,戴威、朱啸虎、经纬均拥有一票否决权。2017年12月初,在撮合摩拜与ofo合并无望后,朱啸虎退出。据虎嗅了解,朱啸虎将ofo的股份出售给阿里巴巴和滴滴。其中,阿里拿到大部分额度,滴滴只拿了一小部分,此后,双方共同享有一票否决权。所以,马化腾的指向基本在戴威、滴滴、阿里之间。
不容否认,共享单车是有史以来崛起速度最快的互联网赛道,同时,它拥有有史以来最盘根错节的股东关系。
梳理ofo从成立、起飞、坠落的路径,三个关键时刻的否决,有可能导致ofo今天的全线溃败。
1. 合并流产:戴威一票否决,背后阿里支持
影响ofo命运走向的第一个关键时刻,是2017年的第四季度。
彼时摩拜的第一大股东为腾讯,ofo的第一大股东为滴滴,双方率先达成默契。在合并方案中,合并后的公司将设立联席CEO制度,由摩拜CEO王晓峰和ofo创始人戴威分别担任,董事长任命权归属滴滴。
对滴滴和腾讯来说,这样的结果近乎完美。滴滴手中握有人事任免权,可攻可守,即便与创始团队交恶,也具备自建单车团队的能力;而对体量更大的腾讯来说,无疑是最大赢家。在双方残酷的博弈之后,最终的执行者不论是滴滴还是摩拜,自己都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变数出现在戴威与阿里身上。
据当时ofo内部人士透露,戴威之所以敢于直接将滴滴高管赶走,实际上是得到了阿里的关键承诺。而《财新》的报道,也证实了这一点——阿里、蚂蚁金服将立即注资ofo,缓解后者巨大的现金流压力。
最终,合并谈判只进行了一月有余,(去年11月中旬)合并之说正式破产,戴威行使了自己的一票否决权。与此同时,ofo与其最大股东滴滴的矛盾公开化。撮合合并失败后,朱啸虎选择退出。在此后的媒体采访中,朱啸虎都拒绝回答与ofo有关的任何问题。
2. 阿里否决滴滴收购ofo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显示,去年8月,滴滴与ofo一度已经谈拢,只差最后签字。最终是阿里系与滴滴未能达成一致。
原因在于,尽管阿里仍然是滴滴的股东,但在公司治理与决策层面已经不具备话语权。让滴滴吞下ofo就意味着让前者独占了一线城市的单车投放份额和用户行为数据。这显然对阿里的线下单车布局不利。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还是需要有一个人独裁专制,过度的民主反到是一件坏事。
举个栗子~
真功夫,潘宇海和姐夫蔡达标,各占50%,意味着他们都是一票否决权。公司做大后,谁也不肯听对方的,双方争斗不止。
在这种局面下,投资机构不敢投资,真功夫错失上市机会,最终导致潘宇海将蔡达标送进监狱,真功夫的市值也急剧下降。
目前,中国的企业达到2000万家,每几分钟都要诞生一家,但是平均存活率只有2.5年,大多数企业因为股权布局问题而倒下了。
看看哪些成功的企业:任正非不到2%的股权,掌控的华为;马云不到10%的股权,阿里还是听他的;马化腾13%的股权,腾讯一直都是他说的算;京东最大的股东虽然不是刘强东,但他还是能指挥京东。
即使股权被稀释了,他们也牢牢拥有着公司控制权,没有任何投资方可以侵犯到他们的控制权,更别谈什么一票否决。
使出浑身解数的戴威,在赚钱这件事情上看上去仅仅比贾跃亭略强一些。据《南华早报》报道,ofo创始人戴威早在去年5月召开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就拒绝了滴滴出行提出的潜在收购要约,号召公司员工“战斗至最后”。戴威在内部会议上还发起了一项名为“胜利”的计划。
戴威当时还将公司的状况比作电影《至暗时刻》中丘吉尔和英国的处境,问题是,丘吉尔等来了德军东进、美日开战,戴威和ofo不仅没等来靠谱的“援军”,还迎来了拿破仑式的惨败~
所以说戴威这个90后创业者和其他4个资本方斗还是差了点火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1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