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笪志刚:日本的宿命或将是四十年一轮回

笪志刚:日本的宿命或将是四十年一轮回

如果富士山也有宿命

十多年前,通过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丁红卫教授的介绍,日本名城大学教授,时任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教授的伊藤贤次先生以日本国际交流基金项目派遣名义,来过笔者所在的东北亚研究所做过一次精彩的学术报告。当时伊藤先生就日本泡沫经济及日本企业的对应,以“日本泡沫经济失去的十五年及日本企业的对应”为题给笔者的研究所同事,对日本问题感兴趣的院政治研究所、对俄法律研究中心、犹太研究中心、世界经济专业的研究生等做了一次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精彩纷呈报告。

与以往日本不断见诸报章的“日本失去的十年”等反映泡沫经济10年日本的衰退的说法相比,伊藤先生更加倾向于“失去的15年”的说法。亦即,按照伊藤先生的说法,日本泡沫经济成形于上个世纪1985年,崩溃于1990年,日本经济真正摆脱泡沫经济的阴影,出现复苏征兆开始于2005年,因此此轮日本泡沫经济的周期至少15年。日本应该是“失去的15年”才对。

笔者不仅认同伊藤先生的观点,在与其的交流中,还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日本经济发展有周期,高速增长时期有,泡沫经济时期也有,就是企业据说发展周期也不过是30年,过了这个底线如果还不思改革图新的话,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那么,日本国家发展和衰落是否有周期可寻呢?答案自然不是我这样的人轻易可以下断言的。不过,倒是有一位日本著名人士给日本国家发展诊过断,号过脉。他就是日本著名文学家夏目漱石的女婿,日本历史学家——半藤一利。他的著作《昭和史》曾经畅销一时。就是在那本书里,半藤总结了日本国运兴衰后,从假说谈起,认为日本国家发展经历了四十年一轮回的命运。

先说结论,浅显地解释半藤先生的观点的话,就是日本这个国家有着四十年一轮回的发展特点。即从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历史看,日本用四十年时间建设国家,同时又用四十年时间将其毁灭,再用四十年将其恢复,再毁灭……是否周而复始,半藤先生以假说为由没有明言,笔者也不敢乱说。不过按照历史这条主线上溯的话,如果说1853年美国佩里准将的舰队叩开了日本的大门,日本面临被动开国的话,1865年京都天皇为首的朝廷不满德川幕府的被动挨打的开国,决定实行最终目的为攘外的开国,从这一年倒幕派胜出已定,直到1905年日本战胜当时为世界第五列强的沙皇俄国,正式迈入世界强国行列,日本的近代化也算基本完成。日本用了四十年时间实现了发展近代国家,避免成为殖民列强殖民地的命运,亚洲的日本因此引起欧美的瞩目。但明治天皇不余遗力倡导、日本用四十年时间辛苦建立的“大日本帝国”在1945年灰飞烟灭,认为本国已经没有对手,不可一世的日本到处树敌,最后用了四十时间将明治以来的近代化的成果悉数葬送,这个命运的悲惨转折也是用了四十年。日本与四十年结下了不解之缘。也难怪数字里面带“四”的都被日本人认为是不吉利,“四”与“死”一个发音,而事实总是应验了这个轮回。

不过日本人就是日本人,武士道也好,神道也好,发奋图强也好,崇洋媚外也好,也许是托了东面最先见太阳的福气,日本在战后还真是因祸得福,在美国的庇护下,在冷战的大环境下,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战争特需的多重刺激下,日本四十年一轮回的命运再次发威,经过10年经济恢复、18年经济高速增长,12年匀速增长,险些被肢解的日本又重新站起来,而且一站就是登上了世界第二,这个记录一直至2010年GDP被中国反超,又一个四十年成就了日本的经济大国梦。

不过,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依,泡沫经济又开始了,1985年成为日本经济战后发展的一个颠峰,日本经济自那以后开始走下坡路,到了1990年,泡沫经济开始崩溃,日本经济开始衰退,而且一来就是15年。按照四十年周期论的说法,1985年开始的40年应该到2025年,在这个周期里,中国经济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褪下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光环,这究竟是算日本的又一次衰退?还是日本经过空白的15年阵痛雪藏实力的再次展现。明治以来日本人心目中的“农业的中国,工业的日本;海洋的日本,陆地的中国”的认识已被彻底颠覆,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领袖地位的易主,让这个弹丸小国经济大国第一次品尝在亚洲失宠的滋味。

不过从四十年一轮回的周期看,2025年也是日本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开发新产业新材料集大成的重要年份,雪藏实力重新聚焦发力的拐点,凤凰涅槃,隐忍重塑的结果,日本也许会重新崛起,重新成为世界瞩目的中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1011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