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关中良相唯王猛——王猛篇

关中良相唯王猛——王猛篇

在中国历史上,有相之才的人不胜枚举,如:萧何,张居正等等,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政治智商尤其之高,或治国,或改革,他们能青史留名的原因就在于此。有将之勇的人更是多如牛毛,如:项羽,韩信等等,这类将才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带兵打仗确实是一把好手,但是军事上的突出让他们的政治智商几乎为零,所以这种将才在乱世中更能凸显才能。

要论将相之才都有的,这种人在历史上实属稀缺资源,代表人物如:姜尚,曹操,王阳明等等。这类人的特点只有一个:武能上马定乾坤,文能提笔安天下!

今天要说的就是古代的稀缺资源,有出将入相之才的王猛。王猛,字景略,十六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

很多人喜欢拿诸葛亮和王猛作对比,在我看来,王猛更胜一筹。诸葛亮治国的本事确实厉害,但平天下就稍逊一筹了,虽然他带领蜀汉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局面,但后期的多次北伐在军事上并不算高明,因为这些只能算作他政治上的高明,原因就在于蜀汉内部的集团矛盾,要治理这些矛盾,就必须引入新的矛盾,并且必须要大家一致反对的矛盾,来代替旧有的集团矛盾,这样不仅增强了蜀汉内部的凝聚力,更有可能让大家一致对外化解矛盾,所以北伐成了不二之选,诸葛亮不愧是政治老手!

诸葛亮(图片来源:影视作品)

屌丝的逆袭之路

在王猛还在穿开裆裤的时候,奴隶皇帝石勒便带领后赵攻陷了他的家乡,年幼的王猛只得随家人离开战火纷飞的家乡,辗转四处漂泊。或许是因为战争,又或许是因为祖上都是贫农,王猛家连饭吃的也是饥一顿饱一顿,更不要说开豪车住豪宅了。为此,懂事的王猛从小便开始编织竹簸箕来卖,经常是手都编破了也停不下来。

石勒(图片来源:网络)

据说,有一次王猛卖簸箕碰到了一位高人,事情是这样的,那人要买王猛的簸箕身上却没带钱,于是他请王猛跟着他去家里拿钱,年少单纯的王猛就跟着去了。结果那人却把王猛带到了深山老林,并且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在等着王猛。王猛见到老者立即行礼,老者却说:“王公,您怎么能拜我呢?”说罢,给了王猛十倍的簸箕钱,并让人送他出山,王猛环顾四周,猛然间发现自己原来身处嵩山。

《晋书·卷一百一十四·载记第十四》: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家于魏郡。少贫贱,以鬻畚为业。尝货畚于洛阳,乃有一人贵买其畚,而云无直,自言:“家去此无远,可随我取直。”猛利其贵而从之,行不觉远,忽至深山,见一父老,须发皓然,踞胡床而坐,左右十许人,有一人引猛进拜之。父老曰:“王公何缘拜也!”乃十倍偿畚直,遣人送之。猛既出,顾视,乃嵩高山也。

听到这是不是感觉有点扯了?我们姑且把这个故事当成真的,老头眼光毒辣,在人潮人海中不仅看上了王猛,还资助了他。而王猛呢?也不辜负老头毒辣的眼光,在以后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直至青史留名。

王猛(图片来源:网络)

虽然王猛家穷的连饭都吃不起,但王猛深切落实贯彻了“再穷不能教育”的超前思想。通过知识的熏陶,王猛慢慢变得谨严庄重,深沉刚毅,气度非凡。用现在的话说:这是知识分子特有的气质。但这种气质和穷结合在一起就有了另外一层味道了:穷酸书生。为此,很多人看不起王猛,王猛呢?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直到有一天后赵有个叫徐统看到了他的才能,请他去当秘书,或许是王猛嫌官小,又或许是王猛不想为后赵效力,于是连回应都没有就跑到华山隐居了。

在王猛隐居期间,中原大地是你来我往,好不热闹,称帝的更是数不胜数。东晋永和十年(354年),权臣桓温为了给自己捞取政治资本北伐,击败了前秦景明帝苻健,关中的百姓都拿着小旗子热烈欢迎桓温的到来,关中老百姓们热泪盈眶:原来皇上还没忘记俺们啊。

桓温(图片来源:网络)

桓温和王猛的相遇也就在这里,据说王猛见桓温打招呼的方式是魏晋名士特有的扪虱而谈,而桓温却毫不在意甚至感叹王猛是奇人。桓温开口问到:“我奉旨讨逆,为百姓除害,为何关中的豪强都不来见我?”王猛答道:“您不远万里来到关中,长安城近在咫尺,却不攻打近在咫尺的长安城,他们都猜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敢前来。”一语中的,这句话说到桓温的心里了,桓温的打算很精明,用自己的兵力去为朝廷恢复关中实在不值得。只有王猛看出了桓温的打算,从此桓温对王猛更加敬佩。

《晋书·卷一百一十四·载记第十四》: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温察而异之,问曰:“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猛曰:“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所以不至。”温默然无以酬之。温之将还,赐猛车马,拜高官督护,请与俱南。猛还山咨师,师曰:“卿与桓温岂并世哉!在此自可富贵,何为远乎!”猛乃止。

在桓温班师回朝(退兵)前,桓温曾邀请王猛追随他一起南下,条件很诱人:豪车和都护的官位。但王猛拒绝了,一方面,王猛的性格决定了他和桓温不是一路人,王猛如此爱惜名声的人怎能助桓温篡晋?另一方面,东晋的门阀政治闻名天下,像王猛的这样穷酸书生是自然不会为他们所接受。

相遇知己,惺惺相惜

苻坚和王猛的相遇,用苻坚的话说是:如刘玄德遇诸葛孔明。不同的是王猛没有孔明先生那么墨迹,两人相谈甚欢之后,王猛当即表示愿意追随苻坚,这可能也是苻坚的人格魅力比较大。

苻坚(图片来源:网络)

前秦皇始五年(355年),前秦王苻健去世。残暴程度堪比后赵石虎的苻生即位了,史书载:“群臣得保一日,如度十年”。苻坚不忍看前秦基业毁于一旦,决心除掉苻生以图大业。但是除掉苻生不是那么容易的,于是苻坚请教时任尚书的吕婆楼,吕婆楼向苻坚推荐了王猛。两人一见如故,侃侃而谈,从此王猛追随苻坚征战一生,君臣互成美名。

《晋书·卷一百一十四·载记第十四》:苻坚将有大志,闻猛名,遣吕婆楼招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及坚僭位,以猛为中书侍郎。

前秦寿光三年(357年),苻坚一举诛灭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任王猛为中书侍郎,职掌军国机密。苻坚在接手前秦之时,前秦可以说是一个烂的不能再烂的烂摊子,因为之前的苻生太作,导致民怨四起,再加上关中地区种族繁多,管理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于是王猛出手了,在王猛的治下,前秦慢慢焕发生机。

有这么一段事迹,足可以看出王猛执法刚猛的程度,事情是这样的:

当时的始平县豪强鱼肉乡里,百姓暗无天日,于是苻坚派王猛去治理,新官上任三把火,王猛直接把当中的一个豪强打死,被联名上告并被上司押解到长安,苻坚听说后亲自到狱中责问王猛,王猛却用理让苻坚信服,并赦免了自己,从此苻坚更加佩服信任王猛,而王猛也从不辜负苻坚的信任。

几年后,前秦的经济飞速增长,百姓安居乐业,时人有云:长安大街,杨槐葱茏;下驰华车,上栖鸾凤;英才云集,诲我百姓。这其中王猛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文韬武略,出将入相

王猛的命一直是很苦的,小时候家穷靠卖簸箕为生,也没有小朋友陪他玩耍,但小猛同学并没有因此郁郁寡欢,自暴自弃,而是把所有精力都放到学习上了,他从小恶补各种书籍,包括四书五经,兵法之道等等,这也为他以后的出将入相打下了基础。

直到王猛遇见苻坚,才真正知道啥叫知己,俩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苻坚欣赏王猛打仗治国的才能,王猛看中苻坚毫无保留的信任。

《晋书·卷一百一十四·载记第十四》:迁尚书左丞、咸阳内史、京兆尹。未几,除吏部尚书、太子詹事,又迁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加骑都尉,居中宿卫。时猛年三十六,岁中五迁,权倾内外,宗戚旧臣皆害其宠。

古语有云“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这句话并没有夸大的成分,王猛曾创下了一年之内连升五次的政治奇迹,在一个岗位屁股还没坐热就投入到下个岗位中去了,这离不开苻坚对他的信任,当然更离不开王猛的能力。后来的出将入相更是他自己奋斗的结果,对内治国有方,对外拓展疆土,真正对得起这个称号。

前秦与东晋(图片来源:网络)

王猛替苻坚把所有的事情都看透了,什么肃清吏治,什么五公之乱等等包括统一北方,甚至使出阴险的反间计——“金刀计”来帮助苻坚除掉敌人。问题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苻坚太过于仁慈了,用现在的话说苻坚是个真真切切的白莲花,他总是幻想着以德服人。作为一个臣子,王猛也表示很无奈,带不动的队友,但既然选择了苻坚,就一定会负责到底。

临终遗言,未卜先知

前秦建元十一年(375年)六月,王猛终于累趴下了,作为领导又是挚友的苻坚做了他该做的:亲自为王猛祈祷,并派侍臣遍祷于名山大川。适逢王猛病情好转,苻坚以为这是他感动了老天爷,于是大赦天下,岂不知这只是回光返照。

直至死的前一刻,王猛还在为苻坚为国家操碎了心,他用自己的远见卓识告诫苻坚:

晋朝为华夏正统,不可图之。

鲜卑、西羌降伏贵族贼心不死,应先取之。

善作者未必善成,善始者未必善终

《晋书·卷一百一十四·载记第十四》记载,及疾笃,坚亲临省病,问以后事。猛曰:“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言终而死,时年五十一。坚哭之恸。

王猛死了,苻坚哭的很伤心,这并不是万历哭张居正那般三分钟热度,苻坚是真伤心,苻坚三次临棺祭奠恸哭,对太子苻宏说:“老天爷是不想让我统一天下呀,怎么这样快就夺去了我的景略啊”。据说秦国上下哭声震天,三日不绝于耳。

淝水之战(图片来源:网络)

伤心是应该的,因为王猛帮他把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变为一个北方最为强大的国家。但伤心过后的事呢?事情还得进行,苻坚并没有听从王猛的遗言,在八年之后不顾众人的反对发动了对东晋的“淝水之战”,此战以苻坚的惨败而告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逆转八十余万前秦军。从此之后,前秦一蹶不振,之前统一的北方瞬间政权四起,苻坚也被姚苌绞杀,前秦彻底扑街。

在苻坚被绞杀的时候不知他有没有想过王猛的遗言,更不知他有没有想过投鞭断流之后的草木皆兵,仓皇逃窜的苻坚简直和八年前意气风发的苻坚判若两人。

王猛人如其名,真的很猛,对内他帮助苻坚肃清吏治,整顿朝纲,制定了前秦发展的大略方针,对外他帮助苻坚平定叛乱,统一北方,真正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在八年之前,他告诫苻坚,以为自己的努力不会白费,苻坚终将会带领前秦一统天下,成就一番霸业。在八年之后,随着苻坚投鞭断流的狂妄,他含哭九泉,一生之努力付之东流。


史料来源:《晋书·卷一百一十四·载记第十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8791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