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唐朝政府官员的休假制度详析与人性化探究

唐朝政府官员的休假制度详析与人性化探究

一、唐代的历法与唐代官员的节假日安排总览

有些人觉得古代使用农历计算日期,所以古人们根本没有“星期”这个观念。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古代是有“星期”这个说法的,只不过计算的方式与当今不同。古代计算星期是用日月金木水火土代表一周。这只是古代天文学上的计算方式,所以生活中并没有出现使用罢了。所以才会误导大家以为古代没有星期一说。

唐代官员的休假安排是根据前朝来定的,所以有一套特别的休假制度。他们会定期安排休息日以及特别休息日两种假日,这次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唐代官员休息节假日的制度。根据唐代官员休假制度的人性化程度,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这套休息节假日的设计非常合理。唐代官员的休息节假日充分的体现了历史代代更新的体现。

唐代多数官员都是和他们的家人住在一起的,五天一次的休假大多会变成十天才能休息一次的旬假,一下子假期就短了起来。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过这样一句话:“十旬休假,胜友如云。”非常清晰地记录了大家多么渴望休假,而且聚会只能在节假日里匆忙地举行。

就算正常休息只能等十天一次,大多数人貌似只能期待唐代春节的假期。因为唐代的春节可以放七天假,从腊月二十八开始放假,一直放到大年初四。虽然只有短短的七天假,别以为他们会回家过年,因为那些过年回不去家的京官们,必须要和内地的官员一起在大年初一从被窝里爬起来去给皇上拜早年。

但唐代的休息日并没有我们看到的那么少,因为唐代有很多的节日,像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种节日官员们都会得到休息。因为节假日多,所以大大小小的官员都会休息,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假日。

比如儿子行冠礼,子女、亲属结婚。还有五月份的种田假,九月份准备衣物吃食的寒衣假。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诞辰,朝廷都会给官员们放假。唐代年历还上零零总总共有五十多个节日,假期更是多达五十多天。所以说,别看唐代官员们过年回不去家,但假日倒是一天没少休息。

二、唐代官方所规定的节假日具体分类

探亲假:指的是在唐代所著的假宁令中所说:“诸文武官若流外以上长上者,父母在三百里外,三年一给定省假三十日;其拜墓,五年一给假十五日,并除程。”

大概意思就是说,如果朝廷官员的家中父母住在离自己三百里以外的地方,朝廷就会给官员一个每三年可以休息三十天的假期作为定省假。如果家中父母住在离自己五百里以外的地方的话,朝廷就会给官员一个每五年十五天的节假日,也被称为定省假,当然这些定省假是不包括来回路程时间的。

婚假:假宁令中记载:“诸婚,给假九日,除程。周亲婚嫁五日,大功三日,小功以下一日,并不给程。周以下无主者,百里内除程。”意思就是说,如果官员本人结婚的话,朝廷就会给他九天的假期。而如果是朋友和亲属结婚的话,就要根据关系的亲密程度,来给假了。假期长度一般一到五天。

丧假:根据假宁令中记载:“诸丧,斩衰三年、齐衰三年者,并解官。诸师经受业者丧,给假三日。”丧假很好理解了,就是家中父母去世,文管会放假三年,而武官是一百天,如果是亲近的亲属去世了,那么放假时间由七天到三十天不等,如果是远亲去世的话,放假时间就是一到五天。如果是自己的老师,那么放假时间便是三天。如果是亲人的祭祀日,那么就给予放假一天。

冠假:冠假就是为成年礼而专门定制的假期。因为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都是要举行加冠之礼的,通过加冠来表示自己已经成年,在唐代,如果自己举行加冠之礼的话就可以有冠假,而且自己的亲属如果也举行加冠之礼的话,还是可以享受这种假期待遇的,只是在休假时间上不同。

寒衣假:在古代九月份左右,会有十五天的准备收购寒衣假,别称也叫授衣假。根据《诗经·豳风·七月》里的记载,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因为九月份的天逐渐冷了下来,所以需要放假来做一些过冬的准备,防止在冬天会因为寒冷而生病。

除了各种节日假期之外,唐代官员还可以临时请假。但请假也是要有一定的限度的。根据《唐六典》中所说,如果官员有事请假的话,大职位三品以上的官员会给给三天的假,而五品以上则会给十天。 而且同一个职位在一个月之内不可以请两次事假。如果是因为有病请假,假期是可以延长额,但是也要有一个限度,那就是连续请假不可以超过一百天,否则就解除他的职位。

三、以唐代典籍以及学者研究书籍为例探讨唐代节假日

由此可见,唐代的休假政策是比较宽松的,婚假、丧假、探亲假就已经很多了,在很大的程度上古代这种休假制度很好的体现了对道德的遵守。以及与对人性的尊重。因此, 对唐代官员休假制度的探讨,还可以往深处进行研究。

唐代官员节日假期政策的逐渐扩展,在张勃的文中有所记载——《唐代节日研究》表明,节日的放假政策应该在汉代就已经有了先例。根据《后汉书·礼仪志》中所说:“冬至前后, 君子安身静体, 百官绝事, 不听政, 择吉辰而后省事。”

除此之外,居延汉简中也有记载过夏至假期五天的政策。从《汉官旧仪》中所记假期一天的资料文章来探讨的话,至少夏至与伏日的休假都是汉代开发出来的规章制度。唐代官员节日休假制度在基础上被不断完善。

在三百年期间, 随着时期的发展和政治的改革,节日休假的制度是有改变的形成和演变的过程的。就拿例子来说,玄宗之前的时期是唐朝,也是唐朝法律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 而官员的节日休假的制度也跟着时代的转变被不断的改善。

玄宗之后,唐朝官员的节假日便逐渐进入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但是小的缺点依然是存在的。再来举个例子, 以寒食与清明放假为例子,玄宗时有“寒食通清明给假四日”之说,也就是在清明会给四天的假日。

而随着时间的改变,代宗大历十三年间,有“自今已后, 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一说,而假期也到了五天之久。随着时间的改革,来到德宗贞元六年,他们的清明节假日由“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日”一说便变成了七天休息日。

唐代官员节假日休息的规章制度内容在书籍上并没有很多,但在总会有一点保存下来的,就比如《唐令》和《假宁令》两书,上面记载了很多唐朝节假日的内容。这就为我们探讨唐代官吏节假日休息制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从书籍上这些资料来看, 唐代官吏节假日种类非常多,而且时间上也长短不一,假期的理由零零总总。《唐令拾遗》有过“开元七年令”和“开元二十五年令”,上面记载着元日和冬至给官员假七天。而寒食加上清明就会给假四天。八月十五和夏至还有腊月各有三天的假期。而像一些小节日,比如正月初七、正月十五、三月三、五月五,还有三伏、七月七,包括七月十五日还有一些季节。都会给予休假一天。

四、唐代的节假日以及官员休假制度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进步和完善

中国古代的休假制度是从先秦才开始形成的,而秦汉时期形成的节假日制度并不是很完善,所以在逐步成型中逐渐优化。

到了唐朝时,唐朝便把它视为要务,并把它完善的更好。唐朝的节假日制度是模仿于唐高祖所制定的,而且期间也接纳了隋朝《假宁令》的休假制度文章。在唐太宗时期,他们以《武德律》为规章制度的核心,对官员的休假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

在唐高宗时期,他们更青睐于对法律的改善,由于法律的不断改善,也促使官员的节假日条例越来越完善。而在唐玄宗之后,唐代官员的休假制度便逐渐稳定了下来。

唐朝时期主要是比较人性化和假期比较长的时期。它创造了很多新的节日,就比如皇帝寿辰还有像装束假,还有省亲假等人性化的假期节日,并且唐朝的休假时间还很长,比如正常假期就有一百零九天,而一年中算下来就有三天来放假,这就给官员很好的一个放松制度,在上班乏累的情况下去休息身心。

官员在节假日里可以和朋友谈天说地,在促进感情同时还发展了田园诗,这就对古诗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并且也对宋朝的休假规章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假宁令》

《汉官旧仪》

《唐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5072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