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本周生效的一项新法律,将取消大约200万年轻工人的所得税。这是政府试图阻止波兰自15年前加入欧盟以来经历的大规模人才流失的策略。人才流失一直是个全球性难题,这一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排名较后的发达国家尤为严重,且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而加剧。目前,各个国家都采取了多项措施施遏制这一趋势,但似乎都收效甚微。
波兰年轻人从来没这么“赚钱”过
总理莫拉维茨基(Mateusz Morawiecki)说,免税将为年轻人带来新的机会,“因此他们可以与西方国家的年轻人竞争”。从8月1日起,26岁以下年收入低于8.6万(15.4万元人民币)兹罗提的波兰人将免征该国18%的所得税。考虑到波兰人的平均年薪略低于6万兹罗提(11万元人民币),这一津贴算是慷慨的了。预计将有200万人有资格享受这项福利。
2004年,波兰和其他7个中欧和东欧国家加入欧盟时,波兰公民获得了不需要工作许可或签证就能在欧盟各地工作的权利。莫拉维茨基在议会中倡导新法律时表示,在过去15年中,有170万人离开了波兰。“好像整个华沙都离开了……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他说,“这必须结束,年轻人必须留在波兰。”
人才外流对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华沙移民研究中心移民经济学研究部主任芭芭拉·杰思维茨(Barbara Jancewicz)说:“在过去三四年里,我们开始看到工人短缺,意识到我们需要这些人回来。”
基托斯卡(Kinga Kitowska)是离开的人之一。这位22岁的企业分析师来到伦敦学习,在金融业找到一份工作后并留下来。她认为虽然政府的出价很慷慨,但这不足以说服她回来。“为了让年轻人留在这个国家,我不认为这是正确的做法。”她说,“关键是要创造机会,开放目前对年轻人有吸引力的行业。薪水固然重要,但不是优先考虑的。我在短期内寻找的是机会,而不是金钱。”她在伦敦的工作在波兰并不存在。
移民专家也不相信这一策略会奏效。伦敦智库国家经济与社会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就业和社会政策团队负责人罗尔夫(Heather Rolfe)表示:“这并不全是钱的问题。”她解释说:“对在英国的年轻波兰移民所做的研究突出表明,年轻人经常“离开国家”作为一种仪式,他们将离开他们的家庭,获得一些独立。”
自2004年以来,英国一直是波兰移民最受欢迎的目的地:目前有近100万人居住在不列颠群岛。尽管波兰近年来在经济上取得了重大进步,但英国的工资水平仍然要高得多。18%的税收减免虽然很多,但仍然不能缩小波兰和英国之间的收入差距。
尽管该法案在以皮斯党为主的波兰议会获得了压倒性的支持,但也引发了一些批评。反对党议员彼得鲁(Ryszard Petru)在议会发表讲话时说,这项耗资巨大的新法律非但不会让年轻人生活得更好,反而可能导致雇主削减工资,保持税后工资不变。“当他们26岁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他们将被裁掉,因为突然之间,雇佣他们的成本将变得非常高昂。”他补充道。
罗尔夫说,年龄限制也可能会使那些已经在国外并正在考虑返回波兰的人失去资格。然而,这项法律可能有助于说服那些考虑离开的人留下来。“对那些仍在波兰、尚未移民的人来说,这要重要得多,因为这鼓励了更稳定的就业,并给他们带来了一些好处……所以他们可能更倾向于留在波兰。”杰思维茨说。
挽回人才的“失败案例”
努力挽回人才的还有土耳其,但是由于国家问题,似乎收效甚微。
土耳其工业和技术部长瓦拉克(Mustafa Varak)2018年末宣布了一项旗舰学术资助计划,该计划旨在重振学术界,扭转广泛报道的人才流失现象。该计划宣布了一项对研究人员及其大学的慷慨支出——有经验的研究人员可获得每月4200美元(2.9万元人民币)的合同,期限为两到三年,较年轻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可获得每月3500美元(2.4万元人民币)的合同,在土耳其进行研究的学者可获得高达18万美元(124万元人民币)的研究补助金,而为他们提供食宿的大学或机构可获得高达75万里拉的研究补助金。它还承诺每月为学者提供394美元(2700元人民币)的福利,让他们和家人一起搬到土耳其,并承诺支付他们的机票、住宿、医疗保险和类似的需求。
截至今年5月,该项目已收到36个国家的242份申请,其中包括一名曾是2007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成员的教授。
然而,数据显示,与因法律迫害或学术环境压迫而被迫离开的学者数量相比,该项目吸引到土耳其的学者数量只是沧海一粟。尽管这个奢侈的计划吸引了知名科学家来到土耳其,但在紧急法令的压力下,土耳其的大学正处于完全崩溃的边缘。
在2016年政变未遂后的两年紧急状态期间,政府开除了5896名大学学者,其中许多人被剥夺了资助,无法在土耳其工作或出国旅行。政变发生后的几个月,包括大学在内的许多教育机构也因涉嫌与葛兰宗教运动有关联而被关闭。在这种学术氛围下,申请这个项目返回土耳其的土耳其人远远不足以扭转所谓的人才外流。这类问题不能简单地靠砸钱来解决。
同样面对这个问题的还有印度,2009年,印度出生的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玛克里什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和他的两位同事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早些时候,拉玛克里什南在拉贾斯坦邦首府接受采访时谈到了人才流失问题。
他认为印度在遏制人才流失方面行动迟缓,“印度在提升科研环境方面的投资没有中国多,中国正在迅速赶上西方,我不认为印度能以同样的速度迎头赶上。中国吸引了许多著名的中国科学家回国。更重要的是,他们也吸引了国际科学家,这些优秀人才在合作培养下一代中国学生。我在印度没见过这样的事情。”
“印度的科研环境不是很乐观。”拉玛克里什南表示,“人才迁移不仅仅是为了设备,他们离开是因为他们想要在一个整体环境中工作,比如有同事和他们互动、自由、少官僚主义等等。”
人才流失也不是洪水猛兽
人才流失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可能难以发展,同时,打破失去最优秀员工的恶性循环非常困难。发展中国家在许多方面都蒙受了损失:
所得税的税收减少:25—60岁的工人对国家财政的贡献最大,因为他们缴纳所得税,但没有养老金或教育支出。
竞争力下降:熟练劳动力短缺推高工资的速度可能快于生产率。汇回家的工资也会导致汇率的上升。同时,汇款还可能导致劳动力供应下降,因为那些在原国家收到汇款的人没有那么大的动力去拿低时薪工作。
失去潜在的企业家:那些移民往往是最有能力和愿意冒险的人,如果他们留在原籍国,就可能开办有助于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企业。
导致关键技术工人的短缺:通常是技术工人(护士、医生、工程师)被发现最容易移民到收入较高的国家。
降低人们对经济的信心:人们渴望离开而不是留下。
非经济成本:如果年轻的技术工人移民,可能会对政治和社会机构产生影响。
然而,人才流失也并非洪水猛兽。移民把工资寄回他们的国家,也带着更好的技能和商业知识回国。同时,移徙工人经常向原籍国的家庭汇款,这将对国际收支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改善作出重大贡献。
并且,人才移民提高了实际工资和生活水平。自加入欧盟以来,东欧国家的生活水平和实际工资出现了增长。劳动力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是同时存在的。跨国公司一直热衷于在东欧投资,以利用东欧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不断增长的市场。据《经济学人》报道,相对短缺的劳动力导致企业提高了实际工资。在波罗的海国家,工资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这迫使企业加大对自动化的投资,以保持竞争力。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3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