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自以为妙的德治
东周的混乱局面,你征我伐,造就了中国思想史无仅有的大爆发,各种思想层出不穷,诸子百家百花齐放!随着秦朝帝制的建立,中国至此走向漫长的两千多年帝制时代。及至汉武,中国的上层社会似乎找到了统治偌大的疆域最好的办法—那便是德治。孔子被尊为致圣先师,永想祭祀。对于一个由小自耕农组成的国家,同时由于疆域庞大,自然灾害不断,周边游牧部落始终存在威胁,管理手段有限,这一套方法在漫长的帝制时代确为最行之有效的统治方法。哪怕朝代更替,而统治方法一脉相承!
变强图新之路
帝制中国的拐点在哪里,一直以来都是史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看待历史的角度不同,找到拐点额大相径庭。美籍华人黄仁宇,一个队历史颇有造诣的史学家,出过几本中国史的书,销量也很不错,他看历史的角度基本都从经济角度作经线。毕竟我们从小接受的理念也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妨借鉴黄老先生的视角来看待。
元朝是一个隔断的朝代,虽然不足百年,但它的影响导致了往后五百年中国由盛转衰直至被蹂躏的悲惨境遇。明代后期思想史的发展可被看作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发端,清代末期一系列的运动则直接可以当作中国寻求法制的艰苦行程。帝制终结后的百年,更是中国人追求法制离开德教桎梏的漫长摸索。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和我们国家的富强相辅相成,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几个简单的例子
在古代中国,为了便于统治,长幼尊卑分的很清楚,在帝国最小的统治地位—自然村,会有族长,他们依据所谓的族规惩善罚恶,维持秩序。所以有句古话叫“皇权不下县”!
通奸在古代是非常严重的罪名,女浸猪笼,男的乱棍打死。在现在社会看来不可理喻的事情,在古代却被人拍手称快,为了德治,统治者无所不用其极。
明太祖朱元璋,一位真正的布衣天子,此生极恶贪腐,剥皮实草就是他的杰作。德行也是老朱极力标榜的,只是他自己的德行又好到哪里呢?从靖难之变就可以看出老朱连家人的德行都没有教育好。
早在隋唐就开启了科举取士的制度,打破了士族门阀政治,可这并不意味着教育的普及。何为德治,君臣父子,各安其命是德治。
辱母杀人案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便是天经地义,只因前面多了一个词,才使这个案子不断发酵,牵连出越来越多的内情。网上对这件事的讨论异乎寻常的激烈,忽然想起宝强离婚案,案件不同,但很多人的出发点却是如出一辙,那便是道德的审判。法制如此深化的21世纪,德治却甚嚣尘上,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深邃,如此反复,真怕重新回到失控的境遇,正所谓重口铄金、积毁销骨!相信法律最终给出的一定是最公正的审判!
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违反了法律不代表做错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源于我们自己的判断。法无情,人有义,我们可以有情有义,但是法律同样应该无情无义。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的不就是用法制管理这个国家。立法的缺失,司法的推诿,执法的不负责任,林林总总造成了诸多让国人难以忍受的案件。
德治当然有它的合理性,他在帝制时代保证了中国国家统一,同时它也是维持帝制最有效的手段。只是溥仪退位已经105载,短暂的袁大头也距今百年,中国在民主法治的百年征程中重新找回了自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因此,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去干扰法律的公正。
——巫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73677.html