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真读三国,不看演义:大统一思想家——曹操,一生的戎马生涯

真读三国,不看演义:大统一思想家——曹操,一生的戎马生涯

(雷霆历史官说三国第四期)

(一)少年曹操

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是东汉末年优秀的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同时还是一位诗人。

历史对于曹操的评价由最初的黑,逐渐变为了白,尤其是在近代,曹操可谓是名声大噪。

那么,这位一代枭雄他是如何起家的呢?我们先来看看,曹操的家庭成分。

曹操的祖父叫曹腾,在汉恒帝时期,曹腾曾经官至“大长秋”,这个“大长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呢?

大长秋就是皇后身边的近侍头子,按照当时的说法就是皇后的“卿”,也就是宦官。

很显然,曹操的祖父是一个太监,没有子嗣,但是他收养了一个儿子叫曹嵩,这个曹嵩就是曹操的亲生父亲。

曹腾死后,由曹嵩继承了他的费亭侯爵位,这个曹嵩在《三国志》中并没有详细记载,但是散仙君从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文》中找到,对曹嵩出身的诋毁说法是“父嵩乞丐携养”,意思就是说曹嵩是一个路边要饭的。

​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用三国吴人所注《曹瞒传》提到曹嵩本姓夏侯,为夏侯惇之叔父。

也就是说曹操与夏侯惇是堂兄弟的关系,曹嵩在汉灵帝时期,任职太尉,位列三公之首。

所以,曹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官三代,他的本名叫吉利,小名叫阿瞒。

少年曹操是一个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整日与狐朋狗友,飞鹰走狗,追狐逐兔;因此,曹操的叔父非常讨厌他,经常去曹嵩面前告曹操的状。

有一次,曹操在大街上遇到了自己的叔父,于是他故作口眼歪斜之势,他的叔父问曹操怎么了?

曹操坑坑巴巴地说他中风了,于是他的叔父赶紧跑回家告诉曹嵩说:曹操中风了。

但是,当曹操回家后,父亲问他时,曹操却说,叔父一直对他有意见,看他不顺眼,自此,曹操的叔父无论告诉曹嵩什么,曹嵩再也不信。

正是从曹操对他叔父使的这个小小的阴谋,东汉名士桥玄就评价曹操不是一般人物;因此,曹操也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一个大人物。

后来,曹操就找到了当时有名的评论家许劭,许劭不踩他,曹操便死缠烂打非要许劭说出个所以然来,于是许劭随口说了一句,你是:“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听后满意地走了。

(二)谋略指数:十颗星

公元174年(熹平三年),20岁的曹操举孝廉入仕,这个“孝廉”一词,就相当于明、清时期的举人。

不过在东汉时期,曹操这个举人是被举荐的,并不是通过科考而得来的,这在东汉时期也是见怪不怪的一种制度。

曹操初次为官,刚正不阿,申明禁令,法纪严肃,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因此他也得罪了一些朝中权贵,​后被调任为丘顿令(今清丰县)。

公元184年,以张角、张宝两兄弟为首的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校尉跟随黄埔嵩参与了镇压黄巾军,因立有军功,曹操升迁为济南相。

后来,曹操见朝廷风气不正,宦官弄权,百官都在拉拢自己的势力,于是他辞官回家了。

公元188年,西凉韩遂率10万羌人作乱,攻打陈仓(今陕西宝鸡以东),汉灵帝为了加强统治,设立了西园八校尉,任命曹操为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少帝刘辩即位,大将军何进辅政,但是何太后与宦官勾结自成一派,屡屡把持朝政。

迫于无奈,何进只得招董卓进京勤王,但是曹操则劝阻说:“自古宦官作乱不足为奇,只需等待时机,派遣几个士卒就能将其击败;如招董卓进京,恐生变乱。”

但何进当时根本不听曹操劝阻,执意要请董卓进京勤王,于是就上演了一出”董卓霸京师“的大戏。

十常侍是被消灭了,但是董卓却赖在洛阳不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执天下牛耳。

散仙君: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深谋远虑,深怀韬略的大才。因为满朝文武,只有曹操窥破了这种局势的后果。

袁绍自称四世三公,袁术也是名门之后,朝中重臣,更有自称文韬武略的大将军何进,他们都没有曹操有见地,全是一帮庸人鼠辈耳。

在这里我们不抹黑谁,也不称赞谁,就事论事,对这几位历史人物,综合进行分析,结果曹操的谋略指数:十颗星。

(三)曹操征展史

后来,董卓想拉拢曹操,曹操改名换姓逃出了京师,途中经过吕伯奢家,残害了吕伯奢一家人。关于这个记载,正史里没有详细记载,反正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曹操路过吕伯奢家中时,吕伯奢家丁贪图曹操的财物,起了杀机,被曹操发现,所以曹操来了一个先下手为强。

第二种:曹操路过吕伯奢家中时,怀疑吕伯奢会暴露自己的身份,所以疑心大作,残害了吕伯奢一家。

不管这两种说法是不是真的,反正从那以后就流传出曹操的一句骇世奇言:“宁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公元190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无功而返,曹操也惨遭董卓军大败。

公元191年,曹操在东郡大败于毒、白绕、眭固、於扶罗等,袁绍表其为东郡太守。

公元192年,曹操收复了兖州一带的黄巾军,获得降卒30万,并由此组建了一支属于自己的青州军。

​公元193年,曹操大败袁术并攻克徐州十几座城,曹操的父亲也是于这一年被徐州陶谦杀害。后来,曹操与吕布在濮阳相持不下,最后失去了根据地兖州。

公元195年,曹操出兵收回了兖州,吕布落荒而逃。

公元196年,曹操迎接了汉献帝刘协,成为了东汉时期第三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物。

公元197年,曹操降服宛城张绣。

公元198年,曹操攻克了徐州城。

公元199年,曹操派收复了河内郡,将版图扩张到了黄河以北。

公元200年,曹操与河北霸主袁绍在官渡展开大战,后来袁绍被战败。

公元202年,袁绍病死,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不和,发生火拼。袁谭不敌袁尚,向曹操乞降。

一直到公元207年,曹操消灭了袁氏残部,天下大半归于曹操手中。

公元208年,曹操欲消灭孙权与刘备,不料被周瑜一把大火烧的溃不成军,之后,曹操退回了兖州,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公元211年,曹操兵发汉中,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虎步关右,凉州地区基本平定。​

公元213年,曹操率40万大军攻打孙权,不料战局失利,只好退回兖州。

公元219年,曹操再次与刘备在汉中决战,双方激战数月,曹操无功而返。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逝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

(四)曹操的成就

曹操从一个校尉一路逆袭,最终建立魏国,晋升为王,将诸侯割据的时代变成了三国鼎立的时代,是晋王朝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曹操统一北方后,改革户籍,将原来百姓的人头税改为户制纳税,减轻了百姓沉重的负担;这个制度就相当于清朝时期雍正帝施行的“摊丁入亩”政策一样,由此可见,曹操的先见之明要比雍正早1600多年。

施行屯田,东汉大乱战初期,农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曹操成为北方霸主后,就下令军士啃边屯粮,快速的恢复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同时他还下令兴修水利,使得很多旱田都可以得到有效灌溉。

为了确保中华文明的传承,曹操还下令收集天下所有藏书,并建立魏国藏书馆。

他的出现,加剧了三国鼎立的割据时代,稳定了东汉大乱战局面,为华夏民族统一与华夏文明的传承做出了有力贡献。

文献参考:《后汉书》《三国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7892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