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已经完全理解铁路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慈禧太后也不再坚决反对修筑铁路。
1895年起,清政府就想要修筑北京卢沟桥到武汉的京汉铁路。当时清朝政府国库空虚,打算沿途向各省富商借钱修筑铁路。但因为清政府签订的一大堆不平等条约,欠了外国人几十年都还不清的债务,各地富商不愿借钱给清政府,但是外国人迫切希望中国修建铁路,因此主动投资。
外国人之所以这么做,是看到了铁路沿线的挖矿、车站管理、卖票收益等好处。京汉铁路预备修筑的消息一经传出,各个国家都派出代表蜂拥来华,竞相兜揽。
1889年,清政府拨款200万两银,交与湖广总督张之洞来筹办汉阳铁厂,用于生产京汉铁路所需钢轨。清政府仅仅只拨款了一年,就因东北局势紧张而停止拨款。
清政府授权盛宣怀、王文韶、张之洞三个大臣成立铁路总公司,统筹京汉铁路的修建。三人经过一番分析比较,选择与比利时进行合作,他们认为比利时是一个小国,钢铁资源丰富,铁路技术成熟,最重要的是比利时不会派遣军队来攻打中国,让人较为放心。
1898年6月,清政府与比利时政府正式签订了《卢汉铁路借款合同》、《卢汉铁路行车合同》。清政府向比利时公司借款修筑京汉铁路。
在借款期限内,京汉铁路一切行车管理权均掌握在比利时公司手中,中国完全丧失了该铁路的主权,造成了巨大的财政损失。
1906年4月1日,京汉铁路正式通车,干支线共计1300多公里。从此,郑州与武汉两座城市,因为南北通了铁路,东西又有黄河长江,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
京汉铁路的客货运输,收益非常丰厚,这就引起了当时清政府大臣和全国百姓的一致呼吁,要求收回京汉铁路主权。
1908年,清政府开始尝试向外国人学习金融知识。当时的有识之士参照外国银行模式,成立了中国第1家银行,就是交通银行。
1909年1月,交通银行出资500万两白银,又分别向英国汇丰以及法国汇理两家银行借款5万英镑,最终还清了欠比利时的铁路借款,赎回了京汉铁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78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