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似卵非卵!4亿年前几丁虫身份之谜揭开

似卵非卵!4亿年前几丁虫身份之谜揭开

来源:科技日报

几丁虫是在距今4亿年前后的海洋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微小化石,长期以来生物学属性不清,以前大多被认为是某类生物的卵。近日,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梁艳博士等通过研究提出,几丁虫更可能是独立的生物而不是其他生物的卵。

1963年,伴随着几枚茧状保存标本的发现,几丁虫被许多学者认为是某类后生动物的卵或卵囊,这一说法也逐渐被广泛接受。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梁艳、唐鹏博士等中外学者,对美国俄亥俄州上奥陶统2块化石样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化石里几丁虫的壳体长度相差3倍有余,且壳表纹饰及体室下部的收缩随着壳体变长愈发显著,其形态差异似乎更接近纵向生长。这一现象与时下主流的卵或卵囊学说相去甚远。

为了进一步探索几丁虫形态差异的幅度及其生物学属性,研究人员对前人发表的57属378种几丁虫的最大最小壳长比以及来自现代水生6门10纲45种无脊椎动物卵的大小差异值进行了类比研究。结果显示,当度量标本的数量足够时,几丁虫壳体的大小差异明显大于现代水生无脊椎动物卵的大小差异,说明其为后生动物的卵的可能性极低,更可能为一类独立的微体生物。这一发现将为研究地质地层和古生物生存环境带来新的依据。(记者张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504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